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 vs 婵娟 zt
1
基督教天使的由来
虽然圣经没有直接记载天使被造的过程,我们仍然可以由这几节经文了解,天使是上帝所造,在创造天地万物之前就已被造。“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歌罗西书第一章:16节)。
天使与人一样,都有人格。人格包括理智、情感和意志三大要素。在这方面,天使与人没有差别,但两者的存在方式却不同。天使是“没有身体的人格”,而人类则是“有身体的人格”。
天使是为了侍奉上帝、给上帝跑腿儿而被造的。天使有自由意志,所以接受上帝命令的时候,可能作出接受的反应,也可能作出拒绝的反应。
2
由于嫦娥奔月的传说,故古人对月亮有了一份遐想。认为月宫里住着美人,所以就以婵娟指代月亮。
婵娟:(姿态)美好。多指美人。
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如下:
1.形容姿态曼妙优雅。唐˙孟郊˙婵娟篇: 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 元˙沉禧˙一枝花˙天生瑚琏套˙梁州曲: 腰肢袅娜,体态婵娟。 亦作 婵媛 。
2.美女、美人。唐˙方干˙赠赵崇侍御诗: 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 或称为 婢娟 。
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唐˙刘长卿˙湘妃诗: 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咏月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说是古代诗人最偏爱的一个意象。古诗中的“月”表现为以下几种象征:首先是象征团圆,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次是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是把月亮当成美好的象征,爱的象征,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按照闻一多的解释,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第四是把月亮作为纯洁无暇、没有任何污染的象征,进而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比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这里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