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出来的宋庄战斗神话(全文)zt

本帖于 2005-11-04 05:14:32 时间, 由普通用户 金书龙 编辑

吹出来的宋庄战斗神话zt

经过查找资料,我发现这篇名为>的文章错误之处很多。作者自称“仓促收集了点资料就开始动手,文中必多有谬误之处”,但是错到连自已方面指挥员的名字也搞错那也太过分了点。但是总的来说,错误或有争议的地方并不能全归到作者头上。因为很多错误之处在别的著作上都有。所以可以看成是大陆抗战军史著作疑点很多(包括了平型关战役)的体现。

错误处一:已方指挥官。按文章所说应是八路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22团的团政委梁达三。但在成都晚报网站上一篇名为>(2005-8-7 4:05:03)的文章中该团老战士赵勇(原名赵木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提到“6月9日一大早,赵勇去找郝兰贞,就在此时,警戒哨跑了过来:“村东北发现日军骑兵。”团长左叶立即部署:一连主守北部,二连负责南部”。那指挥作战的到底是团长左叶还是团政委梁达三?在燕赵都市报网站上名为> (2005-07-16 02:51:08)的文章中闫喜全(抗战时期深泽县宋家庄的老支书)也称“宋家庄战役,是原冀中七分区二十二团(团长左叶、团总支书记贺明)所领导的,文中并提到“据闫老回忆,宋家庄战役打响前夜,二十二团的总支书记贺明同志为了保护乡亲们,动员他们向村外疏散。但无论怎么劝说,乡亲们都不愿离开部队,纷纷表示要留下来参加备战。”



错误处二:已方兵力。文章中所说参战的只是两个连。但是老战士赵勇提到的却是“1942年6月7日,赵勇所在的二十二团一连、二连与八路军冀南军区警备团的几十名战士在无极县和深泽县交界处会合。由于日军对此处有合围之势,团首长决定转移至深泽县以北的宋庄打击敌人。”其后他又提到“驻守在南面的是冀南军区警备团的几十个同志。工事已毁,他们不得不转移到院落和房顶上作战。日军涌进村时,战士们挺起刺刀就拼,吓得一些鬼子腿都在抖。”那么参战兵力到底是两个连还是两个连加上警备团的几十名战士?问题并不止于此,在其他网站的相关报导中我又发现了不同的兵力数目。在新军事网(http://www.xinjunshi.com, 新军事 >> 资料中心 >> 军事地图 >> 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作战图 >>)的一张战斗示意图(宋庄战斗示意图:1942年6月9日)上标出的参战部队却是22团1、2连,六分区一个连及十六十八大队。也就是说参战的有三个连及两个大队的兵力(不知道赵勇提到的警备团的士兵是否包括在内)。我并在网上找到网友贴出来的一篇名为(>一文中也提到“宋家庄战役,是原冀中七分区二十二团(团长左叶、团总支书记贺明),以两个连的兵力和部分地方武装,抗击了装备精良的近3000日伪军。”由于受采访的人闫喜全不是军人而只是庄中的支书,他不知道(可能也不允许知道)具体的兵力(警备团或旅的那一个连)或是有可能的,但是他也提到了部分地方武装。在网上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智慧藏)的网站上的【中文詞條】冀中區“五一”反“掃蕩”(作者高存信、費國柱、張子申)也提到了“轉移中經激戰後又自動聚合在一起的第6﹑第7軍分區的3個連﹐在游擊隊配合下﹐6月9日於深澤城東北宋莊抗擊日偽軍1800餘人的進攻。他們依託三道防禦陣地﹐由清晨戰至深夜﹐擊退日偽軍38次衝擊﹐斃傷冀渤特區警備司令官板本以下1200餘人。該部傷亡73人。”综合起来,参战的中共部队应是三个正规连加上两个大队的游击队兵力。

错误处三:已方的死亡人数。原文中称“八路军的伤亡情况如下:阵亡32人(突围时9人),负伤41人(突围时14人),总计73人,包括4名连级干部。”但是在左叶团长自已写的那篇文章>(《星火燎原丛书之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专辑》)中是这样提的“我二十二团阵亡三十二人,负伤四十一人”,也就是说伤亡73人的仅指第二十二团的两个连。但是其他的警备团的那一个连还有两个大队的游击队战士的伤亡并没有算进去。而从赵勇提到的“驻守在南面的是冀南军区警备团的几十个同志。工事已毁,他们不得不转移到院落和房顶上作战。日军涌进村时,战士们挺起刺刀就拼,吓得一些鬼子腿都在抖。”情况来看,仅在这个阶段,警备团的那个连就先后在无多少掩护的情况下作战,后来更是拼刺刀。其伤亡情况显然不会少。左叶在文中则也有这样的描述“午三点多,敌人将进攻重点转到南宋庄。警备旅那个连和晋深极大队打得非常顽强。村边围墙被摧毁以后,他们退到院落里,利用房子同敌人展开肉搏战,又打垮了敌人三次冲锋。四点左右,敌人迂回到村西边的部队冲进村里。警备旅那个连突到北宋庄,晋深极大队向南突出包围。南宋庄失守,敌人对我们的包围困缩小了。”从这样来看,游击大队的伤亡也不会轻(因为肉搏战本来应是攻守双方都会付出大代价的战斗)。但是从我找到的所有文章上来看,地方上的两个游击大队的伤亡则根本找不到。

错误处四:

1)敌方指挥官是否少将及旅团长。原文中是这样说的“坂本旅团长在战斗刚一开始之际,便受了头部中弹的致命伤,伴随的先导骑兵小队和参观团亦大部被击毙”,也就是说打死了坂本了。在其他有的文章的介绍上还称坂本是少将,另一些只提到是旅团长。如果坂本提任的真是是旅团长,他应当是少将。但是左叶是这样提的:“当骑兵距我只有三十米时,我一挥手,吴连长大喊一声“打”,顿时,重机关枪、轻机关枪、掷弹筒和步枪、手榴弹同时向敌群开火。敌指挥官应声落马,敌人人仰马强倒下一片。后面的步兵慌忙上来路指挥官抢了下去。原来,这个指挥官是二十六师团的板本(应为坂本?贴者注)支队长。”在石家庄新闻网上的一篇名为>丁晓山著(石家庄日报)的连载小说中的第67节中提到五一大扫荡(1942年5月,宋庄战斗是其中反扫荡的一场战斗。)时是这样说的“5月1日拂晓,小川部队首先合围了河间至肃宁公路以北地区,2日,则回过头来,合围了河间至肃宁公路以南地区。从3日到9日,小川部队以河间、肃宁为据点,主要在子牙河以西,滹沱河以北、河间、肃宁公路以南这一块地方反复“扫荡”。北面和西北面:在这两个方向活动的日军,主要是日军第110师团白泷部队(旅团长白泷理四郎少将直接指挥的四个步兵大队为基干)及归其指挥的第26师团坂本支队(独立步兵第12联队联队长坂本吉太郎大佐指挥的步兵两个大队为基干)。共有日军约六七千人。”那么这个坂本到底是支队长还是“新上任的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很抱歉,我没有查到这个坂本的具体资料,不知道他在此时是否已当上旅团长。但是要说是旅团长,则必先要有这么一个旅团存在,“冀渤特区”只能是一个地区或一个管区的名称,并非一个军事单位的名称。但是所有称坂本是旅团长的文章中都没有说出他到底是那一个旅团的旅团长。在小说>(作者李德福)提到的五一扫荡时是提到坂本是归属于第26师团的支队长,也提到了参与扫荡的有独立混成第7和第9旅团。但是没有提到坂本在此期间升任为第7和第9旅团的长官。再加上考虑到左叶在回忆文章中称坂本是支队长,所以我比较相信他此时还只是支队长。

2)坂本死了没有?有的朋友可能觉得我在开玩笑。因为在网上流传的很多关于抗战中中国部队击毙日方将领的名单中都把他列入其中,我找到的一篇上是这样写的“坂本吉太郎, 陆军少将, 1942/6/9 被八路军毙于河北深泽。宋庄战斗”。但是中共方指挥员左叶团长在回忆文章>(《星火燎原丛书之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专辑》)中是这样说的“当骑兵距我只有三十米时,我一挥手,吴连长大喊一声“打”,顿时,重机关枪、轻机关枪、掷弹筒和步枪、手榴弹同时向敌群开火。敌指挥官应声落马,敌人人仰马强倒下一片。后面的步兵慌忙上来把指挥官抢了下去。原来,这个指挥官是二十六师团的板本支队长。”而在后面他总结提到“这次战斗,共打死日军六百余人,打伤三百余人;打死打伤伪军二百余人。我二十二团阵亡三十二人,负伤四十一人。事后,敌人自我解嘲地吹嘘说:在东庄消灭,八路主力三千多人。”但没有提到坂本有没有死掉。“应声落马可以是死也可以是受伤。在他的文章中敌步兵抢的是指挥官而不是指挥官的尸体。所以从这看来,左叶认为坂本是没有死(至少是不确定其死亡)。而我在世纪中国网站上找到一篇名为>(作者黄力民)的文章,里面提到:

"七、独立警备队

  “独立警备队”编制辖6个独立警备步兵大队和1个作业队,员额约5000人,野战能力低于独立步兵旅团,司令官陆军少将军衔。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只在中国派遣军序列编组有独立警备队。自1945年2月底始,为配合“本土决战”陆续编组了第1-7、9-14独立警备队。"

接下来又提到:

  “第4独立警备队,3月30日在大同编成入列驻蒙军就地驻防,司令官坂本吉太郎,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大同附近缴械。”

如果日本当中没有两个都叫坂本吉太郎的将领的话(从驻守的地方上来看很接近,1942年参与五一大扫荡的坂本是属于华北方面军指挥。而在1945年组建第4独立警备队时也是驻守在华北的山西大同。从官职来看也很接近,1942年宋庄战役中的坂本吉太郎至少已是个大佐,而1945年第4独立警备队的司令官坂本吉太郎则是个少将),那么这个坂本吉太郎很可能在宋庄战役中负了伤(或受惊落马),其后一直生存到了1945年初并列入了驻蒙军的队伍带领第4独立警备队。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黄力民)这篇文章中并提到日军独立混成第7和第9旅团(这两个部队是在小说>中提到的参加了五一扫荡的仅有的独立旅团)的历任长官,第7旅团的历任旅团长分别是:水原义重、稻川直卫、林芳太郎、秋山义隆、多贺哲四郎。第9旅团的历任旅团长分别是:越生虎之助、麦仓俊三郎、池上贤吉、岩永汪、雨宫巽、藤冈武雄、的野宪三郎。并无坂本吉太郎在列。有人可能会说坂本会不会是在当时升任了其原属的第26师团或其他师团的旅团的旅团长?这种说法有可能。但是从所有我找到的关于宋庄战斗的文章来看,并没有在“坂本旅团长”这个官职上提到相关的师团及旅团的番号,这显然是不符合战争新闻报导的规范的。

错误处五:中共部队到底消灭了多少日军?>(也是我要批驳的文章)中提到“仅日军即有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600余人被打死,负伤人数为300余人;配合日军作战的伪军伤亡约200人;合计敌方伤亡超过1200人(另一说为860人)。”但是在我找到的当年的战斗参与者及见证者赵勇及闫喜全的文章中都提到了敌方伤亡1500人。也就是说至少就有三种说法:1500人,1200人,860人。左叶则是这样说的“共打死日军六百余人,打伤三百余人;打死打伤伪军二百余人”合起来也就是约1200人左右。但是从作战的过程来看,从进攻到突围只有一天的时间。而结果又是日军完全占领了村庄,中共部队突围而出。那么中共部队可以说是根本没有时间和可能清点敌方的尸体数。其有何根据认为击毙日军数就是六百余人,打伤就是三百余人?而且从已方对歼敌人数的几个估计都有较大差别(1500差不多就是860的一倍)来看,中共部队内部对这个歼敌数字本来就有一个争议。从战果来看,过千人的歼敌(其中日军死伤近千)人数差不多已比得上平型关战役的数量了。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投入超过三个团的主力部队以优势兵力作战,结果才歼敌过千(这里面也有争议,过去的宣传是三千人,现在称是一千,北京大学杨奎松教授称应是至少歼敌五六百人)。平型关对付的很多还是日军的运输部队,就是这样八路军也死伤超过六百人,这才使林彪一战成名。而左叶仅使用三个连的正规部队加两个大队的游击队就能对抗三千优势敌军并歼日军近千,其中主力的两个正规连只死伤73人?如果这样的战果是真实的话,那么左叶简直就是八路军的抗战名将了,其功绩比林彪还要大得多。为何这个战役和左叶先生的名气要比平型关战役和林彪少得多?从官职来看,左叶先生更是与林彪差上一大截。如果他真能取得以上战绩的话,似乎不合情理。如果真能取得以上战绩,为何称宋庄战斗而不是宋庄战役?其报出来的战果已足以成为一场战役了。顺便一提的是,现在大多数文章有关这场战斗战绩的数字及战役的经过基本上都是出自于战斗后两个月的1942年8月8日解放日报的报道("这场恶烈的战斗,我军以两个连的兵力,抗击敌人二千五百人,敌人的武器,有火炮五、六门,掷弹筒三四十个,并曾施放毒气,但我们一直坚持了十四个钟头,打死敌人坂本旅团长以下六百余,打死敌参观团三名,打死敌人三百余,连同伪军的伤亡,合计不下一千二百名,我方共伤亡七十三人(内连级干部阵亡四人)。在弹药的消耗上,我军打掉步机枪弹六百多发,手榴弹二千九百三十个。"(原载1942年8月8日《解放日报》). 在战斗中中共部队是被包围方,事后是日军控制战场,中共方面完全没有进行战场统计的可能。况且当时日军正在中国战场及太平洋战场取得优势,远未投降,难以得到日军内部统计数字,八路军又是处于被大扫荡,已方部队不断转移作战的情况下,这些数字的真确性实在令人怀疑。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只属于对外宣传的文章,当中夸大的成分很大。但是这里亦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有平型关战役(大陆媒体现一般采用歼敌一千余人的数字,北京大学杨奎松认为超过五百人)为前例可比较的情况下,有关战斗的指挥者及其上级还有解放日报敢于报出歼灭日军近千人这一让人难以相信的数字?(稍有理智的人把这两场战事作一比较就会怀疑宋庄战斗战果的真实性)。从现在的数字来看,的确是令人怀疑。但是如果给出过去中共对平型关战役的统计数字,大家就会发现歼敌近千似乎也可以说得过去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奎松先生在其著作>上所提到:“关于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平型关战斗的研究由来已久,在各种涉及中共战史的著作中几乎都会以相当篇幅具体说明。因为,这是中共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次与日军交手,并且是以师为单位对日作战的仅有的一次,还取得了相当的战绩,在当年极具宣传意义。所谓八路军一一五师一役歼灭日军第五师第二十一旅主力,或歼敌10000[1]、4000[2]、3000[3]等种种侧重于宣传的说法,曾经流行了很长时间。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史学界对平型关战斗史实进行了某些讨论和考证,过去的一些说法得到了订正。如歼灭日军第五师第二十一旅主力,或歼敌10000、4000、3000之类的说法已不再能够见到了,但已有的考证和研究明显地还存在许多问题。[4]而新的说法和旧的说法两相混合,有人接受这些,有人接受那些,有人更演绎出新的故事,平型关战斗到底是怎么打的,具体是怎样一个过程,反倒是更加众说纷纭了。”在文章注释中中亦写道:

"[1] 此说最早见之于八路军参谋处致南京军委会、军政部、《中央日报》社等的战斗捷报。内称9月25日我八路军在平型关与敌万余激战,将敌全部击溃,敌尸横遍野,一部被俘,残敌被我四面包围中。

[2] 此说最早见之于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写的《抗战八年以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一书。称此役中敌一个旅团4000人全部被歼。

[3] 此说为50年代以来解放军战史书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最早来自朱德1938年关于八路军工作报告,其中说此役敌人死伤二、三千人。80年代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记》等均以此为准。"

在文中杨奎松又提到: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上述情况有了较新的说法。其中应以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4年版《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中的说法为最权威。" "此役一一五师共击毙日军精锐第五师第二十一旅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6] "

就这样一个几乎全歼敌人并有时间和可能进行战场统计的平型关战役,居然也出现了一万,四千,三千,一千余等不同的统计数字。而且歼敌二三千人的说法还是到了中共掌握政权后的五十年代才修正出来的(出自朱德在内部工作报告的数字)。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八路军总政治部用的数字还是四千人。那么没有可能准确掌握歼敌数字的宋庄战斗的歼敌结果能有近千人也不奇怪了。毕竟,与“击溃万余”敌人的平型关战役相比,“歼敌近千人”的宋庄战斗并不“过分”。

其实文中还有其他一些疑点,如日军的参战人数。1942年解放日报称是2500人,中国大百科全书称是1800人,现在一般称是3000人。但是我认为明眼人已能从上面的疑点中看出问题的所在了,再去考究这些已无多大意义了。


以上说了那么多,无非是希望军事迷们(和那些宣传部门)能理性客观地看待每一场战役。自吹自捧并不能令到一个民族一个军队真正强大起来,而且也会让人对一场原本打得不错的守卫和突围战斗及其领导者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怀疑。另外,对于宣传部门及以上的领导人,希望他们能想一想为何彭德怀在朝鲜战争中要求记者不要夸大战绩?想一想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一个党一个军队是否能靠自吹自擂保持强大。



批驳文章原文:

1942年日军“五一大扫荡”——宋庄战斗经过简介! (Zt)

  很早以前就想写篇五一大扫荡的文章,仓促收集了点资料就开始动手,文中必多有谬误之处,望众高手尤其是日军高手不吝赐教,多多帮助我这个论坛菜鸟。

  正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陆军为变华北地区为"大东亚圣战的兵站基地",指示华北方面军(冈村宁次大将)彻底粉碎日占区心脏地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晋察冀根据地)。由此而始的一系列空前残酷的大扫荡使得1942年成为敌后抗日战场最艰苦的一年,其中最激烈、最为我方铭记的当属对冀中地区历时两月的"五一"大扫荡。

  冀中地区因起富庶向来被日军视为八路的衣粮库,在地理上亦是四战之地,连通平、津、保、石诸地。日军在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对周边地区发动佯攻扫荡后(亦为建立对冀中可靠的包围网),于1942年5月1日由冈村宁次大将亲自指挥华北方面军三个师团又两个独立旅团突然包围冀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冀中军区正规部队(著名的吕正操将军所部)、军区机关全部陷入敌军"铁壁合围"。由于日军在人数及火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冀中八路军主力不得不化整为零,包括军区机关在内的所有部队均分散成连、排级单位行动,开始突围作战。在空前惨烈的战斗中,虽然伤亡惨重但仍英勇作战的八路军相继取得了几次奇迹般的胜利,宋庄战斗就是一次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备受称颂的战斗。

  宋庄是个位于河北省深泽县东北约15里的普通小村庄,该村有300多户人家,分为南北两部;北部较大,南部较小(只有30来户人家),两部相距不到50米。从地理位置来看,深泽左邻无极(日伪的确保区),右接安平(冀中八路的中心区),在扫荡前属于八路的控制范围(当然县城除外)。虽然宋庄战斗之前以日军为主力的扫荡已历一月有余,周边地区亦遭相当破坏,但该地群众基础依旧良好,新建的伪地方政权根本不能有效运作。

  1942年6月8日夜,八路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22团的2个连(一连、二连)在团政委梁达三的带领下摆脱日军追踪之后,碾转数日从无极方向转移至宋庄驻扎休整。由于时值日军气焰最嚣张之时(从地图上看,冀中军区已全部沦陷了),八路军一到驻地便开始修筑工事:把路口堵死,把每个院落打通,迅速从村里到村外筑起了三道工事(均以房屋为依托,无野战工事),把宋庄变成了处处相联、交叉火力密布的防御堡垒。同时按照当时的作战原则,将该村的老弱妇孺连夜转移到了其他村子。当时22团首长提出了"谁多挖一锄头,谁就少挨一炸弹皮"的口号,事后看来这绝对是个英明至极的决定。6月9日,天刚拂晓22团指挥人员便会同2个连的干部观察地形,布置应急的作战方案,以防日军的突然袭击。布置完毕之后,八路指挥人员刚刚返抵各自阵位,便传来警戒哨跑步带来的口讯:"村东北发现日军骑兵。"此时是6月9日晨7时30分,半个小时前宋庄工事刚刚修筑完毕。

  向宋庄前进的日军并非是骑兵部队,而是日军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的警卫部队。有趣的是,这个坂本上任不久,此行的目的并非是要亲自合击宋庄的八路,而是带着一个由参谋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日军常搞这种东西)前往宋庄以西地区考察前几日扫荡战斗的战场地理情况。5月下旬和6月初,在无极、深泽一带的八路军屡次在突围过程中和日军接火,但日军最终均未能捕获住这些八路部队,坂本此行正是要前往上述地区做番实地考察。与旅团长随行的除了参观团,主要有2个中队的步兵卫戍部队300多人,以及30余名手持日本军刀开路的骑兵。八路的观察哨发现的正是当先用作仪仗的日军骑兵小队。

  在获知日军突然出现的情况后,22团的这2个连立即进入刚筑好的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1连主守北部,2连负责南部。连里命令战士们进入阵地之后隐蔽待机,预备近距离伏击这股日军。此时日军虽然距离宋庄不过一公里之遥,却丝毫未能察觉出前方的小村实际是八路的一个伏击阵地。领头的日军骑兵在绕过村外的树林之后,没有派遣斥候小队前出侦察,依旧领着坂本和参观团径直往宋庄东北方的入口而来。防守该处的1连战士大胆沉着地将日军放近,直至日军骑兵进至我阵地仅30米处才按照连长的开火口令猛烈开火。刹那之间,1连的1挺重机枪、3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以这种武备看,1连应是22团主力连队)和上百支瞄准多时的步枪同时向日军先导骑兵和随后的参观团猛烈开火。毫无准备的日军受到如此强烈的火力突袭,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乱作一团(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接近村口的日军先头分队几乎完全被消灭。坂本旅团长在战斗刚一开始之际,便受了头部中弹的致命伤,伴随的先导骑兵小队和参观团亦大部被击毙,而此时在参观团之后步行的两个步兵中队刚刚转过离村约500米处的小树林。不过该部日军反应较快,眼见护卫的主官遭到伏击,立即向周边日军据点发报求援,同时分成两路向前增援。一个中队向村东进攻,另一个则直接扑向村北。这些担任护卫的日军步兵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较为精良,武士道精神尤为顽强。其进攻时,以班为单位发起多路突击,由轻机枪在后火力支援,突击速度很快。但甫一接近八路阵地,便遭到我军的"手榴弹幕"的轰击,冲得较猛的几个班全部被消灭。余下的日军却依旧执迷不悟,虽不断遭到我军机枪的扫射,仍不断重整,不顾伤亡地反复冲击我军阵地,企图突入村内,后来甚至连轻机枪手也端着机枪参与冲锋。不间断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左右,日军卫队的进攻每次均在八路军阵地之前被打垮,人员损失惨重。在连续五次冲锋之后,坂本的卫队已伤亡了200人以上,若不是此时日军增援已到,这些步兵必定在武士道精神的驱使下打得全军覆没。不过,这支卫队的反复冲锋也不是没有任何成果,好歹他们也抢回了重伤的旅团长(坂本没挨多久就死了),只是整个部队已经彻底垮了,全天战斗结束之后该部仅存50余人。   

在宋庄的战斗激烈进行之际,周围的日军据点陆续派出了强大的增援部队。无极、深泽、定县、安国、饶阳等地的日伪部队均大举出动,因为从最初的战斗判断,日军认为胆敢在己方主力眼皮底下的宋庄设伏的八路绝不会是支小部队。当时的冀中平原已被日军完全"网格化",在6万多平方公里8千多个村庄的地面上,密布着日伪的1500个大小据点,另有700多辆汽车经常在1万多公里长的网状公路上穿梭巡逻。因而日军的增援来得很快,到上午10点左右,除了仍在进攻的坂本卫队之外,宋庄东北、西南、和东面均出现了大批日军,其随即展开了进攻。这样一来,宋庄八路军的处境变得相当危险,有被日军吃掉的可能。我方指挥员原来打算在重创坂本卫队之后,脱离与日军的接触,未曾料想增援的日军来得如此之快,不得不当即调整部署:决定不管敌人的兵力如何强大,我军在第一、二道工事无论如何要与敌周旋八小时,第三道工事要坚持到天黑,然后待机突围。由于进攻的日军人数众多,战斗力较强,22团首长要求连队能充分利用宋庄的村落工事进行主动灵活的战斗,并提出"谁能节省子弹,谁就能坚持胜利"的口号,要做到敌人不进入火力圈不打,瞄不准也不打,发挥每一粒子弹的效能。

  上午11点过后,日军已陆续集中了约1700人的部队,在经过迫击炮和步兵炮近一个钟点的猛烈轰击之后,从宋庄的东西南三面同时发动了进攻。八路军所依托的第一道工事,一道矮矮的土围墙,此时已是多处被日军炮火夷平。在这一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22团的特等射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连有位班长,伏在被打塌的工事下面,面对逼近的日军毫无惧色,连续射击7枪,击毙日军7人。二连的副连长则亲手一枪击毙了500米开外的日军机枪手。但日军凭借优势火力和人数优势,不顾死伤,依旧逼近了八路军的阵地。此时八路军战士们索性跳出房屋和工事,将密集的手榴弹投向日军,同时与敌展开肉搏。日军的火力掩护因双方一再近战而大打折扣,而八路的手榴弹在混战中却显得威力无比。从12点到下午2点,22团又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日军在全面进攻屡屡受挫之后,便改变策略,在保持对宋庄四围阵地的全面压力之外,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较小的南部宋庄。驻守在这里的是2连的一个班,经过上午的苦战之后弹药消耗很大,加之围墙已毁,不得不转移到院落和房顶之上坚持作战。日军进攻开始之后以一部从西侧翻越了围墙废墟,随即与前来堵截的八路军展开肉搏,与此同时其主力迅速从正面发起冲锋,终于涌入了宋庄南部。在激烈的肉搏之中,2连的这班战士大部牺牲,少数几人用手榴弹杀开一条血路突回了北部的我军阵地。

  宋庄南部失守之后,北部阵地显得更为孤立,第一、二道工事已基本全毁,弹药也消耗很多,而村外日军的增援仍在不断到来。此时八路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经过讨论,把严重的形势告诉了全体战士,让大家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同时要求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坚守阵地,直至天黑突围。村外的日军在得到兵力和火力的补充之后,很快又向北部宋庄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这一次日军的炮火特别凶猛,夹杂在各型火炮中的还有三、四十个步兵掷弹筒。在炮击停止之后,步兵冲锋之前,日军甚至施放了大量的瓦斯筒。顿时,八路军的阵地被一股瓦斯气包围,不少战士被呛得失去了战斗力。趁此时机,日军发起了进攻(这应该是日军的总攻)。在2连阵地,待毒雾快散去时,副连长发现一股日军已占据了村边的几栋房子,立即率领十几个战士冲进屋内,硬是用手榴弹和刺刀把这些日军全部消灭。在日军主攻的1连阵地,敌人在连续冲锋受阻之后,再次施放了瓦斯,接着趁我军战士暂时不能射击之机,组织了一些带着轻机枪的突击小队抢上村边的屋顶。八路军发现这一情况之后,也立即组织小分队携带手榴弹和短枪反突击这些立足未稳的日军。经过激烈的白刃搏斗之后,日军的突击小队被八路军的手榴弹驱离了这些屋顶。虽然随后日军再三攻击,但在夜幕降临前终未能突入宋庄一步。在最后的总攻之中,甚至有一名日军小队长完全失去了再冲锋的勇气和信心,迟迟不敢前进,竟被上级在阵地上当场枪决。

  22团的首长在9日17时30分左右拟订了当夜的突围计划,为分散日军注意力,增加突围的成功可能性,决定1连向北,2连向南分头突围。到当日19时过后宋庄外的日军已完全停止了进攻,开始准备夜间防御。6月9日这一天对于参战的日军不啻是一个灾难,虽然有好几次他们的突击部队已经冲入了宋庄的街道,却没有一次不是伤亡惨重地退回出发阵地。到这天夜里为止,陆续投入战斗的日伪军总计达到了2500余人,但却已经伤亡近半,面对着小村之前可怖的尸场,精疲力竭的日军只得点燃火堆,开始过夜,同时等待将于明早到来的新的援兵。但宋庄的八路军没有给日军来日再战的机会,当夜深之后,两连八路同时开始了突围行动。2连的突围行动在行将成功之际,突然被日军发现,后者当即发射曳光弹并用机枪封锁道路。但2连战士用手榴弹开路,沿着村边的沟道朝正南急进,一口气跑出6里地之后摆脱了日军。1连的突围更为惊险,部队在穿越火堆之时与日军巡逻哨相遇,幸亏大部日军因疲劳而处于酣睡之中,1连仅用一阵快速的刺刀格斗便结束了战斗,安全地突出了重围。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刚刚突出去的两小股八路就是与他们激战了一天的全部对手,仍然紧紧包围着宋庄,包围着想象中的八路大部队,一夜没有睡好。只是当第二天真正进村之后,敌军才无比惊讶和懊丧地理解了这次战斗的对手的实力。

  至此为止,宋庄战斗可说是落下帷幕了。在6月9日一天之内,八路军的两个连依托村落工事血战16小时,给予了扫荡合击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仅日军即有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600余人被打死,负伤人数为300余人;配合日军作战的伪军伤亡约200人;合计敌方伤亡超过1200人(另一说为860人)。而八路军的伤亡情况如下:阵亡32人(突围时9人),负伤41人(突围时14人),总计73人,包括4名连级干部。这次战斗不仅是八路军一次在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也在精神上给日军以重创。如由马垒据点出击的日军100多人,第二日生还者仅28人。其中队长在精神上完全垮掉,用手枪自杀;另有7名士兵在向东方顶礼膜拜之后,亦集体上吊自尽;剩余残敌因为思想苦恼至极点,竟至互相埋怨、扭打达一个多小时。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笃信武士道的日军官兵在亲历了如此一场战斗之后,实在不能接受八路军只是如此一支小部队而已,这是对他们的信仰的一次沉重打击。



大部分引用文章的原文,有部分文章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贴不上,本人亦没有足够时间查找敏感字,所以只提供有关的信息,感兴趣的朋友可通过搜索引擎查找。

星火燎原丛书之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专辑》

宋庄村落防御战  ---  左叶  

一九四二年五一大“扫荡”期间,我在冀中七分区第:二十
二团任团长,梁达三任政委,贺明任团总支书记。在分散转移
的途中,几个暂时凑在一起的连队,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以少
胜多的宋庄村落防御战斗,给“扫荡”之日军以沉重打击。
六月七日晚,我带一连和晋深极县区游击队一部驻在无
极东北部的东西宋。贺明同志带着二连和藁无县区游击队——
部也来到这里。我们会合起来,又遇有冀中警备旅的一个连,
也暂时一块活动。八日,发现敌有向这一带合击的迹象,我
们即向东,越过滋河,转移到深泽城东北七八公里的宋庄村。
宋庄分南北两个庄,中间相距有五十米,南宋庄小,北
宋庄大。这里是老根据地,村里有地道,村周围有土坯墙。
我们于九日凌晨三点到达以后,警备旅一个连和晋深极大队
驻南宋庄,二连和委无大队配置在北宋庄西部,一连在北宋
庄东部。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们决定:如果发现敌情就坚持打
到天黑。于是,动员村里老弱向外村转移,并立即构筑工事。
把街口堵死,把院落打通,把第一道工事的掩体挖在村边土
墙的墙下、大部分在墙里边,以便出入掩体,小部分在墙外边,
以便发扬火力。这叫做“壁里藏身”,可以更好地防止敌炮
火的攻击。

七点多,村东北角一连战士发现敌情。我拿望远镜观察,
看到敌人从北冶头庄前来,前边是三十多个骑兵,随后是大
队步兵。在五六个尖兵后面有个戴值勤带子的军官,边走边
跟身后的军官说话,并向四周指指划划。近八点时,敌人更
近了,看上去,随在马后的步兵约有三百多人。我让一连特等
射手邬纪斌瞄准值勤官身后敌人的指挥官。战士们把手榴弹
弦拉出来摆在身边,屏住呼吸用枪瞄准敌人。当骑兵距我只
有三十米时,我一挥手,吴连长大喊一声“打”,顿时,重机
关枪、轻机关枪、掷弹筒和步枪、手榴弹同时向敌群开火。
敌指挥官应声落马,敌人人仰马强倒下一片。后面的步兵慌
忙上来路指挥官抢了下去。原来,这个指挥官是二十六师团的
板本支队长。好几分钟以后,定下神来的敌人才开始反击。
他们以分队为单位进行小集团冲锋。敌人挺着身子,怪叫着
向村口凶猛地扑过来,到了我阵地前沿,被我一阵手榴弹打
了回去。敌连续被击退五次之后,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用
火力对我进行严密封锁,等待援兵。第一个回合,敌人二百
多人送了命。

上午九点多,一连报告,发现村东二三百米处的坟地里有
敌人的电台天线和大炮。我和赵土珍参谋赶去一看,原来是
敌人的通讯站和炮兵阵地,有不少敌人正在挖工事、架炮。
我命令重机关枪、追击炮同时猛射,只一会儿,坟地上就不
见敌人的踪影了。

十点多钟,周围据点的敌人先后增援上来,总兵力已达
一千七八百人,炮火也显著加强。由于敌人是陆续投入战斗,
遂逐次展开进攻,先是攻一连阵地,后是攻二连阵地,都被一
一打退。十一点左右,敌人调正了部署,在统一指挥下向我
一连、三连阵地同时进攻。先是集中各种火炮和重机关枪定点
射击,然后在曲射炮火和机关枪掩护下发起大规模的集团冲
锋。我英雄的战士们高喊着“把敌人消灭在阵地前”的口号,
顽强地抗击敌人。有的被墙土埋住了,钻出来摇摇头接着
打。特等射手们充分发拐了威力,一连七班长李清斋弹元虚
发,七枪打死了七个敌人。二连副连长庾治国发现村西面庙
台上敌人一挺轻机关枪不停地向我扫射,他抓住放射手和弹
药手换梭子、运子弹的机会,两枪就把两个敌人全部撂倒,机
关枪哑巴了。战士们严格地遵守着“三不打”的命令:敌人
不到五十米以内不打,不是成群的敌人不打手榴弹,不发动
集团冲锋不用机关枪打,充分发挥了近战威力。一连打垮敌
人七次冲锋,二连打垮敌人五次冲锋。到下午两点左右,我
们已打死打伤敌人八百多人。

下午三点多,敌人将进攻重点转到南宋庄。警备旅那个
连和晋深极大队打得非常顽强。村边围墙被摧毁以后,他们退
到院落里,利用房子同敌人展开肉搏战,又打垮了敌人三次
冲锋。四点左右,敌人迂回到村西边的部队冲进村里。警备
旅那个连突到北宋庄,晋深极大队向南突出包围。南宋庄失
守,敌人对我们的包围困缩小了。二连从西面抽调部队,加
强了北宋庄南面的防御。

战斗进行了八九个小时,村沿工事大部遭到敌炮火的破坏,我伤亡逐渐增多。弹药越来越少,敌人还在不断增援,总兵力约有二千五百多人,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更加激烈的战斗。我们动员全体指战员做好决战的难备,告诉大家,扭转形势和主动权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坚持到天黑就是我们的胜利,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阵地,敌人从哪里打来,就把它从哪里打回去。

下午七点左右,敌人发起了全天以来最猛烈的进攻。不
仅有步兵炮、山炮的响声,而且增加了野炮的轰鸣声。整个村
庄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房屋和树木不停地颤动。炮击之后,
轻、重机关枪象刮风一样吼叫起来。二连的前沿阵地被敌人强
烈的炮火打塌了,战士们撤到村边房屋工事里。敌人在村西
施放了毒气,借着村西南角苇塘的掩护,从被炸开的缺口冲
进衬里,有十多个敌人带着一挺机关枪上了房顶。我立即命
令二连副连长庚治国带一部分人冲上去,先对着房上的敌人
甩手榴弹,然后上房拼刺刀,逐屋进行争夺,硬是把敌人打
了出去。

一连阵地上的争夺战也非常激烈。战士们坚守着房屋工
事,敌人不敢再挺身直冲,就匍匐前进,三次上来都波我们
打退。敌人在这边也施放了毒气弹,乘势冲上来的敌人,再
次被我打垮。天快黑了,敌人还不服输,有一股敌人冲进东
街口。一连连长带着两个班的预备队和一挺机关枪赶来,把
敌人打了出去。连续三次,敌人终未得逞。我指战员在“再
坚持半小时就是我们的天下了”的口号鼓舞下,越战越勇,
而伤亡惨重的敌人已如强努之末,又饿又渴的敌人到衬边井
台推水车弄水喝,被我特等射手打倒了十几个。

晚上八点,我们召集各连和县区的同志开会,讨论布置突
围,决定兵分三路:我和特派员扈俊英带一连两个排,警备
旅一个连和县区武装民兵,掩护群众从东北角向外突围;贺
明同志带二连从西南角向南突围;一连连长吴浚池带一个排,
从一连二连结合部向北突围。突围的时间定在零点四十分,
最后的集合点是定县的赵庄。

天色逐渐昏暗了。战土们一边监视敌人,一边做突围的
准备工作。大家将伤病员抬进地道里,留下医护人员及药
品、给养,封闭地道口并做好伪装。敌人在盲目地打炮,并
围着村子点起了篱火。突围时间到了,我带的一路从东北角
越过墙豁口,向西北方向突围,当精疲力竭的敌人还围着篝火
打盹的时候,我们的队伍静悄悄地拄外走,竟有—个日本
兵唾得迷迷糊糊的,插在我们队伍里跟着走起来。我们发现
以后,就用手榴弹把他砸死了。机关枪射手邬纪斌见路边有
挺机关枪无人看守就捡了起来。当队伍己基本走完的时候,
村北机关枪响起来了。吴连长带的一个排突围时,班长周祁
山去拿敌人的机关枪,不料敌人是背着枪睡觉的,察觉后跳
起来猛扣扳机,四周的敌人也都爬起来进行截击。经过—阵
拼搏,部队才突了出去,吴浚池连长不幸牺牲。二连庄突围中
遭到敌人的机关枪封锁,王国旺连长带突击班向拦截的敌人
掷开了手榴弹,掩护着队伍突了出去,他自己不幸负伤。北
宋庄有个盲人说书先生刘增义,战前动员他转移们坚决不
走,战斗中帮助照料伤员,突围时,侦察员们轮流背他,直
至目的地。

伤亡惨重的敌人,以为我突围的不过是小股部队,大批
主力仍被包围在衬里。第二天天一亮,就对宋庄又发动了猛
烈的进攻。经过长时间的炮击后,进行大规模集团冲锋。从
保定增援来的八百多敌人赶来参战。结果,自己和自己打了
老半天。最后,垂头丧气地拉着一车车尸体撤走.

这次战斗,共打死日军六百余人,打伤三百余人;打死
打伤伪军二百余人。我二十二团阵亡三十二人,负伤四十一
人。事后,敌人自我解嘲地吹嘘说:在东庄消灭,八路主力三
千多人。



宋庄战斗打得日寇集体上吊
2005-8-7 4:05:03


--------------------------------------------------------------------------------


  
  宋庄战斗之惨烈,让12岁就参军的老八路赵勇至今难以忘怀:驻守在村子南面的几十名我军战士没有了工事依仗,不得不到房顶上坚持作战。鬼子涌进村时,战士们与之展开肉搏,吓得一些鬼子腿都在抖;一名日军小队长因迟迟不敢前进,被上级在阵地上当场枪决。灭绝人性的日寇竟然向八路军阵地施放瓦斯毒气。二连副连长于志国率领十几名战士硬是用手榴弹和刺刀把冲上来的日军消灭掉。

  鬼子招数使尽,却始终没能踏入宋庄一步。八路军战士的浴血奋战,不仅打垮了日寇的进攻,还从心理上压垮了敌人。这一仗,八路军的两个连依靠村落工事血战16小时,阵亡32人,负伤41人;而日军伤亡超过1500人,从马垒据点出发增援宋庄的鬼子100多人,生还者仅28人,队长精神崩溃饮弹自尽,7名生还的日军在向东方顶礼膜拜之后,集体上吊自尽;剩余残敌因为苦恼至极,竟互相埋怨,扭打达一个多小时。

  老·兵·档·案

  赵勇,原名赵木森

  1928年11月26日,出生于河北深泽县

  1940年5月16日,加入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二十二团

  1942年,在反日军“五一”大扫荡的宋庄战斗中,二十二团以弱胜强,击毙日酋少将坂本旅团长

  抗战结束后,参加了解放战争

  1950年11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4年,从朝鲜战场回国,到总政治部政治学院学习

  1957年,在空军14航校宣传科任职

  1959年,被打成右派;1985年,中共四川省委为其平反

  1987年,从成都无缝钢管厂离休

  本报记者 周牧 摄影 李杨

  “爸爸,日本鬼子侵入中国后,东北真的有那么多人逃难吗?”这是一位学理工科的女博士在2003年和当过八路军的父亲谈话时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让老父亲赵勇深感震撼。

  “历史不能被遗忘!”记者和老八路赵勇的谈话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满头银丝的赵勇说,为了让下一代不忘抗战历史,他从去年12月28日开始动笔,写下了9000余字的回忆录,讲述当年痛歼日本鬼子的故事。

  他写的《忆抗日战争中1942年“5·1”后一段艰难而辉煌的战斗历程》,详细记录了63年前发生在河北省宋庄的一段抗战经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第七分区第二十二团以一团兵力,歼敌1500余名,击毙日酋少将坂本旅团长。

  参军时还不到12岁

  八路军老战士赵勇身材高大,78岁高龄的他看不出半点老态。他说:“我11个亲人都是被日本鬼子杀死的!我的二姑父与他儿子会武功,日寇逼他俩与鬼子兵搏斗,最后赤手空拳的父子俩被鬼子的刺刀活活挑死!那时我才9岁。”回忆起鬼子的种种暴行,老人的心情仍难以平静。

  “所以,参加八路军是我当时最大的愿望。”1940年5月,赵勇成为了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二十二团战士,当时他还不到12岁。

  由于华北冀中地区处于日军占领区的心脏地带,冀中抗日根据地自然成了日军的心腹大患。1942年5月1日,日军三个师团及两个旅团共计4万余人包围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对位于平汉路以东、沧石路以北、津浦路以西近6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区的8000多个村子进行扫荡。八路军冀中部队不得不化整为零突围作战,赵勇所在的团缩编成5个连,他分到二连。

  白家庄消灭鬼子220人

  1942年5月30日,赵勇所在的二连到达深泽县白家庄时遭遇了日军。“对方是一支上千人的部队,队长叫晋滕。最后,我们消灭了220个日本鬼子,晋滕被击毙。没想到,这一仗竟然成了一场大战的导火线。”

  1942年6月7日,赵勇所在的二十二团一连、二连与八路军冀南军区警备团的几十名战士在无极县和深泽县交界处会合。由于日军对此处有合围之势,团首长决定转移至深泽县以北的宋庄打击敌人。

  宋庄300多户人家分为南北两部,相距不到50米,二十二团两个连一到驻地便开始修筑工事,将路口堵死,把每个院落打通,以房屋为依托,从村里到村外筑起了三道工事,把宋庄变成了防御堡垒。

  赵勇的表哥郝兰贞在一连,是个出色的机枪手。6月9日一大早,赵勇去找郝兰贞,就在此时,警戒哨跑了过来:“村东北发现日军骑兵。”团长左叶立即部署:一连主守北部,二连负责南部。

  “我们后来才知道,哨兵发现的是日军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的警卫部队。他的目的不是袭击宋庄,由于5月30日日寇晋滕部队大败,坂本是去考察打败仗原因的。”赵勇说。

  当时坂本带的步兵部队共300多人,八路军观察哨发现的骑兵是前面30余名手持军刀开路的仪仗队。由于日军未能察觉出有八路军的活动踪迹,于是成就了抗日战争史上我军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宋庄击毙日寇坂本旅团长

  “鬼子离我们越来越近,我握枪的手都渗出了汗,巴不得马上杀个片甲不留!”赵勇回忆说。日军离村庄30米时,连长下令“开火”,毫无准备的日军阵脚大乱。日寇旅团长坂本——这个在京津、河北地区不可一世的日军冀渤区司令官,因头部中弹送了命。

  坂本的部队见指挥官被击毙,立即求援,同时分成两路分别扑向村东和村北。“敌人突击速度很快。我们用手榴弹‘招待’了他们,冲得较猛的敌人全部被消灭。剩下的冒着机枪的扫射,仍冲击我们的阵地。”赵勇清楚地记得,在连续五次冲锋之后,坂本的卫队已伤亡200人以上。但战士们都明白,鬼子的增援部队快要来了。果然,周围几个县的日军部队大举出动了,鬼子认定,胆敢在此处设伏的八路军绝不会是小部队。

  上午10时左右,大批日军向宋庄展开了进攻。“我们原来打算在重创坂本部队后,不再与敌人正面交锋,没想到增援的日军来得如此之快。首长要求我们在第一、二道工事与敌周旋8小时,第三道工事要坚持到天黑,然后突围。”

  上午11时后,八路军的第一道工事被敌人炮火夷为平地。在这危急时刻,特等射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连7班班长李清泽连射7枪,击毙日军7人。二连副连长于志国一枪击毙了500米外的日军机枪手,其他射手也杀死不少敌人。

  从中午12时到下午2时,二十二团又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两端进攻的日军改变了策略,集中优势兵力猛攻宋庄南部。当时战斗之惨烈让赵勇至今难忘,“驻守在南面的是冀南军区警备团的几十个同志。工事已毁,他们不得不转移到院落和房顶上作战。日军涌进村时,战士们挺起刺刀就拼,吓得一些鬼子腿都在抖。”

  日寇施放瓦斯

  随后,敌人又向宋庄北部进攻,灭绝人性的日寇竟然向八路军阵地施放瓦斯毒气,不少战士倒下了。毒雾散后,二连副连长于志国发现一股日军已进了村边的几栋房子,立即率领十几名战士用手榴弹和刺刀把这些鬼子消灭掉。在一连阵地,敌人再次投放瓦斯,并组织突击小队抢上村边的屋顶。经过激烈的搏斗,日军突击小队被八路军的手榴弹打了下去。随着夜幕降临,日寇始终没能踏入宋庄一步。

  当晚7时后,八路军分头突围,一连向北,二连向南。靠着手榴弹开路,二连沿着村边的沟道朝正南一口气跑出6里地,摆脱了日军。一连在穿越鬼子防线时与敌人巡逻哨相遇,鬼子白天打疲劳了,一连很快便突出了重围。

  打得日寇精神崩溃

  这一仗,八路军的两个连依靠村落工事血战16小时,阵亡32人,负伤41人;而日军伤亡超过1500人。这次战斗不仅是抗战史上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还在精神上给日军以重创。从马垒据点出发增援宋庄的鬼子100多人,生还者仅28人,队长精神崩溃饮弹自尽,7名生还的日军在向东方顶礼膜拜后集体上吊自尽;剩余残敌因为苦恼至极,竟互相埋怨,扭打达一个多小时。

  迷信武士道的日军在经历了如此一场战斗之后,不明白八路军一支小部队为何能打胜仗后全身而退!这让他们的狂妄气焰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对此,赵勇说:“八路军战士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侵略者面前创造了奇迹。”



抗日战场之四:宋家庄----日本鬼子的"送死庄"



(2005-07-16 02:51:08)



  ▲闫喜全老人细数老房子上的枪眼。



  ▲《宋家庄战役形势图》



  本报记者 赵永兵 文/图

  现年83岁的闫喜全老人,是抗战时期深泽县宋家庄的老支书。闫老16岁入党、19岁当村支书,党龄已经有67年了。

  在深泽,闫老被称为是宋家庄战役的活档案,至今他还保存着一张1942年6月由宋家庄村民所画的《宋家庄战役形势图》。闫老说,在兵力众寡、武器优劣极为悬殊的条件下,八路军能毙伤日本鬼子1500多人,而自己仅伤亡73人。可以说,宋家庄战役是八路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斗典范,是一次了不起的大胜仗。

  ■军民一心共御外侮

  宋家庄战役,是原冀中七分区二十二团(团长左叶、团总支书记贺明),以两个连的兵力和部分地方武装,抗击了装备精良的近3000日伪军。

  据闫老回忆,宋家庄战役打响前夜,二十二团的总支书记贺明同志为了保护乡亲们,动员他们向村外疏散。但无论怎么劝说,乡亲们都不愿离开部队,纷纷表示要留下来参加备战。最终,除了一些年老有病者和孩子们疏散出去外,大部分群众都主动留了下来。有的帮助部队摘门扇、扛梯子、抬车轮、背树枝设路障,有的协助堵街口、掏枪眼、挖战壕,妇女同志则帮部队烧水、做饭、备军粮……。

  拂晓之前,军民合力建成了从村外到村内、从房上到房下,三道严密的防御工事。

  ■击退敌人40次进攻

  宋家庄战役从1942年6月9日8时,一直进行到次日零时40分。

  上午8时多,在宋家庄附近“扫荡”的日伪军和各据点的敌人把宋家庄重重包围起来。天近中午,西面无极和东面饶阳、安平的日伪军不断增援,敌人最后兵力增到近3000人。

  晚7时,日军发起全天以来最猛烈的攻击,各式炮弹在阵地爆炸,宋家庄成了一片火海。日军连续发起多次冲锋,并借毒气掩护爬到围墙根,八路军战土则忍着毒气,用枪托、刺刀、手榴弹砸扒墙敌人的手和脑袋,日伪军投的手榴弹冒着烟,又被战士们很快扔出去。日伪军成群爬来时,战士们就用大手雷投过墙外,日军一片片被炸死。战斗进行到天黑,我军共击退日军40余次进攻。

  ■“送死庄”里草木皆兵

  战斗进行到次日零时40分,天空下起了毛毛雨,我军开始分两路突围。半小时后,八路军在田野里放出了突围成功的“起花”。

  日军以为不过是走了一些零星散兵,一到天亮,便合围向村里猛攻,他们射出的枪弹四处乱飞,竟被彼此误认为我军还击,就互相射击起来,自伤了大几十人。

  据说,敌人正在村里搜索时,忽听院子里呼啦呼啦直响,敌人误认是我军的伏兵,于是手榴弹、机关枪一阵狂打,等没了动静进去一看,只见到被击毙的七八只带着锁链的山羊———日本鬼子被吓得草木皆兵。

  据不完全统计,宋家庄战役共打死打伤日军1500多人,其中包括日军赫赫有名的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少将军衔)。据说敌人后来搬运尸体搬到半夜都没搬完,以至于日军后来提起宋家庄,就说那是“送死庄”。

  ■布满枪眼的老房子

  “二十二团的指挥部在这儿,坂本就是在这儿被打死的……。”闫老手指《宋家庄战役形势图》向记者讲述完宋家庄战役的经过之后,又带着记者来到一座遍布枪眼的老房子前。

  闫老说,早些年这样的老房子到处都是,对着《宋家庄战役形势图》能讲出那场战役的人也还有好几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现在能够见证这场战役的,就剩下村东北角上的这座遍布枪眼的老房子,和他手中的那张《宋家庄战役形势图》。

  闫老说,前几年村里大规模拆除老房子时,他曾向有关部门建议保护这些老房子,自己再把《宋家庄战役形势图》捐出来,建个纪念馆什么的,但始终也没有回音。闫老很担心,如果这座惟一的老房子再不加以保护,说不定三五年过后,宋家庄战役的痕迹可能真的就无处可寻了。



  深泽宋家庄

战场地址:河北深泽县宋家庄

  作战时间:1942年6月9日—10日

  参战部队:冀中七分区二十二团(团长左叶、团总支书记贺明)

  作战成果:打死打伤日军1500多人,击毙日军赫赫有名的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少将军衔)。

  战役评价:八路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

中国百科大全书(智慧藏)

全文贴不上来. 提供部分信息,有兴趣者可通过搜索引擎查找.

中国百科大全书(智慧藏)

【中文詞條】冀中區“五一”反“掃蕩”

【作  者】高存信 費國柱 張子申


中国关内战场的日本陆军独立旅团

作者黄力民

  “二战”后期的日本陆军地面师团有甲、乙、丙、丁四种编制类型,甲、乙种师团辖3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长为陆军大佐军衔;丙、丁种师团辖2个步兵旅团,步兵旅团长为陆军少将或大佐军衔。与师团辖步兵旅团不同,“独立旅团”是具有独立编制但规模小于师团的战术兵团,相类似的还有“独立警备队”等编制。独立旅团受军司令部指挥,或直属方面军司令部,旅团长为陆军少将军衔。本文就“七七”事变后投入中国关内战场的日本陆军独立旅团基本情况进行梳理,订正了一些常见的讹误。

  一、独立混成旅团

  日本陆军在战前即有“独立混成旅团”编制:1934年编成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与独立混成第11旅团。

  1.独立混成第1旅团,1934年3月在日本国内编成,辖独立步兵第1联队及特种部队,当年编入关东军轮值。“七七”事变爆发后,7月11日日本内阁正式通过向中国派兵的决定,独立混成第1旅团奉命调往平津地区入列中国驻屯军,旅团长酒井镐次、安冈正臣,参加攻占北平作战。8月16日起隶属新组建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参加攻占大同。调回关东军后于1938年8月撤销。

  2.独立混成第11旅团,1934年10月在日本国内编成,辖独立步兵第11、12联队及特种部队,当年入列关东军轮值。“七七”事变爆发后,7月11日日本内阁正式通过向中国派兵的决定,从关东军调往平津地区入列中国驻屯军,旅团长铃木重康,参加攻占北平、南口作战。1937年9月30日扩编为第26师团,资料[1]第5页“9月3日改归第26师团指挥”系误解。

  1938年2月形成“独立混成旅团”的定制,独立混成旅团成为兵员、火力仅次于师团、有固定编制的基本作战单位。

  独立混成旅团一般辖5个独立步兵大队(亦有辖4或6个独立步兵大队者),旅团属特种部队包括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部分独立混成旅团有大队属炮兵。极少数独立混成旅团之下有独立步兵联队编制,例如1941年11月南方军初组建时直辖独立混成第21旅团,其下属是独立步兵第170联队。

  3.独立混成第1旅团(二次),1939年7月在河北另组,直属华北方面军驻防邯郸,历任旅团长谷口吴朗、铃木贞次、小松崎力雄,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定县缴械。

  4.独立混成第2旅团,1938年2月在北平地区编成,隶属驻蒙军驻防张家口,历任旅团长常冈寛治、上野龟甫、阿部规秀(1939年11月击毙)、人见与一、真野五郎、松浦丰一、渡辺渡、汤野川龙郎。“八一五”后随驻蒙军司令部退至平津地区,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沙河镇缴械。

  5.独立混成第3旅团,1938年2月在北平地区编成,历任旅团长佐佐木到一、柳下重治、吉泽忠男、长野佑一郎、毛利末广、小原一明、山田三郎。在第1军序列内参加1938年徐州会战,后驻防山西崞县(今原平),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崞县缴械。

  6.独立混成第4旅团,1938年2月在河北编成隶属第1军,1938年参加徐州会战,后驻防山西,担任正太铁路警备。1943年5月在山西扩编为第62师团,历任旅团长河村董、百武晴吉、片山省太郎、津田美武、中島德太郎。

  7.独立混成第5旅团,1938年2月在天津编成隶属第2军,历任旅团长秦雅尚、秋山义兑、关原六、内田银之助、长野荣二。1938年参加徐州会战,后隶属第12军驻防青岛,日本战败投降后在青岛缴械。

  8.独立混成第6旅团,1939年1月在山东莒县编成后就地驻防,隶属第12军,1943年5月撤销番号,部队参与组建第62、63师团。历任旅团长土屋兵马、山田铁二郎、盘井虎二郎、奥村半二。

  9.独立混成第7旅团,1939年1月在天津编成,直属华北方面军,驻山东惠民,1944年3月在第12军参加豫中会战,7月在河南扩编为第115师团。历任旅团长水原义重、稻川直卫、林芳太郎、秋山义隆、多贺哲四郎。

  10.独立混成第8旅团,1939年1月在石家庄编成直属华北方面军,驻防古北口,历任旅团长瀬川四郎、水原义重、吉田峰太郎、竹内安守。日本战败投降后在石匣镇缴械。

  11.独立混成第9旅团,1939年1月在山西编成,隶属第1军驻太原,后直属华北方面军驻防大沽,1941年4月在第1军序列参加中条山会战,12月在第11军序列参加第3次长沙会战,1944年3月在第12军序列参加豫中会战,1945年直属华北方面军,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天津缴械。历任旅团长越生虎之助、麦仓俊三郎、池上贤吉、岩永汪、雨宫巽、藤冈武雄、的野宪三郎。

  12.独立混成第10旅团,1939年1月在济南编成,隶属第12军驻邹县,1942年2月在泰安扩编为第59师团。历任旅团长水野信、河田槌太郎、大熊貞雄。

  13.独立混成第11旅团(二次),1939年1月在浙江另组,直属华中派遣军驻嘉兴,后隶第13军,1942年2月在苏州扩编为第60师团。历任旅团长富士井末吉、高桥重三、堤三树男。

  14.独立混成第12旅团,1939年1月在苏州编成,直属华中派遣军驻泰县,后隶第13军,1943年5月在扬州扩编为第64师团。历任旅团长丸山定、南部襄吉。

  15.独立混成第13旅团,1939年1月在淮南编成,直属华中派遣军驻庐州,1943年5月在庐州扩编为第65师团。历任旅团长尾崎义春、山村治雄、赤鹿理、早渕四郎。

  16.独立混成第14旅团,1939年1月在九江编成,隶属第11军驻九江,1942年2月在九江扩编为第68师团。历任旅团长藤堂高英(1940年6月击毙)、中山惇、吉川喜芳。

  17.独立混成第15旅团,1939年7月在北平编成,直属华北方面军驻防北平,1943年5月在北平扩编为第63师团。历任旅团长南云亲一郎、长谷川美代治、田中勤、田中信男。

  18.独立混成第16旅团,1939年11月在山西汾阳编成,隶属第1军,1941年4月参加中条山会战,1942年2月在汾阳扩编为第69师团。历任旅团长村井俊雄、若松平治。

  19.独立混成第17旅团,1939年11月在上海编成,隶属第13军驻松江,1943年4-5月隶属第11军参加鄂西会战,后直属第6方面军,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岳阳缴械。历任旅团长长谷川正宪、楠山秀吉、田上八郎、高品彪、岸川健一、谷实夫。

  20.独立混成第18旅团,1939年11月在江西安义编成,隶属第11军驻九江地区,1942年2月在湖北应城扩编为第58师团。历任旅团长萱岛高、堤不夹贵。

  21.独立混成第19旅团,1940年12月在汕头编成,编入华南方面军,后隶第23军,驻防潮州地区,1945年2月在汕头撤销,部队并入新组建的第129、130师团。历任旅团长远藤春山、松井贯一、中村次喜藏、近藤新八。

  22.独立混成第20旅团,1940年12月在上海编成编入第11军,辖4个独立步兵大队,驻防南昌地区。1941年参加上高会战,后隶属第13军,1942年2月在宁波扩编第70师团。历任旅团长池田直三、野副昌徳。

  23.独立混成第22旅团,1942年12月在广东编成,入列第23军,旅团长長米山米鹿,驻防广东中山,1944年8月参加桂柳会战,后隶属第11军,日本战败投降后从广西全县撤至湖北武穴缴械。

  24.独立混成第23旅团,1943年1月在台湾编成,辖6个独立步兵大队,登陆雷州半岛编入第23军,1944年8月参加桂柳会战,日本战败投降后在佛山缴械。历任旅团长长渡左近、下河辺宪二。

  25.独立混成第62旅团,1944年7月以第13军乙支队在福州编成,辖6个独立步兵大队,历任旅团长长岭喜一、安藤忠雄。1945年2月隶属第6军,5月从福州退缩至松江,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松江缴械。

  按:[1]第197页“独立混成第62旅团1945年2月25日以乙支队为基干在福州编成”,[5]第228页独立混成第62旅团“2月1日编成”,按独立混成旅团番号顺序该时间显然不对,依[2] 独立混成第62旅团应是1944年7月10日编成;[3]记载长岭喜一6月10日死于任上,但[7]没有记录,[8]9月17日第2版有中国战区杭州厦门区受降主官顾祝同召见第133师团长野地嘉平、独立混成第62旅团长长岭喜一等。

  26.独立混成第81旅团,1945年2月以第1野战补充队在湖南湘潭编成,隶属第20军驻防,历任旅团长森村经太郎、专田盛寿,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株洲缴械。

  27.独立混成第82旅团,1945年2月以第2野战补充队在湖南株洲编成后驻防,历任旅团长横山臣平、樱庭子郎,后隶属第20军,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湖南新墙河缴械。

  28.独立混成第83旅团,1945年2月以第5野战补充队在汉口编成后驻防,旅团长田盐鼎三,后直属第6方面军,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湖北黄陂缴械。

  29.独立混成第84旅团,1945年2月以第9野战补充队在九江编成就地驻防,旅团长中尾小六,直属第6方面军,日本战败投降后在九江缴械。

  

  30.独立混成第85旅团,1945年2月以第10野战补充队在应城编成就地驻防,旅团长松井节,直属第6方面军,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应城缴械。

  31.独立混成第86旅团,1945年2月在湖南宝庆编成,隶属第20军,旅团长上野原吉,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湖北嘉鱼缴械。

  32.独立混成第87旅团,1945年2月在湖南郴州编成,隶属第11军,旅团长小山义巳,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江西都昌缴械。

  33.独立混成第88旅团,1945年2月在广西全县编成,隶属第11军,旅团长皆藤喜代志,“八一五”后从广西全县退缩至湖北金口,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湖北金口缴械

  34.独立混成第89旅团,1945年2月以甲支队在温州编成,旅团长梨冈寿男,6月从温州退缩至奉化,隶属第6军,远东战役发起后调上海,日本战败投降后在上海缴械。

  35.独立混成第90旅团,1945年2月以第4野战补充队在扬州编成,旅团长山本源右卫门,隶属第13军,日本战败投降后在镇江缴械。

  36.独立混成第91旅团,1945年2月以第11野战补充队在宁波编成,历任旅团长岩本高次、宇野节,隶属第6军,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杭州、慈溪缴械。

  37.独立混成第92旅团,1945年2月以第12野战补充队在大同编成,旅团长瓦田隆根,后转隶第13军,1945年老河口作战时从上海地区调河南担任警备,日本战败投降后在郾城缴械。

  日本陆军自1934年组建独立混成第1、11旅团始,战争期间组建(含重组、另组)独立混成第1-136旅团(内有12个缺号即:41、42、63、68、74、93、94、99、104、106、110、111),其中投入中国关内战场37个,占29.4%;有25个独立混成旅团扩编改制为师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首次)撤销,其中中国关内战场15个;独立混成第47、48旅团在中太平洋覆没,独立混成第44旅团在冲绳岛覆没,独立混成第21旅团南太平洋覆没均撤销番号,战败投降时日本陆军有96个独立混成旅团其中中国关内战场22个占22.9%。

  二、混成旅团

  “混成旅团”有临时编组与非临时编组两种。

  1、从已有部队抽调单位与人员临时编组、任务完毕归还建制的混成旅团:

  日本陆军在战前即有“混成旅团”的编制,例如“九一八”事变时从朝鲜抽调第20师团的第77、78步兵联队与炮、骑、工、辎部队组成“混成第39旅团”侵入中国东北;“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有“混成第24旅团”于2月初在吴淞口登陆参战,4月底回国归建。“混成第24旅团”的组成是:从第12师团4个联队各抽调1个步兵大队配属特种部队,由第24旅团司令部担任指挥。

  “七七”事变爆发后,7月底从关东军抽调第1师团第2旅团部队组成“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本多政材,入关内支援中国驻屯军。以后又抽调第2师团部队组成“混成第15旅团” 支援中国驻屯军,旅团长筱原诚一郎。8月16日起两旅团均隶属新成立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参加太原会战。

  1938年5月,从关东军抽调第2师团部队组成“混成第3旅团”,旅团长田村原一,又抽调第17师团部队组成“混成第13旅团”,旅团长森田范正,进入关内投入徐州会战([4]第755页)。6月这些部队归建关东军。

  近卫混成旅团,1939年11月由本土近卫师团抽调近卫步兵第1旅团(辖近卫步兵第1、2联队)并配属特种部队组成,旅团长樱田武,入列第21军参加11月桂南会战。1940年7月近卫师团本体从日本登陆钦州湾,近卫混成旅团归还建制(注:近卫师团于1941年7月调往南方军新组建的第25军,以后在其改三单位制时近卫步兵第1旅团及近卫步兵第1、2联队被抽出调回日本,仍称近卫混成旅团。1943年5月近卫混成旅团扩编为近卫第1师团,嗣后第25军近卫师团改称近卫第2师团)。

  1940年4-6月枣宜会战时,在第11军序列有“临时混成第101旅团”([4]第1007页)参战。

  1942年5月浙赣会战时,由中国派遣军组建、第13军指挥的“河野、小薗江、原田混成旅团”([4]第1187页)参战。

  这些混成旅团的组建有的通过日军参谋本部或大本营发布如混成第24旅团,有的则在某支部队范围内组建如河野、小薗江、原田混成旅团。但任务完毕后都归还建制,日本战史资料[2]不收录其资料。按以后的规则混成旅团似应称“支队”,与支队相比也可能有兵力与合成程度的差别(参见[9])。

  2、战争期间曾有8个非临时编组的混成旅团,即第1、2、3、4混成旅团,台湾混成旅团、桦太(南库页岛)混成旅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仰光混成旅团,日本战史资料[2]对此有正式记载,在“八一五”前这8个旅团均已改制。其中投入中国关内战场的混成旅团是:

  中国驻屯混成旅团,战争前中国驻屯军辖有中国驻屯步兵旅团,1937年7月下旬参加攻占北平,8月31日改编为中国驻屯混成旅团,历任旅团长河边正三、山下奉文。1938年2月改编为中国驻屯兵团,隶属华北方面军,1938年6月扩编为第27师团。

  台湾混成旅团,1937年9月原台湾守备队改称,1937年以重藤支队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2月以波田支队调中国,后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台湾混成旅团本体正式隶属第21军,2月攻占海南岛、参加1939年11月桂南会战,曾任旅团长波田重一、饭田祥二郎、盐田定七、中川広。1940年11月台湾混成旅团在海南岛扩编为第48师团。

  三、独立步兵旅团

  “独立步兵旅团”编制始于1944年初。一个独立步兵旅团辖4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属特种部队不含炮兵,旅团长陆军少将军衔。战争期间组建独立步兵第1-14旅团,全部在中国派遣军序列,其中独立步兵第3、4、9旅团后扩编改制为丁种师团。

  独立步兵第1旅团,1944年2月25日在滋阳(今兖州)编成,编入第12军;1944年1月隶属第43军,历任旅团长宫下健一郎、浅见敏彦,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张店缴械。

  独立步兵第2旅团,1944年2月25日在正定编成,编入华北方面军直辖,历任旅团长柳川贞一、服部直臣,日本战败投降后在石门缴械。

  独立步兵第3旅团,1944年2月25日在汾阳编成,编入第1军;旅团长中代丰次郎,1944年7月在山西扩编为第114师团。

  独立步兵第4旅团,1944年2月在济南编成,编入第12军,旅团长铃木启久,1944年7月扩编为第117师团。

  独立步兵第5旅团,1944年1月在宜昌编成,4月移驻沙市,先后编入第11军、第34军;后直属第6方面军,历任旅团长野地嘉平、村上宗治,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湖北仙桃缴械。

  独立步兵第6旅团,1944年1月在南京编成隶属第13军,担任长江湖口至芜湖警备,历任旅团长多田保、门胁干卫,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安庆缴械。

  独立步兵第7旅团,1944年1月在安庆编成,先后编入第11军、第34军;后直属第6方面军,历任旅团长松野尾胜明、生田寅雄,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江西吴城缴械。

  独立步兵第8旅团,1944年2月编成(注:[5]称在日本国内编成,3月至5月到达中国,尚无其它资料佐证,待考),编入第23军驻防广东,历任旅团长松井真二、加藤章([1]第169页两人次序颠倒),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广州缴械。

  独立步兵第9旅团,1944年2月编成(注:[5]称在日本国内编成,3月到达中国,尚无其它资料佐证,待考)入列第12军,旅团长长岭喜一。1944年3月参加豫中会战,后转隶第1军,1944年7月在山西扩编为第118师团。

  独立步兵第10旅团,1944年2月20日在阳泉编成,旅团长板津直俊,编入第1军,担任正太铁路警备。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太原缴械。

  独立步兵第11旅团,1944年2月在信阳编成,编入第11军,后直属第6方面军,历任旅团长宫下文夫、加藤胜藏,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湖北孝感缴械。

  独立步兵第12旅团,1944年2月在咸宁编成,先后编入第11军、第34军,后直属第6方面军,历任旅团长村田孝生、安永笃次郎,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湖北咸宁缴械。

  独立步兵第13旅团,1944年2月在广东编成,隶属第23军,历任旅团长落合松二郎、川上让,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广州缴械。

  独立步兵第14旅团,1944年3月5日在潞安编成驻防,隶属第1军,历任旅团长吉川喜芳、元泉馨,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山西沁县缴械。

  四、骑兵旅团

  “七七”事变前有日本陆军有骑兵第1、2、3、4旅团,但并非独立编制而是分别配属在近卫、第1、8、3师团([2]),战争期间作为独立单位投入战场:

  骑兵第1旅团,1938年7月从关东军调华北方面军,旅团长片桐茂。后隶属驻蒙军,曾与骑兵第4旅团合组为骑兵集团,1942年11月作为骑兵集团主力改制扩编为战车第3师团。

  骑兵第4旅团,1907年组建,1938年7月从关东军调华北方面军,与骑兵第1旅团合组为骑兵集团隶属驻蒙军。在第11军序列参加1939年4月随枣会战,在第1军序列参加1941年4月中条山会战,1942年12月转隶第12军,参加1944年3月豫中会战、1945年3月老河口作战。曾任旅团长小岛吉藏、佐久间为人、小仓达次、小原一明、藤田茂、加藤源之助,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河南归德缴械。“八一五”时日本陆军仅有此一个骑兵旅团。

  五、野战重炮兵旅团

  资料[2]记载有野战重炮兵第1、2、3、5、6旅团司令部,“七七”事变前野战重炮兵第1、2、3、4旅团并非独立编制而是分别配属在第3、12、1、近卫师团,

  战争前期野战重炮兵第1、2、5、6旅团曾作为领率机关投入中国关内战场:

  野战重炮兵第1旅团,1937年8月调华北,隶属第1军,辖野炮兵第3联队、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野战重炮兵第3联队。1938年在第2军序列参加徐州会战([4]第753页),9月调入新组建的第21军。

  野战重炮兵第2旅团,1937年8月调华北,辖野炮兵第24联队、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野战重炮兵第5联队、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1938年在第1军序列参加徐州会战,后直属华北方面军,历任旅团长前田治、平田健吉、木谷资俊。

  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1937年9月编入上海派遣军,在第2军序列参加武汉会战,后直属华中派遣军,旅团长内山英太郎。

  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1937年8月调华北,隶属第2军,旅团长澄田赉四郎,辖野战重炮兵第13联队、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1937年11月调淞沪战场编入第10军序列,后直属华中派遣军。1938年7月在第11军序列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2月参加南昌会战,期间辖野战重炮兵第10联队、野战重炮兵第13联队、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独立山炮兵第11联队([4]第927页)。1939年4月参加随枣会战([4]第945页)。

  资料[4]在1940年后未见有野战重炮兵旅团作战的记录,但有其下辖的炮兵联队作战记录。资料[3]1941年12月7日日军序列完全没有野战重炮兵旅团的编制,但在中国派遣军序列有“第1炮兵司令部”,辖重炮兵第1联队、独立山炮兵第10联队。资料[2、3]关于“八一五”时日本陆军序列没有野战重炮兵旅团的番号。资料[1、5]1939年9月中国派遣军组建时仅有华北方面军直辖野战重炮兵第2旅团与第11军辖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其后没有野战重炮兵旅团的编制。

  六、其他旅团

  “八一五”时日本陆军地面部队还有2个步兵旅团(即不在师团编成内而投入战场)、9个独立坦克旅团、1个机动旅团、2个海上机动旅团、3个警备旅团,这些均未投入中国关内战场。

  1945年5月曾编组关东军东宁旅团,7月改制为独立混成第132旅团。

  七、独立警备队

  “独立警备队”编制辖6个独立警备步兵大队和1个作业队,员额约5000人,野战能力低于独立步兵旅团,司令官陆军少将军衔。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只在中国派遣军序列编组有独立警备队。自1945年2月底始,为配合“本土决战”陆续编组了第1~7、9~14独立警备队。

  第1独立警备队,3月28日在南京编成入列第13军,担任南京地区警备,司令官有富治郎少将,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滁州缴械。

  第2独立警备队,4月30日在长沙编成入列第20军,司令官冈岛重敏少将,日本战败投降后在长沙缴械。

  第3独立警备队,3月30日在北平编成入列华北方面军,担任北平警备,司令官古贺龙一,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北平附近缴械。

  第4独立警备队,3月30日在大同编成入列驻蒙军就地驻防,司令官坂本吉太郎,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大同附近缴械。。

  第5独立警备队,3月30日在运城编成,编入第1军。历任司令官佐久间盛一、原田新一(注:佐久间盛一调任东部军管区附,[1、5]所载有错),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山西汤原缴械。

  第6独立警备队,3月30日在新乡编成,编入第12军就地驻防,司令官饭田雅雄,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新乡缴械。

  第7独立警备队,3月30日在保定编成驻防,编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胜实,日本战败投降后在保定缴械。

  第9独立警备队,5月30日在济南编成驻防,编入第43军,司令官石川忠夫,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济南缴械

  第10独立警备队,5月30日在郑州编成,先后编入第43军、第12军;司令官星善太郎(时为大佐后晋升少将),日本战败投降后在郑州缴械。

  第11独立警备队,5月30日在滋阳编成,编入第43军,司令官窪田武二郎,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滋阳缴械。

  第12独立警备队,5月20日在青岛编成就地驻防,先后编入第12军、第43军;司令官泷本一麿,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坊子缴械。

  第13独立警备队,5月30日在郾城(今许昌)编成,编入第12军;司令官吉武秀人,日本战败投降后在郾城缴械。

  第14独立警备队,5月30日在邓县编成,编入第12军。司令官大井川八郎,日本战败投降后在郾城缴械。

  另:1939年2月日军攻占海南岛后,7月在第21军序列组建第1独立步兵队,担任海南岛警备,是相当于独立混成旅团的单位。第1独立步兵队队长马渊久之助大佐,辖独立步兵第66-71大队及独立炮兵队、独立工兵队。1942年11月撤销,所属部队参与组建第23军下辖香港防卫队与独立混成第22旅团。

  注释

  [1]耿成宽、韦显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春秋出版社1987

  [2]日本东亚战史研究部-日本陆军 ,

  http://www1.odn.ne.jp/tobu7757/J_wsd/armydate/data/

  [3] 《日本陆海军事典》http://homepage1.nifty.com/kitabatake/rikukaiguntop.html

  [4]郭汝瑰等,《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5]李惠等,《侵华日军序列沿革》,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6]日本防卫厅,《昭和二十年的中国派遣军》,天津市政协译,中华书局1982年

  [7] 张子申等,《走向神社的哀歌》,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

  [8]《中央日报》(重庆),1945年

  [9] 黄力民,《中国战区接受投降的日本陆海军单位与人数考订》,载《民国档案》2005年第3期



1942年8月8日《解放日报》报道原文

【新华社晋察冀六日电】在这次冀中空前激烈的反扫荡反清剿斗争中,我军部队在险恶形势下,在据点如麻,公路纵横的平原上,无比顽强的坚持作战,创立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战绩,兹择其重要之战斗如下:

(一)五月十三日,我们两个连,埋伏在无极城外八里的小吕。
王村敌加道大队长,带领着四五百骑兵步兵,保卫伪正定道尹和所属八个伪县长,组成的视察团,到这一带所谓的“确保区”来视察,结果落入了我们的伏击网,我指挥员命令战士在还没有被敌人发觉之前,不准打枪,不准有任何动静,所以我们在敌进入火力圈后,轻机枪掷弹筒始猛烈齐发,向敌射击。伪道尹当时送命,加道大队长腿部中弹,骑兵中队长亦被我击毙,敌人一百八十多附洋马六十余匹,静静地仰伏在麦地里。可是我们没有一个受伤的,在四十五分钟内,结束战斗就退走了。这是用少数兵力对敌人优势兵力,沉着指挥,灵活作战可得胜利的一个战例。

(二)六月四日,还是我们这些英勇无双的连队,又在黑贵子(无极西北)坚决打击敌人的围攻,白天部队不撤去,便决定和敌人开火。敌人约有兵力五百余,附带野炮一门,钢炮一门,迫击炮一门,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八挺,掷弹筒八个,从四面八方团团围住村庄,战斗于上午十一点钟展开,敌人在大炮的掩护下,逐渐缩小其包围圈,但我军沉着应战,等敌人接近我房屋工事时,即猛掷手榴弹。敌人曾从村的东口冲进八次,可是到了我第二道防线,又被打出。东北口敌人,亦一连冲了十几次,都未得逞。敌人恼羞成怒,便在东南、西南三处放毒气,我军因有防毒准备,敌之毒气失去效用,敌见此计不逞,又陆续增援,于天黑时有二百余人,冲进西南村边沿,并登上房屋。我们的战士,坚守着每一房屋血战。接着敌用火攻,进攻一房屋点燃一处。民房西面,火光冲天,都点着了。最后我军坚持南北街的阵地,敌不能再逼,到午夜十一点,我军即突围撤出,而敌人不知,仍继续向南北街乱放枪炮一直打到天明才停。在整天十二小时的战斗中,打死敌人小队长两名,敌死伤二百五十余名。

(三)六月九日拂晓,我们两个连,从某地转移到宋家庄(深泽东北十五里)筑好四道工事后,才进行休息。上午九时一刻,敌坂本旅团长组成的伪参观团,从冶庄头(宋家庄北)经宋家庄东面到白庄(宋家庄东南),前面有卅九个日本骑兵开道,都手执军刀,后面有一支神气洋洋的卫队(约二个步兵中队三百余人)完全崭新武器,他们没有发现宋家庄驻有我们的部队,竟大胆的从村东卅米远处经过,我们发觉了这里头有敌人的高级军官,便突然瞄准开火,时我一挺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三个掷弹筒集中火力向敌人射击,掷弹筒在坂本旅团长身旁炸开,炸裂了他的头颅。敌人的骑兵及参观团,都被消灭。接着坂本的卫队,分东西两面直扑上来,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冲锋,一班完结,另一班又上来。最后打得他只剩下五十余人。但这时各路增援敌人从深泽、无极、定县、饶阳、藁城等各据点出动来援,合计兵力不下二千五百人,于是包围了宋家庄。村南也接上了火线,四面都是枪声炮声,我们预计在第一第二道防线可坚守八小时,第三道防线可坚守到天黑,结果在战士的英勇作战下,都实现了计划。下午三点至五点,是敌人最疯狂的时候,我军放弃宋家庄南面,因我第一第二道防线,都被炮火轰平,我即守村庄第三道防线。至黄昏时,敌人冲锋达三十几次,但我军运用近战战术,用手榴弹予冲到前面的敌人很大杀伤。把他打出村去。天黑以后,敌人停止进攻,却密密包围起来。防我突围,并在周围堆火,照耀通明,并乱放鞭炮,迷惑我军,企图包围到一定时候,就把我们消灭。晚十点,我军集结完毕,部署突围,随即分散从各方面突出,一场恶战,至此才告结束。当突围中,我军用刺刀冲杀,曾缴获两挺轻机枪。这场恶烈的战斗,我军以两个连的兵力,抗击敌人二千五百人,敌人的武器,有火炮五、六门,掷弹筒三四十个,并曾施放毒气,但我们一直坚持了十四个钟头,打死敌人坂本旅团长以下六百余,打死敌参观团三名,打死敌人三百余,连同伪军的伤亡,合计不下一千二百名,我方共伤亡七十三人(内连级干部阵亡四人)。在弹药的消耗上,我军打掉步机枪弹六百多发,手榴弹二千九百三十个。(原载1942年8月8日《解放日报》)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奎松的文章名为>,有兴趣的朋友可通过搜索引擎查找。

所有跟帖: 

版主可把下面的贴子删掉,全文我已贴出来了. -147140- 给 14714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2/2005 postreply 15:13:24

平行关出名是因为是中国军队第一个胜仗 -cavebear- 给 cavebear 发送悄悄话 cavebear 的博客首页 (709 bytes) () 11/02/2005 postreply 17:27:49

小bear,并没有人"用对方(日美)的伤亡数字为权威" -147140- 给 147140 发送悄悄话 (510 bytes) () 11/02/2005 postreply 17:55:54

您辛辛苦苦编了一堆,累么?? -澳贼- 给 澳贼 发送悄悄话 澳贼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2/2005 postreply 18:41:23

都什么阿? -sobe- 给 sobe 发送悄悄话 (267 bytes) () 11/03/2005 postreply 01:42:29

你TMD侃了半天,不是也得承认宋庄战斗是以八路军的胜利为结局 -17271- 给 1727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2/2005 postreply 19:33:11

不知所云,不过只是数字不准确,和吹有关系么 -店老板- 给 店老板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3/2005 postreply 07:05:30

哈哈哈 -2072- 给 2072 发送悄悄话 (54 bytes) () 11/03/2005 postreply 10:30:15

共产党就会编瞎话骗人 -20397- 给 20397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3/2005 postreply 07:16:08

连日军中“支队”的编制是什么级别也不之道就敢出来写文章阿 -210121- 给 21012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3/2005 postreply 18:20:49

写的跟小说一样,文笔不错,但不知所云,回家去吃饭吧 -2443- 给 244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3/2005 postreply 20:49:16

1200的标准误差是346。 -24211- 给 2421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3/2005 postreply 21:50:32

有点吹毛求疵,还花了那么大的功夫,什么都没证明呀,嘻嘻嘻~~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4/2005 postreply 00:02:53

鸡毛蒜皮的,还花了那么大的功夫,什么都没证明呀,嘻嘻嘻~~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4/2005 postreply 00:04:2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