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巴赫,我觉得宗教只是他音乐内涵表达的一发明。他的乐曲仔细听,有种可以看到自己灵魂的感觉。

朗朗大概就是缺陷的这个。巴赫后来名声大振也是因为被几个大师贝多芬还有莫扎特给推崇。算是大师里的大师。对于这些天才,成为大师也许容易,可是能成为大师里的大师,确实不光是乐曲开创新风,更多的是给人灵魂产生共鸣。有的乐器可以看到别人的灵魂,可是一个作曲家如果能看到自己的灵魂,这样的乐曲一定是金子了。巴赫时期那么多宫廷乐师研究宗教音乐,为何就他的才被后人推崇,成为金子。

莫扎特未完成的安魂曲,大概也是看到自己的灵魂了。
另外,我也觉得跟一个人的阅历有关。没经历人生的各种痛苦和快乐,作曲家很难在写出情绪上可以感染人的乐曲,演奏家也是。巴赫好像生了近10个孩子,成年活下来的大概只有一半。没经历被爱与爱,没有经历过爱情甜酸苦辣,人生得意与失意,是很难在音乐事业上达到最顶峰,即便他是个天才。

朗朗可以成为一个great pianist,但要成为one of the greatest,我觉得还差一些。

所有跟帖: 

typo:内涵表达的一方面。 -jasondand- 给 jasondand 发送悄悄话 jasonda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7/2013 postreply 11:30: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