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功绩不能抹去 为林彪树铜像是尊重历史
新华网的消息:平型关大捷70周年纪念活动暨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日前在山西省灵丘县举行,参战将帅铜雕也于同日揭幕。据了解,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及景区位于灵丘县白崖台乡,2005年被列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基础设施第一批国债投资计划,总投资规模为2000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其中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扩建1400平方米,重新布展2000平方米,新建将帅广场约5000平方米。平型关大捷将帅铜雕位于新建的将帅广场,是为纪念八路军115师的参战将领而建。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的第一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007年9月25日是平型关大捷70周年纪念日。这组群雕分别再现的是70年前平型关主要参战将领林彪、聂荣臻、杨得志、徐海东、李天佑、陈光、张传东、陈锦绣、杨成武、肖华。其中,林彪雕塑是群雕中的核心,他手拿望远镜,左手叉腰,目光凝视前方,表现了林彪把握战争全局,胸有雄兵百万的大将风度;副师长聂荣臻挥手向前,充分显示了聂帅张扬的个性;杨得志则横眉立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过之势。
“听林总的,永远打胜仗!”某篇报告文学中记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采访的一大批四野老军人中,仍流传着这样的话。甚至有的老军人至今还认为,当时林是被胁持上了飞机,并没有判党叛国。然而事情已经过去了36年,历史的真相已经无法辨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某天,全国所有的林彪像化为乌有,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一夜之间变成了野心家,甚至连他当年立过的战功也只字不提,历史成为真空,在某个年代,人们甚至不知道平型关战役和辽沈战役的指挥者是谁。实事求是俨然成为了一句空话,文革中一棍子打死人的做法在延续,直至今日,终于能还林总以真实面目,树立铜像纪念他,这是可喜的。
拭去尘封,看看林总在9.13之前的那段历史吧: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林总的铜像有了,人们想去纪念他,还能找到个位置。同样是在抗日战争中,那些为国奉献的国军将领们呢?因为在解放战争中的敌对态度,他们的功绩便一笔抹去?不知道哪一天,我们也能在抗战的纪念馆里看到薛岳、杜聿明、孙立人、卫立煌、傅作义、张灵甫、王耀武这些人的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