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破除对科学与科学家的盲目崇拜”的补充
网友vytqyds发信问:“今天我无意发现了一个话题,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如下:
科学与社会信任的关系
当我们谈论科学时,很容易把它看作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体系,仿佛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默默研究,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社会信任。但实际上,科学的权威从来不是“自动生成”的,它依赖于科学共同体的规范、合作与透明,也依赖于社会公众对这一共同体的理解与支持。
然而,今天我们也看到一些挑战:在气候变化、疫苗研发、AI 技术等领域,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研究与社会公众的认知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很多时候,大众不是质疑科学本身,而是对科学共同体的透明度、公正性存疑。比如:科研资金的来源、利益关系、同行评审的公正性,以及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面对这样一个重要且重大的问题,作为微小人物的我只能写文章呼吁呼吁,期待能团结更多的微小人物们。
当科学研究与利益捆绑时,难免会产生各种扭曲的后果。面对这种问题,个体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呼吁更多的公开、透明与监督,尤其是来自内部成员、内行人的监督。
这也是我一直主张减少对个体、尤其是那些“著名科学家”过度吹捧的原因。过渡吹捧个人贡献的做法不仅无助于科学进步,反而会削弱公众对科学的信任。
我想让大家明白:科学从来就是一项集体事业;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的贡献,才是科学得以持续推进的真正力量。“大科学家”只是这种集体积累的自然产物。即使没有某位天才提前那么几年“洞见”出来,许多科学结论也会在共同体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历史上许多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 —— 热力学的几个基本定律并非出自某位孤立的天才,而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长期探索的结晶。所以,对如此重要的定律就很少看到有人又写回忆录,又写报告文学的去吹捧其发现过程,而是把它们当成理所当然的定律来使用。还有对元素周期表的完善,同样凝聚了几代人的努力,以至于在大众心中化学家们不如物理学家聪明和伟大。
因为有故事性,甚至带有一些传奇色彩,在公众叙事中,人们往往更愿意歌颂少数“天才”,而忽视无数默默无闻的研究者。事实上,那些成果之所以能被几个“天才”洞见出来,看似惊世骇俗,其实多半是时代已经铺好了路、问题本身也相对简单;真正复杂的,永远是那些至今没人能解的问题。那些“大科学家”的名字之所以突出,更多源于署名制度与传播便利,而非知识本身的生成方式。
所以,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建立并维持一个健康的科学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应当让每位研究者 ——无论是否知名—— 都能平等发声、自由质疑、共同参与。当那些默默无名的努力被看见、被尊重,并且“小人物”也能有权质疑科学研究中“不科学”的做法时,科学才能保持真正的活力与进步。
最后,非常谢谢网友vytqyds的提问和讨论。前面也有网友留言说“现在的各种科技杂志的文章就是一种共享。专利就是一种秘技。 时代不同啦。”
是的,1660年起,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开始介入科学成果的归属问题,确保研究发现能够得到公正的署名与认可。在那之前,科学还是一件“私人化”的事:研究成果常常靠信件、传闻或私下交流传播,结果谁先发现了什么,经常成了争论的焦点 —— 比如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关于微积分发明权的那场著名纷争。
为了改变这种混乱,皇家学会建立了一套科学发表与署名的规范:
- 要求学者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成果,而不是只在私人信件中交流(publication);
- 明确引用来源(citation);
- 确保研究成果能够被他人追溯和验证(traceable and verifiable)。
这些规范让科学变得更公开(transparent)、更协作(collaborative),也更公平(fair) —— 这正是现代科学得以兴盛的最关键一步。因此,科学与社会结构(Science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即科学如何通过制度与共同体维系自身的运作, 一直是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最后,不得不罗哩罗嗦地提醒:论文也好、专利也吧,都是些表现形式和制度;其内在精神是如何保证知识的正确共享与贡献的合理分配。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