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1撤展与参展之谜:难道沈飞拍了桌子? (zt)

来源: 2012-11-13 07:33:5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网络记者前线报道,11月9日,中国沈阳飞机公司研制的四代隐身战机歼31的模型已在珠海航展的室内展厅布置就位。但是,在11月11日,不知什么原因,一直被塑料布遮挡着的歼31战机模型被从珠海航展展台上移走了。

    最新报道,11月12日,歼31模型重现中航工业展台,涂装为黑色基调,图案与正在试飞的实机基本相同,垂尾上有中航工业图标。根据现场研判,今天的这架黑色歼31与几天前的灰色歼31有细节上有明显不同,最明显的在于进气道的变化。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还有待前线记者的进一步考证。根据我个人毫无根据的推断,歼31撤展可能是因为保密,重新参展也许是因为沈飞拍了桌子。

    首先,歼31作为在研的尖端战斗机型号,是不适合参加航展、公开展示的。

    歼31的模型一旦公开,外形尺寸的数据就会公开,而参加航展的人当中,保不齐有“平大湿”那样专门前来收集情报的,这样,歼31的外形数据很快就会送达外国研究机关的手里。

    现代的计算机模拟技术、风洞技术都很发达,有了歼31的外观数据,国外研究机构很可能依靠计算机模拟、风洞吹等手段,对歼31的飞行能力指标作出判断。更重要的是,歼31是我国在研的隐形战斗机,其外形与隐形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知道歼31的详细外形参数,就可以对其隐身能力有大致的推断。

    美国的F-117A、F-22A在研制过程中,始终处于保密状态。F-22A于2007年6月在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美军年度航展上向公众亮相,此时,F-22A的生产线已经全开,该型机列装美军的数量已经接近100架。相比美军的保密程度,歼31参加航空展似乎是急了一点。

    其次,沈飞一定要坚持歼31参展,不仅是为了争面子,也是为了争里子。

    有消息称,歼31的研发并未得到中国空军的拨款支持,还说歼31是在与歼20的竞争中落败的一个型号。沈飞前一段大张旗鼓的千里运输“粽子机”,今天急急火火的参加航展,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上述说法确实可能。对比一下歼20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

    沈飞在三代机的研制上没有成飞出彩,在四代机的竞争中又告落败,损失的不仅是面子,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在此局面下,沈飞着急上火的心情可以理解。歼31参展,既抢了歼20的风头,又吸引了潜在客户,一举两得,是不是泄密也顾不上了。

    为了保密,也为了照顾沈飞的情绪,折衷的方案可能就是把模型歼31的模型改动一下,不是全尺寸,不是全比例,蒙的是收集情报的专业人士,普通观众对此细微的差别无所谓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状况,先是歼31灰色的模型先布展又撤展,后再换上黑色的模型重新参展。

    我猜想,沈飞为了歼31参展,可能是拍了桌子——“你们不买我们的飞机,还不让我们争取海外客户,你们老霸道了!”真正幕后的故事,可能比“小沈阳”的表演还要精彩!

    前一贴说到,中国军工面临着四大障碍:想买人家不卖;人家想卖咱们不真心买;人家想买咱们不敢卖;咱们敢卖人家又买不起。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中国的军工企业对中国军方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而中国军方的军费有限,装备体系也不能过于庞杂,老旧武器仍有大量库存,因此,中国军方的采购品种和采购数量不会很多,这就导致了中国军工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冷看在各个航空展、装备展上的中国新型号,看着都很好,实际上的境遇却千差万别。很多展会上的明星武器,可能就是最失意者。

    做个比喻,就象是电视剧《甄嬛传》一样,后宫争宠,殚精竭虑;得宠与失宠的待遇,天壤之别啊!

    我认为,竞争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是,也可能造成浪费,有必要想个方案,避免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美国人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往往是一件武器的设计方案由两家竞争、选择其一,而订单生产则由两家企业完成,争取了一个“有人吃肉,有人喝汤,没人喝西北风”的结果。这很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