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自己了解的上海生活点滴

来源: 2015-10-12 07:57:3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家中住的弄堂房子其实和曼哈顿的TOUWNHOUSE差不多的。但是因为造的比较晚,所以每个房间,包括厨房间楼上的佣人间和三间亭子间都有独立的马桶间,浴缸则在二楼和三楼。由于这种独特的便利设施,使得每个门牌里都早早地成为了和72家房客一样的场景。据说一个门牌一家的情况只出现在八一三抗战之前。等到抗战,华界人口大量涌入租界,各家就开始把亭子间租出去了。

电话一般是由二房东出初装费装的的。但是66年之后基本都拆掉了,再次安装就要等到1990年代了,那时又要再次付初装费了。

上海人之间的称呼,家庭主妇之间58年之前互称:X太太。电话一般装在一层至二层楼梯缓步台上,电话响了,经过的人接起来后会喊一声:X先生或者X太太电话。到后来,就变为:X同志或者X师母电话了。

待到文革后期,传呼电话就流行了,一声85号三楼张嘎电话,整条横弄堂都能听到的。

说起上海工人的生活,上海烟草公司,即之前的英美烟草公司的老工人,工资都不低。

这条弄堂里人家随着生活水平的跌落,主人家的香烟也也由牡丹、中华变成了前门、大重九了。最塌班的时候,连飞马也抽过。

大约1962年左右,上海大厦向住店客人出售“上海”牌香烟,每盒一元钱(?),每人每次限买一盒。

茶叶也降了不少,但是还是只喝几毛钱一两的。太差的索性就不喝了。

留声机好像58年之后就不大听到了。收音机则是在1944年就被日本占领军拆掉了短波——网络防火墙的起源原来在这里。

后来鼎鼎有名的大白兔奶糖原来的名字是:米老鼠(米老虫),什么时候改的名字不记得了。

66年之后各家的存款基本都被冻结了。

老共终于把上海滩改造成“上海公社”了!

上海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