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中枢实际上是一个多头怪物,军部看似主导一切但是军队内部先分陆海军,权柄略重的陆军里面又
分成数个派系(特别是关东军,有如诸侯),所以日本没有一个如德国那样详尽严密的总计划来征服中国。日本以武力加上利用中国的“帝国亲和势力”是可能完成第2次满清任务的,前提是有效的国家动员,对在地有实力者的慷慨。日本陆军动员22个野战师团(其中7个为二线师团)和相应的技术部队(炮兵、航空兵、工程兵、汽车部队等等)从北向南推进,国民政府非常难以应付。但是日本其实是搞一系列“有限作战”,攫取“权益”,也不肯给投日人物实质的好处(参见满洲国的那些人名义上做了大臣、省长什么的被日本人钳制压迫,连皇帝也不例外),比300年前的大清“叔父/皇父摄政王”的气概谋略差太多。先总统 蒋公在上海果断投入作战,令日本军部变长江一线为主战场,中国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而将日本军困顿于长江两岸,帝国陆军占领武汉之后(日本人自己称“前所未有的百万大远征”)已无力西进,战争长期化遂成定局,日本征服/降伏中国的目标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