秦咏诚:为祖国而歌
一个作品能否流芳百世成为经典,时间能说明一切。秦咏诚作曲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一唱就是三十多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也唱了近二十年。其中《我为祖国献石油》激励几代石油工人像铁人王进喜那样创业、奉献。这首歌不仅是石油战线的歌,也是工业战线有代表性的歌曲,更是表现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精神的歌曲。
激人奋进的《我为祖国献石油》
说起《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的创作,秦咏诚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是1964年的早春3月,中国音协组织全国各地音乐名家去大庆与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朝夕相处二十天的生活体验。为了照顾作曲家劫夫的身体,沈阳音乐学院派当年29岁的年轻教师秦咏诚同往。那时大庆油田条件非常艰苦,工人们住的都是“干打垒” (即用干土夯实垒起来的窝棚)。大庆油田指挥部为了使他们尽快进入创作状态,一方面给他们安排了十天有关石油勘探、钻井、采油等基本常识的讲授,另一方面带他们下到钻井队亲身体验石油工人的真实生活。其中最令秦咏诚难忘的还是与王铁人及其所在的钻井队共同生活、劳动的三天。在这短短的三天里,秦咏诚不仅经历了他人生历程中最为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考验,更是经历了他人生历程中最为刻骨铭心的精神升华。
回到指挥部招待所的当天,秦咏诚接到了大庆油田党委宣传部送来的一摞以歌颂石油工人为题材的歌词,他在其中寻找着,突然由薛柱国作词的题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歌词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秦咏诚看着歌词,脑子的音乐旋律随即就喷涌而出,他一气呵成用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就创作出来这首歌曲。第二天试唱就赢得了在场的石油工人的热烈欢迎。
自此,秦咏诚与中国石油工业、石油工人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70年代,秦咏诚又参与了反映石油工人生活的电影《创业》的电影音乐的创作。其中插曲《满怀深情望北京》也是久唱不衰。
由于写石油题材的歌曲成就卓著,秦咏诚被石油工业部授予“石油工人作曲家”、“荣誉石油工人”的称号。
情深意长的《我和我的祖国》
《我为祖国献石油》是先有词后谱的曲,而秦咏诚的另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则是应词界奇才张藜之邀在没有词的情况下先期创作而成的。
1984年秦咏诚到北京昌平县的中央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他每个周末都要到老朋友张藜家小聚。张藜是个为写歌词而痴迷的人,而秦咏诚就是个淘金者。每次聚会,秦咏诚总会拿回几首中意的歌词。谱好曲后,下次再选新的。有一次,张藜突发奇想对秦咏诚说:能否写一首音乐旋律和《太阳与大海》的音乐主题反着来的歌曲?即音乐进行旋律从高向下行的曲子。秦咏诚一下子明白了张藜的意思,很快就把曲子写完了。之后,根据旋律谱提供的意境,张藜在一次去广西深入生活采风的火车上来了灵感。把一路上美丽多姿的山川、河流、森林和土地都写进了歌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淌着一首赞歌……”张藜紧紧抓住祖国、大海来作文章,使得词曲交融、相得益彰,使歌曲广为传唱。
秦咏诚作曲的《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元帅与士兵》等歌曲,在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中也是耳熟能详的。当然一个在中国音乐界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作曲家,秦咏诚的这些歌曲作品只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一角。他的管弦乐《欢乐的草原》、小提琴曲《抒情曲》、交响诗《二小放牛郎》、小提琴曲《海滨音诗》、声乐协奏曲《海燕》等音乐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界的地位。秦咏诚曾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现任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等
秦咏诚:为祖国而歌 (转载文章,介绍作曲家秦咏诚)
所有跟帖:
•
谢谢介绍。谢谢那么多的感叹号。
-cat01-
♀
(0 bytes)
()
01/29/2008 postreply
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