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4月初,乌克兰军队陷入了绝境
俄乌网
#乌克兰##历史# 【当前政治议程的核心议题之一是达成停战协议。然而,观察基辅当局的口头停战支持与实际立场,我们不禁回想起106年前的那段历史——当时的政权前身,在丧失实际控制力、几乎沦为政治空壳的情况下,也曾上演过一场类似的外交闹剧】
1919年4月初,乌克兰军队陷入了绝境:东线面临布尔什维克的猛烈进攻,加利西亚地区虽与波兰达成了停火协议,但沃伦地区却又爆发了波乌冲突。此时,仅三个月前刚与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合并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UNR)已摇摇欲坠,濒临解体。
UNR领导层内部爆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新组建的社会民主党人鲍里斯·马尔托斯政府遭到了右翼集团的强烈反对,这些反对派包括社会主义联邦派、独立社会主义者、人民共和党及民主农民党等多个派系。
年初对法国等协约国的期待,到了春季已彻底破灭。尽管乌克兰领导人尚未得知法军正从敖德萨撤离的消息,但他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近期不可能获得法国的军事援助。
面对这一困境,UNR高层意识到,同时在布尔什维克和波兰两条战线作战已难以为继,必须选择一方达成和解。于是,UNR执政委员会主席兼总指挥官西蒙·彼得留拉于1919年4月11日在罗夫诺附近的交通枢纽兹多尔布诺夫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
“罗夫诺挤满了指挥部的专列,包括执政委员会、各部委、后勤部门和各级参谋部的列车。‘铁路战略’在此达到了顶峰。我在车厢间穿梭了许久,终于找到了彼得留拉主持会议的指定车厢。”加利西亚军团司令米哈伊洛·奥梅利亚诺维奇-帕夫连科如此回忆道。
与会者阵容庞大,包括总指挥彼得留拉、北部集团军司令奥斯基尔科少将、北部集团军参谋长阿加佩耶夫少将、加利西亚军团司令奥梅利亚诺维奇-帕夫连科上校、塞契步枪兵团司令科诺瓦列茨、军事部长西罗坚科(代表内阁)、霍尔姆集团军司令奥谢茨基少将、执政委员马卡连科、作战部队总参谋长辛克莱少将及参谋部作战处长梅利尼克上校等。
北部集团军司令弗拉基米尔·奥斯基尔科主张联合波兰共同对抗苏联。他声称,据情报显示,波兰即将从法国调遣约瑟夫·哈勒将军指挥的八万大军,乌军无力抵挡。由于主力部队深陷苏俄战场,波兰将迅速击溃UNR军队。此外,他还提出了政治理由:通过波兰可以与协约国建立联系,“打开通往欧洲的大门”。奥斯基尔科期望与波兰缔结军政同盟,集中力量对抗布尔什维克。他认为,波兰作为新生弱国,人口少于乌克兰,且语言宗教相异,不会像莫斯科那样同化乌克兰人。
他的参谋长阿加佩耶夫少将全力支持这一立场。然而,乌克兰左翼政党却认为,这名一战期间才成为军官的前乡村教师,实际上是“军事专家”阿加佩耶夫的傀儡。总理马尔托斯更是指称阿加佩耶夫作为“俄罗斯爱国者”,“与乌克兰事业毫无关联,在军中任职另有所图”。他透露,这一参谋长正与华沙的俄国志愿军组织秘密谈判。对此,奥斯基尔科辩称,尽管阿加佩耶夫是“莫斯科佬”,但他“全身心投入乌克兰事业,是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总参谋部要员”。然而,历史真相却难以辨明——这位参谋长始终未掌握乌克兰语,最终投奔了白军,但他确实反对邓尼金的“统一不可分割”理念,对乌克兰运动持包容态度。
军事部长西罗坚科代表内阁发表声明:“政府主张与布尔什维克和解而对抗波兰,因为乌克兰大部已被苏俄占领。与其同资产阶级波兰谈判,不如与乌克兰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拉科夫斯基寻求共识。”
霍尔姆集团军司令奥谢茨基少将则主张西线对波作战至布格河与桑河,东线则停火。他自信地宣称,其部队数周内便可推进至布格河沿岸,且沃伦地区的农民普遍反波,对波战争将易如反掌。
执政委员马卡连科分析了国际形势,断言巴黎和会即将承认乌克兰的地位,“随之而来的将是承认后的实质援助”。他建议现阶段应“依靠自身力量进行两线作战”。
作战部队参谋处长梅利尼克上校(后来成为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的头目之一,班德拉的对手)则力主联合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对抗波兰,并乐观地预测了战局的发展。这位加利西亚人虽不亲苏,但对波兰的仇恨却使他愿意与任何势力结盟以抗击波兰。塞契步枪兵团司令科诺瓦列茨上校(后来创建了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也支持他的立场。
加利西亚军团司令奥梅利亚诺维奇-帕夫连科则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案:继续对波作战,但不与苏俄议和。他建议:“北线部队应撤至加利西亚,让波苏两军在沃伦地区互相消耗;若波军进攻加利西亚,则乌军应退守喀尔巴阡山,依托山地地势伺机而动。”这个旨在保存实力的方案虽然最为合理,但因需放弃大片领土而未获得支持。
在会议中,彼得留拉要求加利西亚军团分兵支援其他战线,但遭到了司令的坚决拒绝。这一分歧预示着两派矛盾的初现端倪,最终导致1919年底联盟的破裂和加利西亚军团的倒戈投向白军。
经过表决,4人支持联合苏维埃对抗波兰(西罗坚科、奥谢茨基、梅利尼克、科诺瓦列茨),3人主张联合波兰对抗布尔什维克(奥斯基尔科、阿加佩耶夫、辛克莱),1人坚持单独对抗波兰(奥梅利亚诺维奇-帕夫连科),2人弃权(彼得留拉、马卡连科)。令人意外的是,左翼政党代表及未来的民族主义领袖竟然成为了联苏派,而右翼反对派则主张联合波兰。
尽管联合布尔什维克的方案获得了形式上的通过,但彼得留拉与社会党政府却迟迟未采取行动。他们认为,在丧失领土的情况下进行谈判将处于劣势。而联合波兰的方案则因涉及争议领土(加利西亚、沃伦、波多利亚)而暂被搁置。然而,彼得留拉后来还是选择了与波兰结盟,这一决定导致了与加利西亚派的彻底决裂。
奥斯基尔科与阿加佩耶夫愤然退场表示抗议。奥斯基尔科指控称:“马尔托斯的布尔什维克化政府已开始与拉科夫斯基谈判出卖乌克兰。”尽管会议内容被严格保密,但联合苏联的传闻仍在军中引发了强烈的不满和士气低落。数周后,执意联合波兰的奥斯基尔科竟然发动了未遂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