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在听《红楼梦》插曲《枉凝眉》、《葬花吟》的时候,总会让人心动。同时也会联想起,《红楼梦》中宝、黛那两小无猜的纯真的爱情。“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曲调委婉,情意深浓,表达了宝、黛两人爱情的无限情思和终未成眷属的悲怨。在插曲《葬花吟》中,林黛玉那“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鸣,泣歌着她心中的满腔惆怅和无限感慨,哭诉着爱情、命运的由衷哀曲。是情、歌、人物的最高度吻合,是牵动人心系的共鸣谐音。悲怨无限、荡气回肠。听着这歌,会使人随之沉浸在一片不能自拔的情怨之中,感染至深,会使人情不自禁的想流眼泪。
这两首歌曲是当前人们最喜爱的,也是人们百听不厌的优秀经典歌曲之一,。凡是经典名曲(名歌),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它也必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久盛不衰。这两首歌也是当今抒情歌曲之最。
就是这两首经典的《红楼梦》插曲,可能还不知道或没注意到是谁写的曲子,他就是大名鼑鼑的作曲家王立平。
对曹雪芹的《红楼梦》,王立平说:“我自己的体会是,‘一朝入梦,终生不醒’。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但未读懂,……而真正读懂曹雪芹在每一个人物背后所透出的文化与思想并深深为之感动,是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了切身的感受之后。”那时候的王立平30多岁,萌发了写一部《红楼梦》音乐的念头。1982年,他如愿以偿,获得了跟曹雪芹的《红楼梦》用音乐结缘的机会。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王立平前后写了四年半。他说,《葬花吟》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是他写得最苦的一首。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写宝黛爱情的《枉凝眉》。。如何让音乐表达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是王立平在创作中一直面临的问题,他说:“写出好的音乐当然需要精准的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去感受,只有在感情的刻画上细致入微,才能通过音乐使人物的内心刻画入木三分。”他还说:“我感觉这似乎不是我写出来的音乐,而是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挖出来的。”又说:“那么《红楼梦》就是我的一个难产儿,为了《红楼梦》我实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写着写着,我甚至泪流满面。”
他说:“我不会再写《红楼梦》音乐,不是不想,不是不爱,而是我在创作中已经倾尽所有,如果不能写得更好,那为什么我还要写?”而对于新版《红楼梦》,他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的文化瑰宝,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还可以再拍一千遍,还可以流传得更广,今后也总会有人无数次地重拍《红楼梦》,重写音乐。……但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用我们的心血、智慧、勤奋筑起一道高墙,让后代即便不会望而生畏,也应该让他们感到想要超越没那么容易!”
这是作者一生宿愿、终归恢弘的结果,他是在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使命。是啊,这已经是艺术的颠峰了,要想超越它谈何容易。可以说,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同类作品超越它。像这样的大作,后生应该是望而生畏的。
感谢王立平给人们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艺术瑰宝。也给人们留下了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同时,它也将会对那些“红楼梦”的爱好者们,从作品中加深意会其中的奥妙,也会加深对“红楼梦”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有关王立平
王立平(1941年8月5日—— )男,满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知识产权工作16年。国家一级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电影乐团艺术指导,爱好音乐、文学、摄影
王立平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版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主任,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电影乐团终身艺术指导,国家一级作曲。十届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原专职副主席,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