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谈天下(366) 聊聊印度文化“巨嘎达”Jugaad的世界性影响
最近学习到一个新的词汇,“巨嘎达”Jugaad,非常印度化,也因此想到了一些相关的话题,并且做了一些研究和深度分析对比中国式的极致低价,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什么是“巨嘎达”Jugaad。

Jugaad 的基本含义
“Jugaad”(印地语:??????) 是印度社会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哲学。
它最直接的英文翻译是 “hack,” “improvisation,” “frugal innovation,” 或 “creative workaround.”
简单来说,Jugaad 指的是: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临时或低成本办法。
例如:
农村地区用摩托车引擎拼装成简易三轮卡车;
企业在缺乏预算时,用手工或改造旧设备完成原本昂贵的工序;
普通人遇到制度、资源或时间限制时,用灵活方式“变通”或“打补丁”完成目标。
所以 Jugaad 既是一种“土办法”,也是一种“创新哲学” —— 一种在限制条件下求生与创造的思维。
印度人为何形成 Jugaad 思维
这种思维源于印度的社会结构、经济条件与文化心理的综合作用:
1. 长期资源匮乏与基础设施不足
印度长期存在能源、电力、水、交通等方面的短缺问题。
这迫使普通人和企业必须“自救”——想办法用有限的资源解决问题。
例如,农村地区常因电力不稳而用汽车电池和风扇自制冷却装置。
2. 官僚体系复杂、手续繁琐
印度行政体系庞大而繁文缛节。想办成一件事常需多层审批。
结果,人们学会了“曲线救国”——用灵活、临时、创造性的方式绕开障碍。
3. 宗教文化与哲学影响
印度教、佛教强调“顺应”“无常”和“灵活应变”。
这种文化心态让人们更容易接受非标准化的临时方案。
4. 创业与草根精神
印度民众中小企业众多,缺乏资本投资,因此更重视“以小博大”的灵巧思维。
这推动了像塔塔Nano(全球最便宜汽车)等典型的“Jugaad式创新”。

为什么全球企业也接受 Jugaad 思维
过去十几年中,尤其是印度学者提出“Jugaad Innovation(节俭式创新)”的概念后,西方企业和学界开始高度重视。
1. 成本压力与全球化竞争
跨国企业在新兴市场(如印度、非洲、东南亚)经营时,发现传统高投入研发模式无法适应低成本市场。
于是他们学习印度式“节俭创新”,即:
用更少的资源;
以更快的速度;
解决最核心的用户痛点。
2. 敏捷与灵活
Jugaad提倡“小步快跑”的实验精神,与硅谷流行的 “Lean Startup(精益创业)” 理念非常相似。
它强调“先做出原型,再不断改进”,而非等完美方案。
3. 应对不确定环境
在疫情、供应链断裂、能源危机等不确定环境下,**“Jugaad式思维”**成为组织生存的关键能力:快速适应、临时重组、低成本转型。
4. 代表“反精英化创新”
全球企业意识到,创新不一定来自高科技实验室,也可以来自普通人、草根创意和现场解决问题的灵感。
这让 Jugaad 成为“民主化创新”的象征。
华人企业 与 印度企业 Jugaad 思维的比较
其实,华人世界也存在类似的思维模式,但有细微差别。
比较维度 印度的 Jugaad 华人世界的对应思维
核心动机 在资源短缺中求解 在竞争中求效率
文化背景 顺应、灵活、 improvisation 实用主义、功利导向
典型表现 “土办法”、“凑合能用” “能省就省”、“能快就快”
创新取向 临时创意、快速修补 实战创新、优化效率
潜在问题 缺乏系统化和可持续性 过度追求短期结果
在中国,类似的概念有:
“土法上马”
“能省则省”
“摸着石头过河”
“小改小革”
“山寨创新”
这些都体现了 灵活、快速、实用主义的创新精神。
然而,中国在制造业规模化和技术体系化方面更强;
而印度的 Jugaad 更偏向“生存式创新”和“社会适应性创新”。
Jugaad 的核心既是“凑合”,也是“灵活创造”。
它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要高科技,有时候只是换一种思路。

有关Jugaad 思维的产业层面,下面我将分成三部分来讲解:
1?? 典型的印度 Jugaad 创新企业案例(Tata、GE、Unilever 等)
2?? 欧美公司采纳 Jugaad 思维的实践
3?? 中国企业的“节俭式创新”对比表
一、印度企业的典型 Jugaad 创新案例
???? 1. Tata Group —— Nano 汽车:全球最便宜的汽车
背景:
印度汽车市场庞大,但大量家庭仍买不起车。塔塔集团创始人拉坦·塔塔提出愿景:造出10万卢比(约2000美元)的小汽车。
Jugaad 精神:
使用现成摩托引擎技术和轻量化车身;
精简功能,没有空调、音响、电动车窗;
采用印度本地零部件供应网络;
用小规模装配线和低资本投入生产。
结果:
成为“全球最便宜汽车”的代表;
虽然商业上并不成功(因被贴上“穷人车”标签),但为“节俭创新”开辟了思路;
后续被哈佛商学院收录为“逆向创新”经典案例。
???? 2. GE Healthcare India —— 低成本心电图机 MAC 400
背景:
印度偏远地区医院难以负担昂贵的医疗设备。
Jugaad 精神:
GE印度团队自主研发,仅使用笔记本电池供电;
用低成本打印机输出心电图;
设计为可手提、便携;
成本从传统型号的 3万美元降至 500 美元。
结果:
在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大卖;
GE总部后来将这套模式引入美国,用于社区医疗和军医现场诊断;
被称为 “reverse innovation(反向创新)” 的成功典范。
???? 3. Hindustan Unilever —— 单包洗发水与农村微渠道
背景:
印度农村居民收入有限,但追求品牌产品。
Jugaad 精神:
将洗发水包装成 1卢比的小袋(sachet packaging);
用当地妇女、摊贩、学校教师等作为分销节点;
创造出极低成本、高覆盖率的分销系统(Shakti Project)。
结果:
帮助Unilever打开数亿农村消费者市场;
“小包装策略”后被宝洁、雀巢、可口可乐等全球品牌效仿;
形成“从底层市场出发(Bottom of Pyramid)”的商业范式。
二、欧美公司采纳 Jugaad 思维的实践
???? 1. Siemens “Smart Infrastructure for India” 项目
西门子在印度推出节能交通灯系统,用太阳能+本地材料+模块化控制板,成本仅为德国标准系统的40%。
系统具备“现场自修复”能力,可由本地技工维护,无需进口零件。
后来被推广到非洲、中东市场。
???? 2. Philips Healthcare —— 手持式超声设备
飞利浦在印度团队开发低成本便携式超声仪,成本从 3 万美元降到 5000 美元;
不仅打开印度市场,也被美国救护车系统采用。
飞利浦CEO称此类产品“来自Jugaad精神启发的全球节俭创新”。
???? 3. Renault-Nissan —— Kwid 小型车
联合印度工程团队,重新定义低价车制造工艺;
采用简化平台、共享零件和轻量化材料;
成本比同级别车低 30%,却仍保持外观时尚;
后续理念被引入拉美与东南亚市场。
三、中国企业的“节俭式创新”对比表
领域 企业/案例 对应 Jugaad 精神 核心创新点 特点
???? 汽车制造 五菱宏光、奇瑞QQ 用最少成本造车 模块化、共享零件体系 “人民的代步车”理念
???? 消费电子 小米 低价+高配策略 成本控制+线上直销 精益供应链、快速迭代
???? 家电 海尔小家电 面向农村、宿舍市场 迷你化、低功耗设计“小众场景创新”
???? 照明 佛山照明、欧普 低成本LED方案 优化工艺、简化结构 节能+可替换式组件
???? 医疗 迈瑞医疗 自主开发平价医疗设备 模块化系统设计 中国版GE节俭创新
???? 快消品 农夫山泉、小罐茶 降低分销成本 区域性包装与渠道创新 “以小博大”式品牌构建
???? 科技服务 拼多多、Shein、Temu 极致压缩供应链成本 数字版 Jugaad:算法+人力极简化
四、总结:Jugaad 与 中国式“节俭创新”的异同
维度 印度式 Jugaad 中国式节俭创新
起点 资源匮乏、制度限制 市场竞争、成本压力
动机 “求生”式创造 “效率最大化”
方法 手工拼装、临时变通 工业化+数字化快速复制
结果 灵活但可持续性弱 高效但可能牺牲原创性
代表口号 “Make do with what you have.” “能快就快,能省就省。”
下面我们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一下印度式JUGAAD和中国节俭式创新模式的区别
Tata Nano 与 五菱宏光电动车(特别是宏光 MINI EV) 是理解 印度“Jugaad模式” 与 中国“节俭式创新模式” 差异的最佳对照案例。
两者都瞄准“低价汽车市场”,但背后体现的是 截然不同的社会逻辑、产业体系与创新文化。
下面我将从五个层面来系统分析:
1?? 产品与市场背景对比
2?? 技术与制造体系差异
3?? 消费心理与品牌定位差异
4?? 创新模式比较(Jugaad vs 中国式节俭创新)
5?? 总结:印度“灵巧生存” vs 中国“系统高效”

一、产品与市场背景对比
项目 Tata Nano(印度) 五菱宏光 MINI EV(中国)
上市时间 2008 2020
初始定价 约 ?100,000(约合 2000 美元) 起价约 ¥28,800(约合 4000 美元)
目标市场 农村及中下阶层首次购车人群 城镇中产、年轻女性、小家庭的“第二辆车”
产品定位 “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 “人民的代步电动车”
战略口号 “Everyone deserves a car”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商业结果 市场反响冷淡,最终停产 连续多年中国小电动车销量冠军
???? 总结:
Tata Nano 试图“让穷人买得起车”;
五菱宏光 MINI EV 则是“让普通人更方便、更可爱地出行”。
两者的出发点都接地气,但 Nano 偏“扶贫式创新”,而五菱偏“生活方式创新”。

二、技术与制造体系对比
维度 Tata Nano 五菱宏光 MINI EV
动力系统 汽油发动机,623cc 纯电驱动(9–30 kW 电机)
工程设计 极简机械结构、轻量车身 平台化电动车架,通用集团支持
安全配置 无气囊、无ABS、无空调(早期版) 基本安全配置齐全(ABS、空调、电动车窗)
生产体系 印度本地供应链+简化装配 上汽通用五菱成熟供应链体系
品控标准 以最低成本为核心 兼顾成本与合规安全
成本控制 去功能化(删减配置) 模块化设计 + 规模化制造
???? 核心区别:
Tata Nano 是“功能裁剪式创新”:为了压价几乎砍掉所有非核心功能;
五菱 MINI EV 是“结构优化式创新”:通过体系化设计降低成本,而非牺牲体验。
这就是 Jugaad(印度式“凑合创造”) 与 中国式系统节俭创新 的根本不同。
三、消费心理与品牌定位对比
方面 Tata Nano 五菱宏光 MINI EV
消费动机 买得起车,代步工具 小巧可爱、时尚便捷
社会心理 “穷人的车”标签强烈 → 羞于被看到 “潮玩出行” → 年轻人炫酷社交标签
营销策略 强调低价与实用 强调设计感、色彩、生活方式(与小红书、B站联动)
市场接受度 因身份象征问题被拒绝 因轻便与社交传播而爆红
品牌演变 功能品牌,难以情感共鸣 成为“国民电动车”符号
???? 结论:
印度的 Nano 触碰了“阶层自尊”的敏感点,最后被市场淘汰;
而中国的宏光 MINI EV 激发了“个体表达与性价比共存”的心理快感,成为国民代步车。
这反映出:
印度 Jugaad 满足“生存需求”,中国式创新满足“生活与身份需求”。
四、创新模式比较:Jugaad vs 中国式节俭创新
对比维度 印度式 Jugaad(以 Nano 为例) 中国式节俭创新(以五菱宏光为例)
创新出发点 资源稀缺、满足底层生存 市场竞争、提升消费效率
方法论 临时拼装、去功能化 模块化、标准化、数字化
技术体系 分散、小工厂式创新 集成化供应链、规模生产
目标 “能用”即可 “便宜但好用、还要漂亮”
消费文化基础 功能导向、成本意识 情感导向、社交传播
可持续性 较低,难以扩大市场 高,能形成系列化产品与迭代
典型问题 质量不稳定、缺乏品牌认同 同质化、利润压缩但体验佳
一句话总结:
印度的 Jugaad 是“资源约束下的灵巧创新”;
中国的节俭创新是“体系完备下的高效创新”。
五、总结:灵巧 vs 系统
维度 印度式 Jugaad(Nano) 中国式 节俭创新(宏光 MINI EV)
创新哲学 “Make do with what you have.”(用手边的一切解决问题) “让普通人也享受高效率技术成果。”
工业基础 薄弱、分散 完整、规模化
市场定位 低端、农村、底层 城镇、年轻化、时尚化
文化象征 凑合、应急、自救 快速、实用、社会参与
成败关键 忽视心理价值 把性价比变成文化符号
Tata Nano 失败在于“满足生理需求却忽视尊严”;
五菱宏光成功在于“满足功能需求同时创造社会认同”。
???? 延伸洞见:
模式 核心价值 对全球产业的启示
Jugaad 模式(印度) 草根创新、低成本解决方案 适合资源受限市场、应急创新
中国节俭创新模式 系统化成本优化 + 快速产品化 适合中端普及市场、规模创新
融合前景 若结合印度的灵巧 + 中国的体系化 将成为全球“低成本创新中心”的理想模式
五、结语
“Jugaad” 并非只是印度式 improvisation(临时修补),而是一种在资源限制下的创造力体系。
全球企业接受它,是因为在动荡与不确定性中,“节俭创新” 比资本密集式创新更具生命力。
中国在工业体系与执行力上走得更远,但若能融合印度式的灵活创造与自身的规模化能力,就能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系统化Jugaad”——既有速度,也有深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