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词坛六大家 zt
zt
香港词坛六大家
香港词坛公认地位最高的填词人,早期包括“两瞮一郑”,即黄瞮、卢国瞮、郑国江。与中后期的“两林一黄”,即林振强、林夕、黄伟文相比,前者更像传统的国学大师,一身正气,绝顶武功,侠肝义胆,充满救世情怀,从不诲淫诲盗,富有人生哲理;而后者则像西化的都市浪人,采撷城市边缘风光,创意纷繁不断,语句大胆破格,意识极具颠覆性。
词海弄潮
■“两瞮一郑”
黄瞮———雅俗俱能每率真
黄?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粤语歌曲大盛时期的重要填词人之一。
他的很多作品,词藻美,意境亦阔大,句式整齐中有参差的变化,委实有大师风范。除此之外,黄?有浓烈的家国情怀。
他写流行曲歌词,极向往雅俗共赏的境界,只是,他太理解流行音乐本质,视写歌为照顾歌星、服侍老板、取悦歌迷。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凝滞、词语翻来覆去的局限。郑国江———巧匠才凭理驭情
郑国江在填词界是一个好好先生,也是一流的“词匠”。郑国江的歌词是“浅白一派”,而他又善于运用比喻来加深欣赏者的印象。
郑国江写词总保持着感情上的纯真、冷静,不过分投入,这成为他写爱情歌曲的优点。由于他的冷静,可以捕捉许多爱情路上变化无穷的风光,而这些往往是性情词人所留意不到的,他愿作词匠,乐意把扑捉到的风光剪影下来,而不管它好看与否。卢国瞮———欲掣鲸鱼碧海中
如果说郑国江写词是要太极拳,那么黄?就似耍咏春拳,而卢国?则似耍铁沙掌或鹰爪手。
卢国?的作品,常被形容为很有“霸气”。
卢国?是擅于填写多种歌曲题材的高手,写下许多哲理歌名篇,而他写的电视剧主题曲歌词,堪称佳作的数量亦多,且有压倒黄瞮之势。其中的《天蚕变》、《天龙决》等武侠电视剧主题曲,正是他那“霸气”的标志。
唐代杜甫有诗云:“未掣鲸鱼碧海中”,而卢国?,却是“欲掣鲸鱼碧海中”。
他总是重视创意,加上他力大心深,使每一首作品都有一新耳目的造语。卢国?其实也是写情歌的高手。他在写情歌的时候,还专给自己出难题,最爱处境式或内心独白式的写法,而置借景取物抒情的方式于不顾,他正是如此的舍易取难。
■“两林一黄”
林振强———奇思迭出谁堪敌
从来耐不住沉闷刻板的工作的林振强,每作一词,都千方百计要写出新意,或新角度。或是奇诡的想象力,或用妙趣的夸张,或用比喻,总之务求要给读者以新的感受。然而他的作品也往往有碎新颖而深度不够的缺点。
他的好些“深情之作”。都常以“说谎”、“隐藏”等矛盾的心理活动来显示情绪的变化,如明明是爱时偏说不爱,明明是伤心却偏装作开心等。这类作品,初看一二首也许会感动,而看多了却令人麻木。
林振强自认为没有什么救世意识,但其一腔热情,也使他激动地写下了这样的作品:当年在寒风中,马嘶马乱纵,云月也摇动。沙尘共那长刀飞,散于鲜血之中……(《血肉来挡武士刀》)这首词是他有感于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而写的。
林振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产量,是远超过其他填词人的。更难得的是他的奇思妙想不绝如缕。无奈他后来却渐渐重复老路,而这似不能过于苛求了。林夕———小眉目处写人生
林夕是1986年乐队潮流所带起的香港新一代的填词人之一。他的词风,代表了最新一代填词人的格调。
林夕的思想是早熟的,他看透了世情。他形容自己“小眉小目,处事锐利,故时恐流于浅薄”。卢国沾填词五六年,才填出了《戏剧人生》此一绝唱,但林夕填词不久,便将戏剧与人生作了一次又一次的互相借喻。
林夕的“小眉小目,处事锐利”,多表现在情歌之中,这便往往是怨而带怒,许多现代爱情,确是这样敏感、计较、先小人后恋人,甚至亦小人亦恋人。
林夕比起卢国沾、郑国江等填词人,非情歌作品的数量明显地少,尤其是在社会写实或国家情怀的题材方面,更是如此。但他却以其中一首《别人的歌》,夺得最佳中文流行歌词奖,林夕的兴趣却不在此,这正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黄伟文———天花乱坠
黄伟文,身兼主持、演员、电台DJ和填词人数职,这个满脸横肉却又特别爱美的男人在银幕上从未当过主角,但有他出现就会有笑声。这个喜欢穿奇装异服的男人因为一次失恋而产生了写歌词的想法,没想到一写不可收拾,其充满奇思妙想不同于一般“大路”情歌的歌词,成为很多歌手和歌迷的最爱。
黄伟文的歌词有点像林振强的风格,写作角度新颖,善于玩文字游戏,以创意和新意让人“耳”前一亮。黄伟文的成名作《(你没有)好结果》,以恨写爱,颠覆中文流行曲的情歌模式。
不过话又说回来,新意重复再重复就不再有惊喜,慢慢变得乏味,始终不如林夕靠文字取胜,林夕的文字值得慢慢品味,而黄伟文在这点上则稍欠火候。(早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