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被美国联邦执法部门驱逐出境后是否因为仇恨美国连英语也不接触了?

来源: abookl 2015-12-16 14:29:5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02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abookl ] 在 2015-12-16 17:32:1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钱学森被美国联邦执法部门驱逐出境后是否因为仇恨美国连英语也不接触了?

据方舟子考证,钱学森后来英语根本不行了

http://xys.textx.net/bbs/read.php?forum=0&id=813841

 

 


留学美国多年,海归后不会说英语了

--------------------------------------------------------------------------------
【所有跟贴】【加跟贴】【返回论坛首页】【返回主题列表】
--------------------------------------------------------------------------------

送交者: true 于 2011-04-02 10:32:00:

科学工作者出国访问,交流学术,今天是很普通的事情。然而三十多年前,情况却大不相同。沈善炯院士当时的一次出访,就让人感到五味杂陈。

沈先生是生物学家,1950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当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在抗生素研究和固氮基因研究领域有重要的成就,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后,各国外宾来华多了起来,其中包括不少科学家。文革期间中国科学家出国访问曾经停顿多年。来而不往非礼也,回访提上日程。1976年,中国科学院根据与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协议,派分子生物学代表团赴英法两国访问。团员由北京遗传所、植物所、微生物所、上海生化所各出一名,沈善炯担任团长,加上科学院外事局的翻译共六人。当时选人重政治,轻学术,让沈先生这样的专家任团长,是中科院生物学部副主任过兴先力争的结果。出国要先在北京集中进行培训,规矩很多,比如不能一人独自外出,至少要三人同行。如果外国人问起唐山地震,要说死伤人数约七万人,我们完全可以自救,不需要外援。

代表团一行9月7日启程,8日抵达伦敦,第二天赶上毛泽东逝世。英国皇家学会要宴请中国代表团。使馆说,可以参加宴请,但谈起毛主席去世应当表情沉痛。宴会上英国有多位皇家学会会员出席,每位团员身边安排一位英国科学家。沈善炯虽然是留学美国的博士,但多年不说英语,也不看书,与英国科学家交谈已感到缺乏底气,另外几位代表团的成员更不具备语言交流能力,所以大家只顾吃饭,一句话不讲,“致使旁边的英国科学家无法与之交谈,他们只好隔着中国人伸长脖子与自己人谈,而且谈得很热闹。”后来几次宴会,其他代表团成员仍是只顾闷头吃,或者偶然笑笑。后来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勃伦纳,在席间侃侃而谈,但一字不提科学,也不问中国科学工作的状况,似乎已经看穿,知道我们在科学方面没有什么可谈的。沈先生感慨,中国并非无人,而是有人不用,或用者非才。我真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难过。

参观的日程排得很满,因为其他团员都不提问,不讲话,沈先生作为团长,为了顾全面子,只好提几个问题。但和外国人说了什么话都要向使馆汇报,于是沈先生只好逐日把当天的情况记下来。别的团员可以逛街、采购、游览,沈先生却要准备给使馆的汇报提纲,十分疲乏,在团内显得十分孤立。他向使馆派出陪同的三等秘书戚德余诉说了自己的苦恼,不料戚说:“你们这个代表团的组成,事前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如果没有你在许多场合顶住,那就真的要出洋相。”沈先生自忖:我也不知道我顶住了些什么,我只感觉我们展示不出祖国在科学上的成就,相反的却受到别人的鄙视。

结束访英行程又到法国访问,正好赶上10月6日国内粉碎四人帮。代表团10月21日离开巴黎,经贝尔格莱德回国。在机场,驻南大使张海峰专门约见沈先生,告诉他到布加勒斯特后,同机将有一个教育代表团,团员有张铁生及“梁效”成员等,出国时张春桥曾送行。原拟访问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已经访阿,现在他们不准备访罗了,要从布加勒斯特打道回府,让他注意。沈先生到布加勒斯特感到气氛果然紧张,四周都是荷枪实弹的军人。在飞机上看到了体格魁梧的张铁生。“24日上午10点左右抵达北京。一出机场,这些所谓教育代表团的人就都遭到逮捕。我因为坐在前排和这些人在一起,所以杂在他们中间走下机舱,空中小姐把我推开,叫我慢点走,对来捕人的警察说‘这个不是’。”

以上情节见之于熊卫民整理的《沈善炯自述》,今天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如今,国家财政状况与三十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科研经费十分充裕,中外学术交流已如家常便饭,参加交流者也不需要战战兢兢,句句汇报。但一些外行官员冒充科学内行出访,甚至官员团队以学术名义公款出国旅游,仍然屡见不鲜。在外国人的眼里,成为另一道不光彩的风景。


--------------------------------------------------------------------------------

所有跟贴:

沈的校友钱学森后来也不会说和听英语了。  -  方舟子 [0 字] 2011-04-02 14:34:59 (571380)(1)


丘成桐的英语就不会好。听他那普通话就不想学数学了。  -  tim [0 字] 2011-04-02 10:36:00 (571333)(2)


--------------------------------------------------------------------------------

所有跟帖: 

并不高,非要在美国若是非,结果申请加入美国国籍被否了,要是政治水平也就混过去了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4:51:33

你在CIA做情报分析员的security clearance 是最高级的哦! -reader007- 给 reader007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4:58:14

老钱比较实在,他自己最后说我是被美国驱逐出境的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5:00:15

抵10个师的说法是老钱自己或哪个中国人自己遍的吧,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4:59:22

美国海军次长Kimball的原话是3到5个师。“The China Cloud"的原作者采访过Kimball。 -法眼- 给 法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5:27:12

控制论当时在中国是空白。导弹离不开它。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评论那时的水平。 -TheHawk- 给 TheHaw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5:04:24

那批人个个都不是白给的。 -TheHawk- 给 TheHaw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5:08:11

也不一定,看围城,那会儿就有今天的小留。 -一枪打穿黄邱套- 给 一枪打穿黄邱套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6:13:59

我是指搞两弹一星的那批人。 -TheHawk- 给 TheHaw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6:19:21

那批真是栋梁之材,去台湾不知会怎样。 -一枪打穿黄邱套- 给 一枪打穿黄邱套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6:23:19

老钱还有一本系统工程。 -一枪打穿黄邱套- 给 一枪打穿黄邱套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6:18:48

米国给自己创造的钱学森,几坛有,国内更多,那些花了昂贵学费买了一文钱不值的文凭的都是。 -一枪打穿黄邱套- 给 一枪打穿黄邱套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5:03:59

话是这样说,事是这样做,效果未必。钱学森的儿子用脚做出个回答。 -一枪打穿黄邱套- 给 一枪打穿黄邱套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5:32:06

我们学校大约在80年前后一批教授访美, 回来后有的留美教授说“英语忘差不多了”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84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5:18:16

对,钱学森的同学张光斗在美国只待了三年,80几岁时,英语还讲得相当流利、地道。他是童子功。 -法眼- 给 法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5:23:35

文革后在北展见一穿着很土的中国老太与英国雇员聊天。那雇员几分钟内就由傲僈变得恭敬。老太的口音太地道了。 -TheHawk- 给 TheHaw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5:38:33

你70年代末没听过“新概念”?很难分辨么? -TheHawk- 给 TheHaw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5:46:57

不光在场的翻译议论。对学过“新概念”的应该也能大体区分chi-english吧。 -TheHawk- 给 TheHaw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6:16:02

83在北展也见过一个人,我倒无法判断他的发音地道,但他说的确实流利,就是感觉到他和老外交流毫无障碍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242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6:21:20

如果听着跟录音机里说的一样,当然可以理解为地道。 -TheHawk- 给 TheHaw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6:26:55

这可以解释,哈哈,开个玩笑是“理解成地道”,至于真的地不地道,鬼知道。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6:30:07

咋理解就咋说嘛。地不地道也没个量化标准吧? -TheHawk- 给 TheHaw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6:32:17

说说笑的,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6:36:15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算地道,也就算地道了。 -法眼- 给 法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6:35:25

我在上海都中学时就有老师, 美国压根没去过, 但英语说得极棒, 你要说他英语的语言能力多高, 也未必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214 bytes) () 12/16/2015 postreply 15:42:5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