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记忆中的南京东路

来源: 2015-06-05 10:06:5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说起上海,一定要说的自然少不了南京路。而在上世纪南京东路更是上海的名片,也是中国的象征。南京东路浓缩了我国商业发展的历程。
南京东路,一条让人迷恋的路,迷恋她的霓虹灯,迷恋她琳琅满目的商品,更迷恋她来来往往的人流...。


 



位于南京东路20号,和平饭店有南楼,北楼。北楼建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共十二层。饭店位于上海的南京东路和外滩的交叉口。1929年,犹太商人Victor Sassoon构思并创建了名为“华懋饭店(CathayHotel)”的酒店,这就是后来的和平饭店。南楼,原为汇中饭店,正门设在南京东路23号,靠外滩的19号属边门。1908建成,属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位于南京东路257号。清咸丰十年,福建祝氏兄弟开设,经营绸缎,称介福绸缎局。后几经易主,更名老介福绸缎局。1936年,迁南京东路哈同大楼底层,成为上海规模最大、资本最雄厚的绸缎店。


 


位于四川路、江西路、南京路和九江路之间,近外滩。早年这里有一条中央弄,弄堂里常有小商小贩摆摊设点,但规模不大,不过三五货郎、七八张地摊而已。到了1945年中央商场才进入人们的视线。大多数上海老百姓对中央商场最难忘的记忆,还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这里来淘淘“处理品”或“等外品”。还有在中央商场里,大到修理进口家电,小到换锅底、配热水瓶胆、瓶塞儿等在这里都能够得到解决。2006年中央商场停业悄然隐退,但是很多上海人都保留着一份温馨的记忆。


 


位于南京东路160号。清宣统二年,开设连长记运动器具号,自产自销网球、球拍。1967年改名“上海体育用品商店”。


 


位于南京东路616号。1953年在南京东路627号(今华侨商店)设上海首家国营医药零售店中国医药公司上海分公司第一门市部。上海最大的医药商店。


 


1912年“协大祥”呢绒洋布庄在上海小东门大街(今方浜东路)开业。1949年上海解放以后,协大祥在南京东路又设分店。协大祥、宝大祥和信大祥,三大祥的发展,见证了上海绸布行业发展的历史,都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


 


创建于1848年的老凤祥银楼是国内唯一的由一个半世纪前相传至今的百年老店,其商标“老凤祥”的创意,也源于老凤祥银楼的字号。


 


位于南京东路414号。清咸丰二年,宁波三北邵氏在虹口开设邵万兴南货店,出售自制糟醉食品。后两次迁移改名邵万生南货店。


 


位于南京东路546号。原是新新公司的理发部,民国15年创设于贵州路天津路口。1959年定名新新美发厅,1991年翻造后更为现名。底层为男宾厅,2楼是女宾厅,3楼烫发美容,4楼是男女贵宾厅,5楼为女子美容厅。


 


位于南京东路550号,初名建华瓷业公司。1919年4月创建于南市福民街,1933年迁现址。公私合营后改名建华瓷器商店,1966年改为国华瓷器商店


 


位于南京东路378号。王炽开,又名王开,广东南海人。15岁进上海跃华照相馆当学徒。后入同生、美利丰照相馆任摄影。民国12年在南京路独资开设王开照相馆。“王开”几乎珍藏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所有上海滩当红明星的原版留影。


 


位于南京东路320号。原址为劝工大楼。1952年开设中和电讯器材商店,后改大庆电讯器材商店。


 


1922年,泰康在上海南市制造局路设厂。1928年迁址上海南京路今址。1932年泰康罐头食品有限总公司新楼落成开业。两年后,占地29亩的泰康罐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厂在枫林桥小木桥路250号正式投产。泰康食品公司曾一度改名“三八妇女商店”,1966年以后又改为“益民食品商店”,直到1976年前后才恢复原名。


 


位于南京东路422号。朵云轩笺扇庄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创办。1956年公私合营归属黄浦区商业局文化用品公司管理。1966年改名上海东方红书画社,1972年改名上海书画社,1978年易名上海书画出版社,同时恢复朵云轩名号。“朵云轩”招牌三字系黄仲明集宋代大书家米芾字迹而成。


 


嘉庆十一年(1806年)店主吴良材专营眼镜,改为吴良材眼镜店,澄明斋珠宝玉器号店招置于店堂之内。1935年在南京东路设立总店。


 


位于南京东路262号。清同治三年,法国侨民霍普兄弟开设霍普兄弟公司,主营钟表,兼营欧美侨民日用生活品。19世纪末由德商礼和洋行经营,迁南京路抛球场营业。1927年在南京增设亨达利分店。此后,在全国各地开设25家分店,成为“钟表大王”。


 

位于西藏路、南京路交叉口西北角。民国3年(1914年)黄楚九、经润三等人合伙在今南京路、西藏路口建造“新世界游乐场”,“新世界”与邻近的中益商店、福记商店组成联合商场经营以外国货为主的百货、服装、钟表、五金、黄金饰品等商品。解放后,“新世界”以经营小商品为特色,被誉为南京路上的城隍庙。1993年5月“新世界”拆除了旧商业大楼,2005年5月1日,总面积21万平方米的上海新世界城正式开业。


 


位于南京东路六合路口,利男居是创始人为广东中山人钟安樵,于1902年在南京路盆汤弄开设,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当时,广东风俗,嫁女时要定做大量的龙凤礼饼馈赠亲友。为迎合人们多子多孙的心理,取名为“利男”。凡上海讲究老规矩的人家,有小辈婚嫁,总忘不了叮嘱去利男购买龙凤礼饼馈赠亲友,以讨个好口彩;吃了礼饼,生个男孩。20年代由于房屋纠纷,这个店迁往日租界的天潼路,后又迁往四川北路邢家桥营业,改称“利男居”。


 

位于南京路西藏路交叉口,菜芝斋是老字号糖果店,全称苏州采芝斋糖果店,在上海等地设有分店。建于19世纪末,素以风味独特的苏式糖果而闻名中外。后搬迁原地建造精品商厦。


 

1931年创建于南京东路445号(现址南京东路190号),时称冠龙照相材料行。公私合营后,10余家同行并入,改为现名。50年代,我国彩色照相初露头角,冠龙即着手钻研彩色冲晒技术,成为行业最早承接彩色冲晒业务的专业商店。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沪访问的照片就由冠龙特别制作,并通过新华社向全球媒体发送。
 


 


位于南京东路270号河南路口。1926年1香港丽华公司驻沪负责人梁海筹募股集资,租赁英商哈同南京路270号4层大楼开张营业。1948年,业主抽资出走香港。1954年,成为全市首家中国百货公司上海市公司代销店。


 


位于南京东路595号,龙泉园路口对面,创建于1955年是一家经营男式青年服装为主的服装商店。“人立”牌男式茄克曾风靡上海达半个世纪,与“培罗蒙”西装、“朋街”女装齐名,号称“上海三大服装品牌”。现为轨交站下沉式广场。


 


位于南京东路488号,1956年上海张小泉协记、鸿记和陆大隆等刀剪店合并为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


 


位于南京东路300号,大丰果品商店的前身是上海第一食品商店门市部,20世纪60年代初期,改组为上海市供销合作社门市部,并更名为大丰果品商店,后又改名为大丰土特产食品商店。


 


位于南京东路308号扬州饭店初名“莫有财厨房”,1950年1月由扬帮名厨莫德峻和其子莫有庚、莫有财、莫有源三兄弟共同创设,原址在江西中路374号上海银行大楼三楼上海纱厂工商界人士联合俱乐部内。


 

位于南京东路山东路,原名大陆商场原是英国商人阿达姆森的产业,1902年英籍犹太人哈同以14.5万两银子购得。1930年上海大陆银行向哈同洋行租用这块地皮,翻建大楼,大楼沿南京路为七层楼,西面六层,东南为五层,在各自的顶层上均有平台。顶层于1934年加建,中部过街楼部分为八层。转角处建造3层高的塔楼。建国后大陆商场创办了上海最大也是全国最大的南京东路新华书店。


 

位于南京东路719号,新雅粤菜馆的前身为“新雅茶室”。它创设于1926年8月,原在上海四川北路534号,仅一开间门面、二层楼建筑,二楼经营广式茶市、广式点心。因当时以经营茶市为主,二楼茶室设备新颖,环境幽雅,故取名为“新雅茶室”,创建人蔡建卿,系广东南海人.在1931年向地产大王哈同洋行标得了南京路新新公司对面、原市政厅旧址约一亩多土地,进行翻建,重新建造了一座新雅粤菜馆。


 

位于南京东路720号,第一食品商店前身是上海“四大百货”之一的新新公司,1926年由两名广东中山籍华侨刘锡基,李敏周以“日新又新”之意命名创建新新公司,大楼地跨南京路、广西路和贵州路之间,旧上海“百货四子”争奇斗艳,把一条南京路闹得花枝招展,国际媒体称之为“地球上最世界主义文化的马路”。


 

位于南京东路,西藏中路东北角。解放前原名大新公司,1934年在南京路和西藏中路口开工建造。设计者是留学美国的华人建筑家关颁声先生,参与建造的是基泰工程公司,1936年正式开张营业。当时的大新有限公司是远东最大百货商店,大楼曾获得亚洲最佳建筑设计奖。大新公司同新新公司,永安公司,先施公司合称南京路四大公司。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迁入大新公司。从此,单位营业面积、营业品种、销售规模一直在全国百货零售行业雄居榜首。是名符其实的中华第一店。
 


 


位于西藏路、南京路交叉口西南角的精品商厦原是东海皮件店、南海衬衫店、人立服装店、苏州采芝斋食品商店所在地。该建筑建于1921年为三层砖混承重、木楼面的西式建筑。经过修建改造,上海精品商厦于1991年8月正式开业,“叩开名流之门,共度锦绣人生”,这个上世纪90年代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最后因为地铁建设等需要,精品商厦与邻近的上海音乐书店,以及西藏路、南京路口的人行天桥相继消失。


 


位于南京东路391号,五芳斋点心店初名“姑苏五芳斋”,1858年秋由苏州糕团名师沈敬洲开设。1998年“五芳斋”迁至四川中路136号;2008年“五芳斋”总店迁址云南南路28号。


 

位于南京东路533号,创建于1913年,主要经营文化用品、录像机、录音机、视听设备等。现为世纪广场绿地。


 

位于南京东路154号,创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已有八十余年历史。该店的创办人系德籍犹太人立西纳。历经沧桑的“朋街” 30年代,立西纳为躲避纳粹的迫害,只身从莱茵河边来到黄浦江畔。在“十里洋场”的南京东路61号二楼,开设了专为外国女士服务的高级缝衣店。为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他用家乡的一条小街“Bong Striet”作为店名,中文译作“朋街”。当时在爱好打扮的上海姑娘,乃至美国、日本以及西欧各国女士的心目中,它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时装街”。


 


位于南京东路150号,原名勒克斯新闻摄影社,开设于1937年,初期专门拍摄新闻照片。1940年开始发展冲晒业务和冲洗电影胶片。1945年开始承接天然彩色照冲洗放大业务,是当时上海最早经营彩色照的单位,在冲晒方面有较高的声誉。解放后改名为科艺冲晒。


 


位于南京东路中央商场旁,德大西餐社由德侨创建于1897年,后由华商陈安生盘下,初址于塘沽路原名德大公记牛肉庄,1940年更名为德大公记伙食公司。1946年迁至四川中路(近南京东路口),现迁至南京西路473号。“德大”的传统名菜是“葡国鸡”和“里脊牛排”。上海人一提到吃牛排,便会告诉你“到德大去吃”,可见它的名声之响。


 



位于南京东路浙江路口,1915年华侨郭乐、郭泉兄弟创建了永安公司,是当时的四大公司之一。1932年郭氏兄弟又建造了19层的摩天楼——新永安大楼,并在浙江路上空以封闭式天桥与老楼相连,成了南京路上最负盛名的景观。1937年,永安公司成功注册了“七重天”名称,因其位于新永安大楼的第七层,故得名。华侨商店,建于1961年,原是专为华侨、侨眷服务的综合性商店,80年代起面向社会开放在那个年代里,应该都会知道“华侨商店”的,那时的华侨商店,购物可是要凭外汇券的。所以华侨商店的门口,常常会有一些“打桩模子”站在那里,收买或者兜售外汇券以及兑换各类外币以获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