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土匪,东洋狗》第二十三章(二)

来源: 2009-06-15 08:13:2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第二天一大早,方美英提着一把长长的竹扫帚,送方宇去上学。她在街上爱怜地为他拉扯齐补丁累累的衣服,拍着他的肩头:“你要好生地读书,读多多的书,你今天能上学,要感谢人民政府。你想,你去读书去学写字……学杂费、书本费都不要我们交——这种好事哪点找去?”
方宇不满意地说:“书本费我们交了。”
方美英慈祥他拍了拍他的手掌:“交了,是交了。人穷志不穷,啥都不交,啥都靠人民政府,好不?人要活得硬肘,饿得新鲜。”
方宇在街边热气腾腾的碗耳糕的小店前站住不走了。方美英晓得自己的娃崽想吃,但又觉得这太奢侈,说道:“要专心地读书,将来你长大了,有出息了,你啥都买得起,啥都吃得起。”
方宇晓得妈妈舍不得花一分钱给他买个碗耳糕。他刚失望地咽下口水,不料老远传来张炎的声音:“方宇!”
方美英看到穿得十分洋气和整洁的张炎,挣开杨老伯的手,向着她的崽跑了过来。
方美英感觉到巨大的荣光:张炎是街坊邻居都想巴结的有钱人家的孩子,是她的娃崽的好朋友和同学!就因为她的娃崽也成了“读书人”,她也才有今天的扬眉吐气!她庆幸自己逃出了山寨,随着解放军一起来到了贵阳市。她也庆幸方宇的命好,结识了像张炎这样的同学,新社会是多么的公平、多么的完美啊!
方美英出乎意料地、显得阔绰地掏出二分钱来,买了两个碗耳糕。她递给方宇:“你一个,给张炎一个。”
方宇的眼中闪烁着光亮,晓得妈妈是在绷面子,感激地对妈妈点了点头。当张炎跑近时,他递一个碗耳糕给张炎,骄傲地说道:“我的阿妮,专为你买的!”
张炎却说道:“我不要。妈妈不准我在外面吃东西。”
方宇失望地望着张炎:“我没有……给你东西吃过……阿妮……为我……专门买给你的!”
方美英难堪地望了望杨老伯,在衣襟上擦着手,对张炎道:“新社会时兴讲卫生,你莫不是……嫌我脏吧?”
张炎摇了摇头。他真的吃过早餐了,也真的没有像许多的小学生那样,有在街上、在教室里随便吃东西的习惯。
方宇委屈起来,眼中闪着泪花……
张炎急忙道:“杨老伯,我吃了方宇给我的东西,你不会告密吧?”
杨老伯善解人意地拍了拍方宇的头:“吃吧,你们不是好朋友吗?”
张炎接过碗耳糕,满满地咬了一口,方宇这才高兴了起来。杨老伯有些局促不安地望了望方美英,她也同样地望着他,两人想说些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方美英打破沉默:“张家的娃崽,好有家教。”
“你的方宇也挺……懂规矩。”
两个小孩自顾自地跑远了,方美英单独面对男人,她不安了、慌乱了:“我还要去打扫街道哩。”说完,她就急忙走开了。
杨永春望着方美英离去的背影,不理解地摇了摇头。他有些可笑地将身子拉直,用手梳理一下散乱的头发,他想:男女交谈是非多,管你新社会还是旧社会,更何况你是孤男,她是寡妇!

毓秀路小学的操场上一片嘈杂,那跳绳的,打陀螺的、打弹子、踢皮球的小学生们……在分为上下两块的、本来就不大的操场上玩得兴头十足。
张炎、方宇从永乐路一溜小跑,往左一拐就进了学校大门。他们看到,前些日子在周西成铜像前,那个敢于冲撞大黑、二黑的、好生了得的外省孩子,此时,他手里拿着一个中号皮球,百无聊赖地站在操场的旗杆下,用羡慕的目光张望着在人窝中踢皮球的孩子们。他腼腆地拍几下球,似乎在提醒乐在其中的孩子们:这里有比你们大比你们好的皮球!那小孩手中的中号皮球,早已引起大黑小黑的注意……
宋大黑借抢球跑至那孩子身边时,一巴掌就将他手里的皮球打落,他敏捷地就势一脚,皮球重重地打在一个跳绳的高年级的女生身上。那女孩忍受不了抱着头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在学校里,女生挨皮球打是家常便饭,男生不会因此产生丝毫的怜悯与不安。更何况刚刚从封建环境中走出来的女生,也不敢公然与男生叫板,更不敢张嘴就骂男生。这个中号皮球一下子引起所有男生的注意,于是,大家一窝蜂地争抢起来……令张炎和方宇惊奇的是,那少年的脸竟绽出宽容的笑意……
上课的钟声不合时宜地敲响了,张炎、方宇在为争不到一次碰球的机会而懊恼,悻悻地走向教室。这时,是宋小黑抢到了最后一次皮球,那孩子跑到他面前,说:“上课了,快把皮球给我。”
宋小黑瞅了他一眼,转过背去,一脚向校园墙外踢去,皮球高高地画了一道弧线,飞向校外的街上去了。小黑还扔下一句话:“你出去捡吧!”
刚才喧嚣的操场上,学生们像惊飞的小鸟般地跑向教室……那孩子冲着小黑的背影:“缺德,你太缺德!”
毕竟是个金贵的中号皮球,毕竟是解放初期时小学生们最了不起的财富,那男孩没有选择的余地,亳不迟疑地跑出了校门……
第一节是语文课,那令人生畏的王老师还迟迟没有到来,班主任的课是学生们最遵守纪律的课,学生们都整整齐齐地坐在位子上。几分钟过去了,王老师姗姗来迟。她一进教室,转身就对着门外说:“咳,你也进来哇!”
张炎与方宇眼睛一亮:那踏进教室里的学生,竟是他们早就熟悉和喜欢的男孩!
“小朋友们,今天班里来了个新同学,名叫鄢源。我重复一遍:不允许老同学欺侮新同学,大家明白吗?”
“明白。”
“这样就好,现在调一下坐位。方宇,你与张炎分开坐。拿好你的书本文具,与乌玉珍坐一起去。”
王老师的决定使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乌玉珍是全班年龄最大的女同学,甚至比宋大黑还大才开始上学读书。听说,她都有婆家了,快要出嫁了。
解放初期的贵阳城,所有学生按学校规定都使用毛笔,那时,贵阳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点不上电灯,居民十分贫困……举个简单的例子:这时几乎所有的男女同学都打赤脚上学,冬天结冰下凌有一双布鞋、一双袜子就是不错的人家了。在贵阳少见的结冰和下雪的日子里,穷学生们提着冒着青烟、不断溅着火花的小烘笼进入教室,上课时加炭、吹火、烤手、煨脚……弄得教室里乌烟瘴气、尘埃四散。没有烘笼的同学实在受不了啦,会不由自主的跺起脚来,那谨慎的散乱的跺脚不需指挥和组织,慢慢地变得有节奏有规律起来。于是,有鞋袜穿的也跟着跺起脚来,这由低沉转入高亢的跺脚声把木楼板跺得震天响……一般情况是,班主任老师不亲临现场制止,这跺脚声绝不会停歇下来。
乌玉珍的家里由于太贫穷,缺少营养,她得了夜盲症,眼睛到了晚上就啥也看不见了,同晚上的母鸡一样,把作业本写得一片墨团。王老师不得不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乌玉珍可以不做家庭作业。”
——这样,宋大黑给乌玉珍取了一个难听的绰号:“乌鸡瞎”!
现在,王老师安排方宇同乌玉珍坐一排,这使方宇顿时坠入浑沌迷乱之中。他不愿与张炎分开,更不愿坐到乌玉珍那里去。他又采取他的老战术:既不说,也不动。
“咋?方宇,老毛病又犯了是不是?不听老师的话是不是?快坐过去,别耽误大家学习好不好?”
方宇还是不动。这次,当着全班人的面伤害老师的尊严,王老师着实生气了,气得圆脸都红起来。这时,这个刚插班的新同学鄢源说道:“老师,我就坐这里吧。”说完,他就坐到了乌玉珍的身边。张炎与鄢源的目光碰到了一起。他认出了他们曾在周西成的铜像前帮助过他,他俏皮地眨了眨眼,与他们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