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来源: 2015-06-21 18:06:2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毛泽东的育人思想逐渐成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其标志就是毛泽东为抗大制订的教育方针、校训及办学模式。从教学方式方法看,抗大主要有以下特点:

1、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育人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办教育,从来不搞单纯的知识灌输,总是强调学理论、学知识本身不是目的,关键是要提高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 据这一思想,抗大的政治理论教学,从不安排长篇大论地学马列原著,而是讲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然后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实际斗 争中的具体问题。抗大的军事理论教学,也不讲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一类的东西,而是以直接产生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毛泽东军事著作为主要内容,辅之以必要 的战役战术知识。

毛 泽东在给抗大的讲课中,结合批判“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反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强调要把握指导战争的规律,一切从战场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战略 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所谓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就是不固守某一作战模式,无论敌人用什么方法来进攻,都能想出一套办法来对付。只有这样才能在敌 强我弱的条件下,以较少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

2、强调教学内容“少而精”

战争环境下办教育,时间不能长。以抗大为例,学制最长的十个月,短的不到半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培养军政兼优的指挥干部,教学内容上势必要突出应用,强调少而精。

首先是少。要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筛选教学内容。实际工作最需要什么,抗大就教什么,学员缺什么,就补什么。急用的便先学,“不急之务”则后学或暂时不学。

其次求精。在每一门课教学中都力求突出重点,画龙点睛,讲清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即可,不刻意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完整,不搞繁琐哲学和反复论证。

后 来,毛泽东又将这一教学思想进一步引申,明确提出不仅战时培养干部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正规院校教育也应注意这一点。“书不能读得太多,马克思主义的 书要读,也不能读得太多,读几十本就行了。读多了就会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修正主义。”毛泽东还谈到,“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 都不能打仗。黄埔军校只学几个月,出来的人就能打仗。”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3、强调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抗大前后办了10年,各个时期学员的特点明显不同。前两期主要培训红军骨干,第3、4、5期主要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第6期以后,知识青年的数量减少,抗大的培训对象即以八路军基层干部为主。

针对这一情况,每期开课前,抗大都要召开教育准备会,对学员的出身成分、斗争经验,文化水准、理论基础等,逐项进行分析,进而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例如,对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较差的工农干部,首先要安排文化补习,教学中强调少讲多做,“先讲必要的前提,然后才来发问,把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每个问题中有着一定的联系,使得听课者能在教员诱导之下,从问题的各个侧面,了解到问题的全部。”

对于知识青年,则以问答式教学为主,组织学员展开自学和讨论,充分发挥其善于思考的优长。

而对于有丰富经验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则强调以自学为主,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利用难得的学习机会,组织来自全军各部队的领导干部相互交流,认真总结带兵、作战经验,不断充实抗大的教学内容。

 

4、强调启发式教学 废止“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毛 泽东是教员出身,知识渊博,语言幽默,擅长讲课,对教学法很有研究。早在古田会议时期,他就开始倡导启发式教学,并提出了著名的十大教授法:“(1)启发 式(废止注入式);(2)由近及远;(3)由浅入深;(4)说话通俗化(新名词要解释);(5)说话要明白;(6)说话要有趣味;(7)以姿势助说话; (8)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9)要提纲;(10)干部班要用讨论式。”这些教学方法符合成人学习规律,完全不同于旧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毛泽东 多次给抗大讲课,深受学员欢迎,这本身就是最好的示范。许多聆听过毛泽东讲课的抗大学员,几十年后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在毛泽东的大力倡导下,抗 大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方法,至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5、强调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现代高等教育理论特别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大学办成研究型的。当年抗大在这方面就非常成功。

抗大刚成立时,军事课讲的主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战例、战法。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我军战争环境和作战对象都发生变化,八路军的作战形式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平原游击战等新的战法。

为 了使培养出来的学员适应实战的需要,抗大专门成立了军事研究室,及时搜集和整理部队最新的战例、战法,经过认真研究,编写成新的教材。抗大还组织教员轮流 下部队代职,体验部队生活,亲自参加战斗,帮助一线指挥员总结作战经验,直接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同时将这些最新研究成果带回课堂。

例如,历史上我军长期依托山区作战,对平原上如何开展游击战争缺乏经验。抗大便组织教员、学员参战团,直接开赴冀中平原,利用青纱帐和村落与敌周旋,边打仗,边总结,边教学,很快就摸索出一套平原游击战争的战法。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培养出一批熟悉平原游击战术的干部。

 

6、强调博采众长兼收并用

抗 大虽然是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学校,强调马克思主义对各项工作的指导作用,但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却一点不保守。无论是苏联红军的军政教材,还是 国民党军队乃至日本、德国军队的条令教范,只要有价值,一概采取“拿来主义”,作为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参考。强调知己知彼,重视对作战对手的剖析,是抗大教 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7、强调“教、学、做”合一 精讲多练

抗大衡量教学质量,不仅看教员讲了什么,讲得怎样,更主要的是看学员掌握了多少,会不会用。因此,特别强调“教、学、做”合一,精讲多练。

以军事科目的教学为例,一般分讲授原则、分组实习、综合演习、教员讲评和课后复习5个阶段。

在 讲授时,要求教员讲得精炼、简明,让学员一听就懂。讲完课后马上组织实际操练,以巩固所学内容。学员操练时,要求教员和行政干部亲临现场,示范指导。要求 学员对所学知识不仅理解,而且通过反复演练达到熟练掌握。每期军事科目基本结束时,抗大都要根据情况组织一到两次行军、野营和战斗演习,包括夜行军、急行 军、强行军,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宿营、设岗、侦察,营连规模的进攻或防御战斗演习等。在敌后办学时,一些分校还结合实战来安排课后练习,使学员既掌握了所学 的知识,又不断加深对“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一方针的理解。

 

以上是抗大教学方面的主要特点。其精髓就是一个“活”字,既要活学,又要活用。总之,要学得活,用得活,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