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他拉底瓦利琴是17,18世纪意大利一代提琴制作大师斯特拉底瓦利的提琴品牌, 斯特拉底瓦利与他的恩师阿玛蒂和他的同行师兄弟瓜尔耐利做制作的提琴被后世称为“三大名琴”。 从那时至今,几乎所有世界著名弦乐演奏家都以能拥有一把大师的名琴为荣。
这是小提琴大师海费兹的高足Linda Rosenthal为FIM的第二只唱片,动用了一支价值超过300万美圆的1709年Stradivarius小提琴,还有一座9尺的Steinway Concert Grand钢琴,单听这两件乐器的音色已经值回碟价,更何况Linda Rosenthal的高超拉奏技术,再加上所选曲目全部极尽精彩,首首好听。而声音效果更是比上一只唱片有很大的提升.
琳达·罗森塔尔
美国女小提琴家。毕业于印第安那大学,曾随小提琴教授金戈尔德学习。后进入朱利亚德音乐学院,师从舒姆斯基(Oscar Shumsky)。又曾在洛杉矶随海菲兹小提琴。后作为演奏家,在北美、欧洲、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演出,曾与许多乐团和室内乐团合作。现在是东南阿拉斯加大学的教授。她是室内弦乐论坛(String Chamber Music Symposium)、朱诺爵士及古典音乐节(Juneau Jazz & Classics music festival)的创建者之一和艺术指导。
本碟由曾在FIM推出过名噪一时之靓碟《琳达.罗森泰尔的艺术》("THE ARTISTRY OF LINDA ROSENTHAL")的女小提琴家琳达.罗森泰尔(LINDA ROSENTHAL)担纲主奏。
琳达是「一代琴王」海菲兹的亲传弟子,亦曾师从於金高德与沙姆斯基等名家,演奏风格华丽而不失典雅,潇洒自如。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独奏家,琳达曾与众多杰出的音乐家和乐团合作过,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甚至还曾应邀来中国大陆和香港献艺。
现居"飞地"阿拉斯加的琳达担任着东南阿拉斯加大学音乐教授,还是阿拉斯加首府朱诺一年一度的爵士与古典音乐节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并且创办了阿拉斯加室内乐论坛,在乐坛的活跃程度真是令人惊叹!
此次录音,她用的斯特拉迪瓦里古琴是1709年由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本人亲手制作的1件名为"阿曼德.冯.维克赛"("ARMAND VON VECSEY")的作品,价值300万美金以上,目前由美国加州的费里尔夫妇收藏,在录制本碟的乐器阵营里,此琴自然是"第一名器",也难怪本碟在碟名中以「"特拉迪瓦里"为号召。另外还不能不提的乐器就是1995年出厂的斯坦威D型9口尺演奏会大钢琴。众多世界级的钢琴大师如塞金、巴伦博伊姆、阿什肯纳齐、波戈雷里奇、沃洛多斯、基辛等都曾使用过它!大师们对此琴的一致赞赏为它赢得了「艺术家的选择」这样的称号,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唯一一架值得艺术家花钱去演奏的钢琴"。演奏这架名琴的分别是莉莎.伯格曼(LISA BERGMAN)和比尔.肯利夫(BILL CUNLIFFE)。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比尔.肯利夫,他是一位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和编曲家,曾以他为爵士大乐团(BIG BAND)和管弦乐团编写的乐曲获得美国最权威的爵士乐杂志《重拍》(「DOWN BEAT」)的大奖,并在1989年成为以已故爵士钢琴大师塞洛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名字命名的爵士钢琴演奏大奖的得主。实际上本碟收录的13首乐曲可分为两部分,由比尔编曲并和自己的好友、目前在爵士乐坛非常活跃的吉他手安东尼.威尔逊(ANTHONY WILSON)、低音提琴手达雷克.奥勒斯(DAREK OLES)和鼓手彼得.唐纳(PETER DONALD)一起与琳达合作演奏的《广板》、《帕洛玛》("LA PALOMA")和《奋斗人生》("THE STRENUOUS")3首乐曲为一个部分,可以归入爵士乐范畴,其它10首由莉莎担任钢琴伴奏的乐曲则为另一部分,采用的是传统的古典演绎手法。
本碟的开始曲即是出自维瓦尔第《四季》之"冬"的一段广板,原曲描绘的是冬日坐在家中烈火熊熊的壁炉前取暖而门外冬雨淅沥、寒风凛冽的情景,而比尔爵士化的编配也曲尽其妙,钢琴、低音提琴和鼓取代原曲中的小提琴拨弦代表门外的雨点并且以柔缓的节奏营造出温暖的室内情致,琳达的独奏小提琴亦是浪漫抒情,乐曲给听者带来的温煦感觉比原曲似乎还要强烈得多。《帕洛玛》本是19世纪西班牙作曲家塞巴斯蒂安.伊拉迪尔(SEBASTIAN YRADIER,1809~1865)的作品,作为发源於古巴的哈巴涅拉舞曲的一种,帕洛玛舞曲在节奏上跟探戈很相近,当年比才创作歌剧《卡门》时,曾把塞巴斯蒂安的这个帕洛玛舞曲代表作品用在其中。比尔的爵士化编曲很巧妙,在基本保留小提琴旋律主线的同时,以钢琴、低音提琴、吉他和鼓与小提琴的绝妙配合营造出丰美迷人的织体以及轻松惬意的氛围,亦不失原曲所固有的拉丁风味。《奋斗人生》是美国现代音乐家斯科特.乔普林(SCOTT JOPLIN)的作品,经比尔巧手改编和爵士乐手们与琳达的激情应和,乐曲所蕴涵的进取精神和积极态度可说是宣泄得淋漓尽致!这3首乐曲中,因为与其他乐手合作表达的需要,琳达的演奏风格与其它10首乐曲有着细微的差异,显得更"悠游"、更随兴一些,在音色上也透出一种蜜汁一般的明黄光泽以及木质清香。由於是采用靠近麦克风的站位方式以及信号直入模拟母带的"原汁原味"办法,琳达手中的小提琴整体听感是很真实的——粗线条,大力度,弓与弦之间的摩擦细节历历可闻,甚至连那种有些粗砺的摩擦质感也忠实地保留了下来。这把小提琴高频的空气感也是弥足称道的,那余味无穷的泛音让人听了舒服至极。钢琴琴音结像玲珑浮凸,低音提琴发声密实而富有弹性,吉他奏来圆润剔透如珠落玉盘,鼓声自起至落每个细节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整个音场之再现、定位之精准、堂音与残响收录之完满实在是无懈可击!
琳达演奏这10首古典乐曲,相当注重歌唱性,柔缓时举轻若重,急切处举重若轻,有绵绵情意流泻,亦有闪闪火花飞溅。演小品时甘美可人,奏舞曲时凌厉逼人,空气感极佳,高频延伸似乎无穷无尽,"阿曼德.冯.维克赛"这把1709年斯特拉迪瓦里古琴高贵脱俗的音色及其高度可塑性被最逼真地传送到了聆赏者的听觉之中。
(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