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津湖战役中的飞鹤山战例分析与战斗英雄杨根思(附图)

来源: UDR01 2016-04-03 17:37: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04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UDR01 ] 在 2016-04-03 18:39:3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严格地说,飞鹤山战斗是长津湖战役中发生在下碣隅里地区的一个高地争夺战,时间从1950年11月28日至12月6日。志愿军投入的兵力为3个团左右,美军参加的规模先后为几个连到营级作战单位。
 
飞鹤山(美军战史称为东山,East Hill)位于朝鲜北部长津湖南岸下碣隅里镇的东部,主峰地图标号1071米,但由于该山地处盖马高原,所以此山仅仅是一个高出地面150米(比高150米)的高地 (见附图)。1950年长津湖战役期间,志愿军58师/76师与美陆战1师围绕飞鹤山展开过一系列的争夺战。由于双方战史资料比较齐全,加之这场鏖战又产生了志愿军第一个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因此老R把这场战斗挑出来,对比志愿军与美军的双方的战史资料,作为一个战例客观地描述分析一下,与各位网友分享。
 
按照中国战史记载,首先对下碣隅里发起攻击的是志愿军20军所属的58师。该师原系华东野战军1纵1师,是粟裕起家的部队,也是3野的头等主力师,时任师长兼政委黄朝天,全师官兵共约12000人。1950年11月28日晚该师向下碣隅里发起攻击:由该师所属173团和174团的一个营(共四个营和师属炮团)担任主攻,主攻方向是下碣隅里的南部和西南部。而该师的172团(时任团长王祥, 政委李树人)的两个营(2营和3营)则由团参谋长刘锡文亲自指挥,担任助攻,攻击方向是下碣隅里的东部丘陵地带,172团1营担任预备队。
 
根据美军战史记载,当时守备下碣隅里的是陆战1师1团3营的营部、两个步兵连和机炮连的两个排,炮11团的两个炮连,陆战1师7团2营的营部和一个机炮连,陆1师工兵营(修机场)和工程营各一个连,十军团司令部工兵营的一个连(陆军),陆7团反坦克连的一个坦克排(七辆谢尔曼轻型坦克),陆战1师战地勤务营、摩托运输营、信号营,外加一些杂七杂八的部队,共有海军、陆军、海军陆战队、英军、韩军共58个单位,3900余人。
 
由于美军战前判断志愿军的主攻将来自正南和西南两个方向,便把主力两个步兵连布置在这两个方向。但考虑到地处下碣隅里东部的飞鹤山高地在军事上的价值,派去防守的是美国陆军的一个工兵连外加韩军一个宪兵排和陆战1师通讯营和勤务营各一个分队(班级单位)。担任飞鹤山主峰防守的是该部主力-陆军工兵连,共有77个美国黑人士兵和90个韩国KATUSA士兵,没有装备电台和重武器。为了增强这些非战斗部队的指挥,美军专门抽调陆战1团3营机炮连副连长谢尔努特上尉负责飞鹤山的防守,又加派了一名报务员携带电台负责通讯。
 
11月28日晚7点50分,下碣隅里地区天降大雪,道路难行,恶劣的天气给进攻和防守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美军航空兵也由于天气恶劣,无法出动配合地面作战。根据中国战史,当晚10点30分,58师173和174团在炮火准备40分钟后,在主攻方向首先打响。而飞鹤山的助攻则因为道路难行,拖延至次日凌晨1点半才发起:172团3营副营长吴国祥带领该营的9连(加强连)和2营的5连(加强连)向飞鹤山发起攻击;同时该团2营副营长邱国兴率领2营的4连和6连负责攻击长津江大桥。由于2营4连和6连攻击不利,伤亡惨重(遇到陆战1团3营机炮连的重武器),6连则转而协助攻击飞鹤山。战斗进行了2小时后,志愿军兵分两路占领了飞鹤山主峰(1071高地)和南侧的无名高地。美军负责飞鹤山防御的谢尔努特上尉战死,77个美国工兵阵亡10人,伤34人,韩国兵一哄而散,部队败退下山。战斗发起前172团给吴国祥的任务是攻击飞鹤山,得手后即利用飞鹤山为出发阵地,居高临下向下碣隅里发起攻击。但是当志愿军占领主峰后,3营副营长吴国祥清点伤亡,发现自己率领的三个连队仅剩100余人,已失去继续攻击的能力。正在左右为难时刻,58师副政委朱启祥打来电话。朱副政委听说3营拿下飞鹤山非常高兴(当晚其他攻击方向均不顺利),叮嘱吴国祥放弃继续攻击下碣隅里,任务转为构筑防守工事,确保飞鹤山这个攻击出发阵地的安全。
 
根据中国战史,58师172团为了确保飞鹤山阵地,拂晓前动用了该团的预备队1营,其中1营3连奉命接防2营6连的阵地,防守飞鹤山主峰南边的一个无名高地(老R点评:面对美军优势炮火和空袭,志愿军在白天守卫一个既定阵地可能是个错误,也是172团成为58师三个团中伤亡最大一个的原因)。当时1营3连的连长是58师战斗英雄杨根思(原名羊庚玺),江苏泰州人,是当时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入朝前曾赴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据说(仅仅是据说)杨根思在团部接受任务时声称 “没有我守不住的阵地。要是守不住,我就不回来了!”。为了保住这飞鹤山阵地,杨根思亲率一个加强排加强两挺重机枪,在飞鹤山主峰南侧无名高地修筑工事作为前哨阵地。
 
参见美军战史,当晚美军丢了飞鹤山后也非常着急。但各处战斗都很紧张,无兵可调,只得集中炮11团的两个炮连(共12门105毫米榴弹炮),对飞鹤山一带进行弹幕拦阻射击,用炮火压制志愿军再度发起攻击。美军败退山下后,陆战1团3营机炮连的报务员却没有离开山顶,他隐蔽在一个散兵坑里,用步话机与山下保持联系,估算志愿军人数,观察和指挥炮兵作战,此人战后获得海军服务勋章。美军认为飞鹤山的丢失对整个防御体系非常不利,需要夺回飞鹤山以巩固整个防线。拂晓前陆战1团3营副营长麦尔斯少校接受了反击飞鹤山的任务,他首先接管了飞鹤山败退下来的陆军工兵连残余人员,又在营地内“态度粗暴地“召集了一些文书厨师通讯等非战斗人员,共250人左右,组成了一个暂编连。麦尔斯少校与山顶的报务员取得了联系,暂编连经过艰苦的行军来到飞鹤山下进攻出发阵地(山脚下的一条水沟)。29日清晨破晓后,大雪虽然停了,但飞鹤山笼罩在浓雾之中。直到上午9点半左右浓雾散去后美军F4U海盗式战斗轰炸机才来配合作战,向志愿军阵地(可能是杨根思连阵地)投掷了炸弹和凝固汽油弹。空袭后麦尔斯暂编连开始向山顶攻击前进。根据麦尔斯的回忆,暂编连进攻时的敌人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机枪,更严重地是雪后结冰难以攀登的山坡,必须派人用绳索固定后,其他人才能靠绳索攀爬。麦尔斯记得大约10点左右时登上山顶时,暂编连仅剩75人(每伤1人需要4人回送伤员,回送后就不再回来)。29日中午麦尔斯又得到刚撤回下竭隅里陆战1师工兵营A连一个满员工兵排的增援,部队分两路继续向飞鹤山主峰棱线攻击。经过几小时的激烈战斗,麦尔斯暂编连没有攻克飞鹤山主峰棱线,但夺取了主峰附近几个较低的山包,得以构筑对主峰的防御工事,与飞鹤山主峰的志愿军形成了对持的局面。为此麦尔斯少校以其勇敢反击行为获得了国会最高荣誉勋章。虽然缺乏当天暂编连的具体伤亡数字数据,但根据29日美军在下碣隅里地区陆海军共阵亡38人来推算(陆战1团3营阵亡24人,陆军工兵连阵亡8人,陆战1师工兵营A连阵亡4人,运输营和战术控制班各阵亡1人),美军在攻击飞鹤山的阵亡人数不高,最多不过14人。当天由于双方均损失严重,谁也没有力气再继续攻击对方。老R点评:中美战史的一个差别就是:飞鹤山对于志愿军来说是阻击阵地还是攻击阵地? 美军撤退的命令是12月1日才接到,12月6日才施行,所以飞鹤山争夺战不是为了突围。
 
关于飞鹤山29日白天的战斗,中国战史的笔墨主要集中在杨根思的英雄事迹上。根据中国战史资料,“11月29日拂晓,杨根思亲率三排顶着风雪踏上1071高地(飞鹤山)西南小高岭(无名高地),做好了战前一切准备。企图夺路逃跑的敌人,在一阵狂轰滥炸以后,出现在小高岭的右翼。杨根思命令道:“放敌人过来,到30米再开火。”敌人步步逼近:80米、60米……当敌人进到30米时,杨根思一声怒吼:“打!”顿时,轻重武器喷出怒火,排子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打得敌人丢下一大片尸体,溃退下去。敌人在飞机和8辆坦克的掩护下,又发起了新的进攻,整营的美军饿狼似地扑向小高岭。杨根思边打边喊:“同志们,让我们向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宣誓:只要还有一个人、一口气,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打完了子弹拼抢托,拼断了枪托拼铁锹,拼坏了铁锹拼石头!誓死守住阵地!”尽管阵地上的人越来越少,小高岭仍像一把锋利的钢刀,切断了敌人的退路。英雄们接连打退了敌人8次反扑,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通讯员王喜、重机枪手陈德胜3个人。通讯员负伤了,机枪子弹打光了,杨根思命令他们立即撤下去,把重机枪带走。他俩不愿意离开阵地,杨根思严肃地说:“这是命令,告诉营首长,有我在,阵地就不会丢!”  敌人还要垂死挣扎,一个美军指挥官挥舞着旗帜,发出最后冲击的嚎叫。杨根思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等敌人靠近时,举起驳壳枪,将美军指挥官打翻在地,美国军旗也倒在地上。大批敌人快要涌上山头时,杨根思抱着一个10公斤的炸药包,脚踏美陆战一师的军旗,冲入敌群。一声巨响,与40-50个敌军同归于尽。敌人粉身变泥土,英雄辉煌化金星!”
 
根据对现有资料的分析,这天攻击杨根思的守卫阵地的就是上面提到的麦尔斯暂编连。只是美军的回忆里没有提到无名高地这个名字。而中国战史除了杨根思和战友们的战斗情节以外,基本没有提及杨根思牺牲前后的战场形势,也没提及29日白天美军与志愿军的战斗全貌。但根据当时3营副营长吴国祥多年后的回忆,当天172团1营和自己的3营损失都较大,其中3营老营长顾清云头负重伤,以至于29日晚无力发起攻击。美军战史在29日晚这一部分与志愿军稍微不同:29日晚下碣隅里上空的乌云散去,天空晴朗,美军夜航机得以出动。用轰炸瓦解了58师各部的集结,所以29日晚两军基本无战事。据美军飞行员回忆,当时下碣隅里周围一带志愿军人数众多,几乎不必寻找目标就可以卸货(投炸弹的代名词)。
 
29日晚下碣隅里一带虽然没有发生太多战斗,但两军的兵力对比却悄悄地发生了些变化:29日清晨从古土水出发的陆1团3营G连、英军41特遣队(250人)和陆1师坦克营一个连于突破了志愿军20军60师的阻击线,增援到达下碣隅里。而志愿军方面原计划作为预备队攻击下碣隅里的27军81师两个团却被27军副军长詹大南调走攻击新兴里,未能按计划参加下碣隅里的战斗。老R马后炮分析:这应该是志愿军的一个错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根据美过陆军战后总结,他们感到自豪的是新兴里的陆军步7师特遣队是牺牲了自己,坚守新兴里长达4天之久,死死地拖住了志愿军两个师的兵力。换句话说,27军副军长詹大南对志愿军未能攻克下碣隅里是有责任的。
 
30日清晨美军立即把昨晚到达下碣隅里陆1团3营G连部署在飞鹤山一带,接防麦尔斯暂编连的阵地,经过调整后向主峰再次发起攻击。经过30日一天激烈的战斗,G连伤亡60余人,但始终没有攻下主峰棱线。30日下午下碣隅里美军兵力再次得到加强,美陆军步7师特遣队的坦克连(17辆坦克)也撤到了下碣隅里,部署在飞鹤山与下碣隅里之间的开阔地上。老R点评:由于得到17辆坦克和一个完整步兵连的加强,这时飞鹤山对美军来说已经不再像两天前那么重要了。
 
根据中国战史,经过30日白天的惨烈战斗后, 172团1营2连仅剩34人,1营3连(杨根思连)仅剩28人,整个58师能够作战的人员仅剩12个连,战斗人员仅1500人左右。但是按照9兵团命令,30日夜晚58师再次从西南方向和飞鹤山向下碣隅里发起最后一次进攻。为此58师动用了所有的兵力,甚至师部的警卫连也调往前线投入了战斗。在飞鹤山方向,172团参谋长刘锡文将2营和3营剩余部队重新编组了4个连,居高临下向下碣隅里发起突击。但是进攻部队在开阔地遭遇了步7师特遣队的坦克连的阻击,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回飞鹤山主峰。而1营2连和3连(杨根思连) 各编为一个排,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再次向无名高地发起突击。1营最后虽然夺回了无名高地,但战后仅剩7人。172团在30日夜晚发起的进攻中只夺回了无名高地,但正如老R所说,172团人员损失巨大,而美军则兵力增强,即便夺回无名高地也无进攻能力。
 
12月1日拂晓,陆战1团G连和英军41特遣队联合出动,再次攻克无名高地。经过一天的战斗后,172团伤亡已经累积高达3300人,几乎占全团编制人数的90%!在接下来的几天中172团已无力再次发起攻击。而美军由于12月1日才接到撤退的命令,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所以对飞鹤山也没有兴趣。从12月2日到5日,飞鹤山两军基本相安无事。
 
12月5日晚26军76师接防了飞鹤山阵地,58师172团才得以撤离飞鹤山。12月6日清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开始撤出下碣隅,需要夺取飞鹤山作为掩护阵地。从清晨7时开始,担任攻击的陆战5团重迫击炮就对飞鹤山志愿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7时30分美军F4U海盗式战斗轰炸机也对飞鹤山轰炸。经过两小时的火力准备之后,陆战5团2营对飞鹤山发起了攻击,于下午2点30分夺取了飞鹤山主峰棱线。当晚26军76师立即组织力量反击,部队在两座山岭之间集结期间就遭到美军的空袭。陆战5团2营也迅速地抢占了两处山岭,居高临下对主攻的76师227团实施火力压制,志愿军此次反击还未开始便在美军地空优势火力下被瓦解,共损失1500人左右, 剩余220人全部被俘 (老R点评:这也是长津战役中志愿军整连建制被俘的一次)。 战后,76师3个步兵团(9个步兵营)仅能缩编成5个步兵营。
 
12月7日清晨陆战5团2营作为美军撤退的后卫,离开下碣隅里。从此两军围绕着飞鹤山的鏖战到此完全结束。
 

所有跟帖: 

很好。战斗过程如历在目。有资料来源请列出更好。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7:52:41

美军资料来自麦尔斯回忆录,陆战1师战场日记,伤亡数字来源于美国国防部,中方资料来自20军的一些材料。。。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7:58:09

现代战争不是野人肉搏的拼杀。用远程火力给集结或运动中的敌人给予最大杀伤是一个层次,而破坏敌人战争资源(后方动力,运输设施)是更高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221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7:53:13

你今早那篇分析志愿军为什么饿饭的短文写得不错,我一天在外,来不及参加讨论。。。。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8:06:26

赞对照两边战史的公允方法. -ViBravo- 给 ViBrav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7:59:46

战史当然要两面看,对比看。只听一方,只说一方的,那叫“宣传”。。。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8:08:43

好帖。只是很不明白拥有巨大火力优势和光荣历史的陆战一师,大部分时间在东线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从没想过彻底围歼歼共军有生力量? -huiming1234- 给 huiming1234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8:07:07

陆战队和陆军还是不一样,强项在于登陆作战。。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8:10:51

因为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撤退。美军是处于全线撤退,一个部队的首长没有必要充英雄。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8:17:22

再伟大的撤退也只是撤退,再糟糕的进攻也还是进攻 -huiming1234- 给 huiming1234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8:29:59

既然此类文章争议颇大,作者应在文章后尽可能地列出资料来源,虽然不用APA那么严谨,顶好文 ! -coach1960- 给 coach1960 发送悄悄话 coach196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8:16:11

美军资料来自麦尔斯回忆录,陆战1师战场日记,美军伤亡数字来源于美国国防部,中方资料来自20军的一些材料。。。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8:19:19

可能的话,逐条列在文章下面,更有说服力 -coach1960- 给 coach1960 发送悄悄话 coach196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8:30:15

教练见内。。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209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8:34:43

引用国内的也要小心,别找个文革时的,那时志愿军几人司令都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后勤之所以上不去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101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8:39:01

嘎嘎。。我没有让人人都信的责任。。。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8:41:46

精美谈不上,就是说几句实话而已。。。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9:19:11

美军总共在长津湖战役损失万余人,其中四千余人丧命,换取中朝军人一万三千牺牲。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19:59:04

你这个数据是哪里来的?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20:05:3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Chosin_Reservoir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67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20:13:23

扫瑞,我不看这种非专业维基。美国防部美军阵亡数据可以精确到天,更为权威。至于志愿军阵亡人数,没人知道。。。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53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20:24:16

开什么玩笑啊?我给你的连接里面都有引注,都是专业书籍。你连资料出处都没有,让人怎么相信你?!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22:39:09

Wiki可以作为家庭作业的起点,但不得将它放入论证的资料索引。 要吃鸭蛋的。 -PeterZ2015- 给 PeterZ2015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4/2016 postreply 06:29:23

四千余人是指美军暂时掩埋,战后交换的那些。应该还有其他被带走的但后来死亡的。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20:18:12

一如即往,专业好文 --hutu-- 给 -hutu- 发送悄悄话 -hut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20:36:07

谢谢糊涂兄厚爱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4/2016 postreply 09:02:43

客观公正的描述当时的战况。R兄努力! -相当冷静- 给 相当冷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3/2016 postreply 21:52:04

谢谢厚爱。。。 -UDR01- 给 UDR01 发送悄悄话 UDR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4/2016 postreply 09:03: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