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1号线就是战备工程,30米深度匪夷所思。
1965年1月15日,北京军区、北京市委、铁道部联合提出了北京地下铁道建设近期规划方案的专题报告。为此专门成立以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为组长的北京地下铁道领导小组,并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在玉泉路以西举行了开工奠基典礼。地下铁道修建最初出于备战的考虑,线路连接北京西山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工程按照“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的方针设计,采用敞口明挖施工,施工完成再填埋,由铁道兵第十二师、地下铁道工程局、北京市城建局施工。[14]这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地下铁道。经过工期为4年零3个月建设,1969年10月1日一期工程53号站-北京站的线路全线基本建成通车,但不对外开放[15]。
虽然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但是地铁电气系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走电失火安全问题。1969年11月11日,地铁电力系统起火导致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并毁坏2辆列车。电路系统的走电失火问题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81年方才基本解决。
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开始试运营,运行区段由北京站至立新站(即公主坟站)的十座车站,线路长度10.7公里,[16]当时由于属于战备工程,仅是实行内部售票办法接待参观[17],单程票价为一角。同年8月15日运营区段由公主坟站向西延长到玉泉路站,增加3座车站,11月7日运营区段由玉泉路站延长到古城路站(古城站)。到1972年底取消购地铁票凭证件的限制。1973年4月23日,因古城站的设计缺陷导致其折返能力不足,因此运营区段延长到苹果园站[18],车站增至17个,运营线路延长为23.6公里。1973年8月至1974年6月、1975年1月,两次因战备原因停运。[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