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理解59~61饥荒饿死人问题的三个参数。
众所周知,59~61饥荒饿死人数,迄今为止都是“外推”估算的,并没有直接、真实的统计数据。所以类似的参数就很“宝贵”,对信奉“事实胜于雄辩”又抨击GCD的网友来说尤其如此。
1。抗战(37~45年八年抗战,不包括东北)期间的“死于战争的人数”:也没有统计数据。国民党政府认定的数字是2000~3000万。我问过华人圈子的朋友,亲友中有人死于抗战的,竟达到29%。
2。反右派(57年,与“饥荒”同一时期)。遇到过右派(相互认识才算,你认识他他不认识你的不算,比如王蒙、朱熔基这样的例子)。我本人就认识超过十个“右派”;华人圈子遇到过右派的达31%,而右派的统计数字是51万(官方数据)。
3。上山下乡(68~77年,大约也是八~九年吧)。可以肯定,网友都遇到当年的知青。而近十年下放的知青人数,一千六百多万。
同样问到“饿死于饥荒的亲友”时,十几年来,问了超过两百人,只有一个例子可以归于“死于饥饿”(59~61年),一个例子啊!
所以我们面临的是讲求“史实第一”还是“观点第一”。所以饥荒引出饿死人问题,可以成为讲不讲“事实就是事实”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