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那是一座令人妒忌的城市。走进维也那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拥有得太多了。阿尔卑斯山、多瑙河给它带来了太多的灵气;文艺复兴给它留下了太多的遗产;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世界顶级音乐大师给了它太多的垂青;处于欧洲心脏的地位又送给了它太多的方便。维也那人自己说:维也那永远在季节中——在全球最吸引海外游客的国家中,奥地利名列第10位。而如果不到维也那走走看看,那等于是没有到过奥地利。
发源于德意志黑林山东麓、流经9个国家的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首先把它的灵气送给了维也那。
多瑙河流经维也那时罕见地分出了一条支流,划过优美的弓背形曲线,穿越维也那繁华市区再流回多瑙河。这一天造地设的安排送给了维也那人太多的享受、太多的想象和太多的创造空间。
如同其他欧洲城市一样,除了所谓的环城大道以外,维也那普通街区的街道也普遍狭窄而拥挤——人们无法在保护这些古老建筑和享受宽阔空间之间作出平衡的选择。这里的建筑同它的音乐一样源远流长,作为昔日罗马帝国、奥匈帝国的首都,经历了文艺复兴的熏陶,整座城市的建筑如同凝固了的音乐,多姿多彩、叠宕起伏,即使对建筑艺术没有多少造诣或兴趣的人
like me,到了这里也会感到饶有趣味。
维也那音乐厅,也叫金色大厅(Goldener Saal),位于维也那音乐之友协会(Musikverein)里,西北距国家歌剧院直线距离约400米。维也那音乐厅是维也纳最古老、也是最现代化的音乐厅,建于1867—1869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1872—1875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这里的演奏会;1939年始,这里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每年元月1日都会在这里举行蜚声全世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厅内有收藏馆,收藏有著名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其中不乏莫扎特、舒伯特等顶级音乐大家的手稿迹,勃拉姆斯在世时还在长期在这里办公。
城堡歌剧院(Burgtheater),位于市政厅正对面(下图中右侧),东南距霍夫堡宫约500米。城堡剧院原是特瑞莎女皇于1741年所建,原址在米歇尔广场(Michaeler
Platz),1888年后改建到了这里。1786年,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曾在这里首演。城堡歌剧院从某种意义上讲堪称奥地利的国家剧院,有不少人评价它在欧洲堪称一流中的一流,是维也纳所有剧院中最著名剧院。据说,城堡剧院的德语是德语地区最标准的,有许多世界级的演员在此担任客籍演出,而能够晋身于城堡剧院演出,等于是得到了最高的艺术表现评价。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流的歌剧院,位于维也纳中心广场霍夫堡宫东南约400米。自从19世纪中期建成以后,它就成为了音乐圣殿的象征。1869年5月25日,这里首场演出了莫扎特的歌剧《堂璜》,从此揭开了它辉煌的篇章。全球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都以能够在国家歌剧院内演出为荣。据说歌剧院里每年演出多达300多场,但没有一天是重复的。国家歌剧院的设计和建造是在1861年至1869年间完成的,属仿文艺复兴风格。令人遗憾的是,负责剧院设计的两位建筑师下场都很糟糕,其中一名设计师凡·努尔因无法承受世人对其设计的刻薄指责而自杀,另一位建筑师西卡斯堡则于两个月后中风而死。 在二战的炮火中,国家歌剧院也未能幸免,被炸得只剩下几根柱子。二战后维也那人对它进行了重建,1955年11月5日重新投入使用。 狂晕不好意思的是,说什么偶也算半个音乐粉丝,到了这举世闻名的音乐殿堂前,只配在外面照了几张图片,连里面是什么样子、正在演奏什么音乐作品都不知道——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