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音乐环境十分恶劣,70年代的民歌运动已走入末期,成为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代名词;戒严体制肆无忌惮地摧残创作自由,每一首歌曲都要经过检查才能发表。此外,知识分子及学院内的青年也不再有兴趣听国语歌曲,而在西洋的摇滚乐或是古典乐中找寻感动。罗大佑可以说扭转了许多人对“国语歌曲”的既定印象,而且在社会中引起了空前的注意和讨论。“之乎者也”一年内销出了14万张,在当时是个惊人的数字;许多过去不听国语歌曲的人,或激赏或狐疑,也开始聆听他的音乐。不过,这张专辑也遭遇到很多的打击:歌曲送审时被新闻局刁难,好几首歌无法在电台播放;保守人士指责他思想偏激、误导青年。他以强硬的姿态回应了这些打击,在其唱片文案中就直指思想检查机构是“坐在角落一边摔玩具一边啼哭的小孩子”;另外,他也拒绝上低俗的综艺节目打歌,对挖人隐私的媒体记者更是深恶痛绝、毫不妥协。这种强烈的个性使罗大佑本人的形象有时甚至凌驾在作品之上,而使他俨然成为新一代的青年偶像。(摘)
回忆这张专辑 - 之乎者也 刚刚发行的时候
本帖于 2006-01-28 22:18:1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丹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