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转业回到呼和浩特。同期转业的部队干部里,大多数都到了小县城,他应该算很理想了:分配到了省会城市,解决了两地分居。嫂子是独生女,父亲早亡,和母亲相依为命。所以哥哥一直奉养岳母,一起生活。1965年有了一个儿子,之后又有了一个女儿。日子虽然谈不上多么富足,还是和美幸福。
哥哥从小在外,达斡尔语不会讲也听不懂。但是哥哥后来在家就讲达斡尔语,磕磕巴巴,南腔北调,大家笑话,全不在乎。我是全都能听懂,可是讲起来总归笨笨的,觉得很伤自尊,干脆不讲。到后来,他倒是越说越熟练,我可是难能开口了。惭愧!
此时,1965年我爸爸转业回东北,我们见面就不那么容易了。
哥哥的第一个单位好像是内蒙古商业储运公司,当工会主席。后来在商业系统又转过几个岗位,不是很清楚了。
文革初期,有那么一个父亲,大哥也不能幸免。虽说斗一个小干部油水不大,但是陪着大牛鬼蛇神撅屁股带高帽总少不了他。好在后来的日子平静了许多。1970年,我还回过一次呼和浩特,就住在哥哥家一个多月。那时他的岳母已经去世,他们一家四口睡炕上,我在对面窗下搭了一张床。临睡前,躺在床上聊天,好像回到过去的日子。
文革后,大哥被委以重任,开始当总经理,应该是八十年代后期还主持建设了当年呼和浩特最豪华的饭店“巴彦塔拉”饭店(现如今相比许多高档的大饭店寒酸多了)。
1992年,大哥退休了。当时国企改革,尤其商业系统最不景气。一个五十年代的志愿军老兵、六十年代的转业军人、好赖还戴过七品乌纱的企业领导,退休工资只有区区几百元,整个九十年代都没有改善过。
有几年,转复军人成了各地“维稳”的重点之一。呼和浩特也不例外,大批转服军人到自治区政府请愿,要求改善待遇,大哥哥居然带头在前面!我听说后打电话劝他想开些,那么大年纪还往前冲个什么劲啊!忘了挨整的滋味啦?可是他就是不服。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人倔还不服老。嫂子告诉我,哥哥喜欢还骑着自行车到处跑。经常后座还带着嫂子。有一次冬天下雪天冷路滑,连人带车摔倒了,老老实实推着走吧?不行!还要骑,并且坚持嫂子再坐上去。嫂子哪敢再坐上去受二遍苦,遭二茬罪?好么,你不坐,我就站在原地不走。那年他已经快80啦!
这几年,内蒙古财政状况不错,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一涨再涨,转业军人待遇也提高了,作为所剩无几的志愿军老兵,也得到了政府更多的照顾。一对儿女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孙男孙女都在美国、加拿大读大学。大哥哥总算没什么可操心的了!
心宽体就胖,大哥哥胖了,原来瘦瘦的脸有肉了,把这个年纪该有的皱纹都填满了,红光满面的,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不止。
这个春节给他电话拜年,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迟滞,但依然熟悉清晰。听着心里就暖暖的。侄女还拍了张哥哥打乒乓球的照片微信过来,风采依旧,哪像一个耄耋老人啊。
今年83岁的大哥哥,他是我在中国最亲的亲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