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克勒的怀旧金曲

来源: robato 2015-02-03 16:11:4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998 bytes)

 

老克勒的《怀旧金曲》
2014-11-09 在这里,看懂上海 看懂上海
查理林与王奕贤二位先生,于1992年创建了东方广播电台“怀旧金曲”节目。林先生的沪语相当标准、悦耳,一句“大家好!我是香港的查理林”,更是至今被上海滩的乐迷们奉为经典。那么,这位老先生是谁?他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要讲“老克勒”查理林,一定要介绍一下现在上海小年轻,已经有点陌生的节目《怀旧金曲》。
伐是我夸张,没听过迭则节目的,枉称“克勒”!没看过查理林的故事,就不会懂啥叫“老克勒”!
《怀旧金曲》开始播于1992年12月20日,一周一期。上面迭张照片,是《怀旧金曲》750期的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真可惜,照片上当年的主持人张培老师、“最懂上海”的女作家程乃珊老师、以及《怀旧金曲》的创办人之一,“老王伯伯”王奕贤,都已经相继过世了...
 
查理林是福州人,出生在一个很有艺术气息的家庭,父亲林振彬(字吟秋,1896-1976)是上海滩有名的商人,也是中国现代广告业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终身从事广告业,有 “中国广告之父”的崇高荣誉。
(图:林振彬和他创建的华商广告公司)

现在各地很多艺术院校,凡是涉及广告学的教材,只要谈起中国现代广告业的起源,总是无例外地谈到林振彬;上世纪30年代,正广和公司、商务印书馆、可口可乐公司、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福特汽车、克林奶粉(KLIM等公司都是他的长期客户——“可口可乐”中文商标的翻译者,就是林振彬。
 
林振彬的儿子原名叫林秉森,也就是现在的查理林。林秉森之所以后来变成了“查理林”,和他老爸的一位固定客户有关,这就是沙利文饼干公司的老板。
 
林振彬本人是沙利文的股东,沙利文老板名叫查理,他很喜欢林振彬的大儿子林秉森,因他长得胖墩墩的,脑袋像个小面包。老板常把“小面包”带到自己的面包房里,指着玻璃柜台中的各式点心说:“快看呀,哪个好吃就自己拿呀!”后来干脆把“小面包”收为自己的干儿子,于是就有了查理林,这个中西结合的名字。
(图:40年代,查理林年轻时候养的一匹白马)

说句玩笑话,查理林的胖是“有道理”的,他能连续灌下十几瓶可乐,而且每天都是瓶不离手,几十年间大致都是这样。他自称一生有两样东西是万万不能离身的:一是“万宝路”,二是“可口可乐”。
 
查理林受家庭和时代的影响,从小喜欢西洋音乐,这种兴趣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无线电收音机和广播电台。查理林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泡”无线电。那时上海有很多民营广播电台,而且都有音乐节目,很受市民,尤其是“小开”们的欢迎,查理林每天要听到十点钟才关机睡觉。
(图:查理林到香港后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在新都城夜总会演出)

当时租界里的青年人对西方音乐,尤其是爵士乐的痴狂,绝不亚于如今追星的粉丝团,他们的周日常常是在唱片商店里度过的。他们动辄会掏出一个月的零花钱(查理林每月20元零花钱),去买一张流行的原版唱片,最好的唱片要一百多元一张。
 
后来,怎么听也不过瘾了,手痒了,要动手摆弄乐器了。于是查理林开始拜师学钢琴。他的老师是俄罗斯爵士乐界的“NO.1”——龙司登(当时在上海任百乐门乐队的领班)。查理林学了一年多,直到他1947年离开上海。
(图:查理林会开飞机,这估计很少有人知道;高中毕业后,他曾在龙华机场学过驾驶)
 
1948年,查理林的父亲因事去了美国。不久大陆解放了,很多有钱人家都往香港跑。一直与林家有生意联系的美国泛美航空公司,送来了十张飞机票,安排他们全家飞香港。初到香港人生地不熟,生存环境比较“生硬”,又缺乏音乐气息的滋润,整天无所事事,查理林感觉不适应,不久又返回上海。
 
1950年代上半期,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不能总是从父亲的口袋里掏钱,但是他能干什么呢?他最擅长的是放唱片、弹钢琴,于是就到仙乐斯、百乐门等舞厅里弹琴打工,自食其力。原先只是用来消遣的玩意儿,这回要靠它吃饭了。查理林一点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坍台,他干得很卖力。
 
谁知好景不长,1954年有一天,有关部门前来宣布,全市的舞厅一律关闭,不许跳舞了,有的舞厅要改作书场。这下查理林没辙了,音乐不能当饭吃了,他的饭碗没有了!于是穷则思变,他和上海滩另外一位“小开”彭国裕(盛宣怀的外孙、他的母亲是盛宣怀的八小姐),仿照弄堂里的一户人家,办个小型锁厂——就这样,“小开”变成了铜匠。
这样干了两年,生意还不错。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他们的厂子与其他厂合并为中心厂,查理林又成为中心厂的采购员,仍是干采购铜料的活儿。可是一旦离开了西洋音乐,日子久了,他还是浑身不舒服。加之从1957年开始,国内政治空气越来越紧张,查理林觉得自己这样出身的人,迟早要被革命“革”掉的,于是打报告申请去香港,理由是妹妹在香港,要结婚了,要他这个大哥前去当证婚人。
 
1957年,查理林到了香港。在香港考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丽的呼声”广播电台放唱片。这个工作太对他胃口了,一天到晚放唱片。然而这个工作好是好,就是钞票太少,不足以养家。两年后,他进入香港新都城饭店,在该饭店的舞厅里当乐队领班。
1963年,他的父亲林振彬去世了。查理的弟弟林秉宽首先挑起了家族事业的大梁,继承了华商广告公司的事业,干得很出色,很快把华商广告公司办成了全港最大的广告公司查理林在其中分管电影广告,把全港五十多家电影院(香港人叫戏园)的银幕广告全包下来了。公司一个月的营业额达500万元——这是查理林在香港的一段黄金岁月。
 
八十年代,他还与日本影视界建立了联系,著名的连续剧《姿三四郎》,就是他从日本引进香港的,后来又引进了上海,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轰动。但是,相比香港,当时的上海,不少老人仍旧保持了多年来听无线电的习惯。改革开放以后,一位老克勒曾感慨说:
 
“我中学时代就喜欢听无线电,主要是听那些优美的美国乡村歌曲。解放后没得听了,时间久了,听歌的神经也麻木了。一个偶尔的机会,突然无线电里又流出了我们年轻时代的音乐,真是喜从天降,听得眼泪水哒哒滴……”
 
这就是“怀旧金曲”初创时期许多老上海的心声。
(图:怀旧金曲600期,两位老克勒,两根斯迪克)

九十年代初,上海怀旧之风已经十分闹猛。说来也巧,查理的老朋友王奕贤先生,从美国探亲回来路过香港,前去看望老朋友,发现他家里竟然还保存了五六千张原版的胶木唱片,还有数千盘好莱坞电影的录像带,被盘在铝制圆筒中的原始电影拷贝,也还有很多,近些年出版的光碟就更多了。
 
王老先生问他,可不可以贡献一部分出来,放给上海的听众听听?查理:当然可以!求之不得!从此查理的生活中多了一层使命,他必须整天在他那高山峡谷般的音像资料中穿行,构思最佳的乐曲组合,然后按照一定的专题编成“怀旧金曲”节目,用录音带一首一首地录下,装盒备用,装满了,就送到上海去,供东方广播电台每周播放。
 
如此用自己六十多年来积累的宝贝唱片,义务为大众服务,一直服务到了今朝。
说实话,勾起我们写这篇文章的,是这张王勇博士几年前和查理林在香港的合影。此时,查理林的太太已去世,数年前,又经历了一场投资失败。他的居室更小了,沿墙顶天立地的,还是他所钟爱的老唱片,好像这房子就是用唱片砌成的。查理林的待客之道,还是旧时上海人家必备点心待客的传统。

所有跟帖: 

转贴的. -robato- 给 robat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16:13:20

也许YOUTUBE里找得到. -robato- 给 robat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18:29:18

没有,都是港台怀旧金曲,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18:51:47

侬可以在这里http://www.fm947.cn/program/ 收听。点击 周日,在18:00处回放。经典947在上海的频 -小八腊子2- 给 小八腊子2 发送悄悄话 小八腊子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4/2015 postreply 17:31:48

如是百代公司出的唱片中唱厂大概还能找到些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18:14:59

《怀旧金曲》好像是每周日/一晚上九点 ,我舅舅每次一定要看,有一年我回国探亲看到他们一到九点一定要看电视所以我也看了一些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18:19:03

对于老克勒我的理解,现在年纪约67到75左右.出身大都解放前的殷实人家.发此帖给我的朋友 -robato- 给 robato 发送悄悄话 (437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18:58:36

叟台思奈. -robato- 给 robat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19:36:57

试着去理解他的意思.他不是说"姿三"是八零年代引入香港的.他意思是: -robato- 给 robat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20:33:55

先引入香港八零年代再引入大陆., -robato- 给 robat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20:35:47

怎么说呢?中文语法本不严谨,怎么解读都可以. -robato- 给 robat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20:52:12

这让我联想起另一话题:难怪中国人都可以各说各话,东拉西扯,鸡同鸭讲,一话各表,都是中文语法惹的祸. -robato- 给 robat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20:57:40

'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你是共产党吗? 哈哈,跟你开个玩笑,千万不要当真. -robato- 给 robat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21:23:07

早请示过,也晚汇报过,阿拉都是过来宁. -robato- 给 robat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4/2015 postreply 10:41:38

喜欢看这样的回忆 -锦江河畔- 给 锦江河畔 发送悄悄话 锦江河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5 postreply 20:41:37

这位老先生腿脚好,跑得快!否则文革他未必能活下来! -johniewalker- 给 johniewalker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4/2015 postreply 14:20:45

当年的"眼睛哥哥“也已步入中年,时间都去哪儿了? -双城故事- 给 双城故事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5/2015 postreply 08:46:1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