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毛泽东的影响力仍然还是“无与伦比”“无所不在”

来源: 东坡学士 2014-12-27 15:35:4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908 bytes)



胡新民:毛泽东的影响力仍然还是“无与伦比”“无所不在” 

原题:毛泽东著作影响了多少人?(此处为节选)(读此文时,本网友建议重温独家网视频·伟人毛泽东爷爷哪儿了http://v.dooo.cc/2014/12/33444.shtml

“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

上世纪60年代,有一首《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的歌曲风靡全国,生动地反映了那个年代全国人民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烈场景。尽管多少带有全民运动的色彩,但自觉自愿刻苦攻读的人比比皆是。例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孙子朱和平将军在2011年回忆道:“1973年以前,爷爷已经通读毛选四卷8遍。1974年,88岁高龄的爷爷又完成了第九次通读。”有些人为了便于精读,还想出了一些特别的办法。例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南北二陈”之一的史学大师陈垣(另一“陈”为陈寅恪),就把《毛泽东选集》拆开,按内容类别和时间先后,重新编定为六卷,分装成六册小本平装,请印刷厂重新装订,以符合他长期以来养成的研读典籍的习惯。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他退守台湾后,经过反复思考,认为败因是国民党腐败涣散无力,而经过了延安整风的共产党坚强有力。于是他开始读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的一些著作。后来台湾有人戏称,蒋介石才是最早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郭岱君是研究《蒋介石日记》的专家,她也证实虽然蒋反共,“但也读毛泽东的著作”。

世界上或许没有任何一位政治人物的著作有如此之多的读者群。在中国,除了身居各种职位的党政军干部和知识分子外,更多的是数量庞大的普通民众。毛泽东著作中的用浅显明白语言道出深刻道理的文章不少,特别适合大众阅读。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说道:“毛泽东有很多话非常感染人,很多今天的年轻人没有读过。如果去读的话,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当时我们必读的,就是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毛泽东这三篇文章,我觉得至今都能作为中学生的一个范文,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讲出它好在哪。其实毛泽东有些文章写得非常平易近人……我觉得文章写到这份上,是非常非常难的。”

毛泽东著作中有些文章内容看似深奥,但经过联系实际融会贯通也不难读懂。《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著作中最为著名的两篇讲哲学的著作,享誉国内外。当年的媒体经常有靠“两论”起家的报道。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余秋里在回忆录中写到了当年开发大庆油田时如何克服困难的情形,他写道:“面对着种种矛盾和重重困难,我想到了周总理的指示。4月上旬,有几天时间,我用半天工作,找干部和地质技术人员谈话,了解情况;半天关起门来,阅读毛主席著作,主要是《实践论》、《矛盾论》和《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同时,要求会战领导小组的领导同志也这样做。学过几天以后,我同康世恩、唐克、吴星峰等同志进行了几次讨论,分析会战的形势、任务和矛盾、困难。”“我由此想到,如果组织油田的职工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以‘两论’为武器,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在会战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对于做好各项工作,夺取会战的胜利,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两论”不但使许多普通读者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更使得不少政治家、军事家和科学家有终生受益之感。

1999年,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 谈家桢是中国民盟的副主席,有“中国遗传学泰斗”之称。他在晚年自述中写道:“毛泽东主席逝世已有二十多年,我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这种思念随着岁月的消长,又从感情上升为理念。” “我同时还认为,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革命实践的总结,也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两论’中关于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的观点,‘不仅在遗传学的发展中已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也是遗传学发展的科学真理。’”

许多外国名人对“两论”也是非常推崇的。

1948年斯大林主动提出要翻译毛泽东著作,并派出理论家尤金来到中国。中国由陈伯达、田家英整理中文稿,师哲组织负责中文译成俄文工作。在编译的过程中,尤金向斯大林推荐了《实践论》、《矛盾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章,斯大林最早阅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之后便交给苏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该刊在1950年12月(总23期)发表,同年12月23日,《真理报》全文转载。

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则亲自翻译了“两论”,供越南干部们学习。当时许多越南干部都认为,“中国共产党对我们最大的帮助是中国革命的经验,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在世界上影响力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军事学院都有专门研究毛泽东军事著作的课程。毛泽东的军事著作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即使一个军事门外汉,在读了毛泽东的关于军事的文章以后,都会收获不少,有的甚至影响终生。 《论持久战》就是这样一篇文章。

我国著名文艺家林默涵,原名林烈,本是一介书生。1935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年底“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毅然回国,开始用“默涵”的笔名发表文章。1938年去了延安。1993年,他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是什么东西吸引他去的延安。他说:“ 1938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那一年发表的,它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指出了抗战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也使我的思想产生了一次最重大的变化。我就是因为看了《论持久战》,才萌发了去延安的愿望。”“说到去延安,我还想再重复一遍,我之所以去,受影响最深的就是《论持久战》。因为那时内心最焦虑,抗战能不能胜利,喊口号都是抗战必胜,最后胜利是我们的,总感觉那是空的,只有毛泽东讲的才是实实在在的,说服力很大。我当时精神状态很特别,看完后觉得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一下子轻松了,思想影响就这么深刻。”

陈志昆是孙中山之子孙科的内弟,1911年出生在美国檀香山。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满腔热血的陈志昆一心想回到中国参战。他从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看到一个中国抗战的坚强根据地;毛泽东的著作《论持久战》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他为共产党人所折服,因而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延安去参加抗日。后来他终于如愿以偿,到了延安。毛泽东与他进行了多次谈话,和他一起在窑洞里进晚餐,并赠他题词:‘将一切真正救国的志士团结起来,中国就有出路。这种志士就是不谋私利,牺牲自己,专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人。为陈志昆先生书  毛泽东(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被错划为中国著名的大右派的费孝通,是我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后来担任了国家领导人。他在新世纪之初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我国舞台上充斥港台明星西洋明星的现象忧心忡忡。他说道:“我们那时唱白毛女,这个方向是对的。”“这个方向毛主席曾指出过的,很清楚。”“我们在毛泽东时代有创立自己的新文艺的苗头,我自己不是参加文艺工作的人,可是我们在旁边看,认为这个方向对头”(方李莉编著:《费孝通晚年思想录》岳麓书社 2005 第142-125页)

毛泽东著作的影响力至今无所不在

在美国,2009年1月21日早,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IP)翻译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上演说里出现了“中流击水”一词,此词是毛泽东推陈出新创造的词。但几小时后,则改成了“中流砥柱”这一中国古已有之的成语。2013年3月的“美国网站上毛泽东名言”(即美国教育部下属机构网站发布毛泽东名言而被围攻)一事曾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该网站撤下了毛泽东的那段话才告平息。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毛泽东著作的影响力是无所不在的。

在国内,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毛泽东研究专家萧延中教授在凤凰网世纪大讲堂讲道:“毛泽东对当代中国影响至今无与伦比。”

回顾历史,实际上,毛泽东著作一度也遭到过冷遇。这个时期就是被学者们称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非毛化思潮泛滥的时候。尽管邓小平顶住了否定毛泽东的错误思潮,在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时一再强调决议的核心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决议确实白纸黑字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全面科学正确的评价,但在当时和以后的几年中,非毛化的思潮仍然有不小的市场,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有段时间毛泽东的书几乎见不到,基本上都躺在各地新华书店的库房里“冬眠”。

与此相映衬的是,作为毛泽东出生地的韶山,1980年全年的访客只有区区23万(2013年达到1000万)。从长沙开往韶山的火车也停开了。韶山毛泽东故居纪念馆面临“关门”的危机。当时有位曾经多次到过韶山的外国友人看到冷冷清清的场面后,问一位韶山当地负责人是怎么回事。那位负责人回答,中国人好走极端,一肯定就完全肯定,一否定就全部否定。不过这位负责人相信情况一定会有改观的。

这位负责人的预言没有落空。1989年的那场政治风波教育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全国很快出现了“寻找毛泽东热”。大学生们开始阅读毛泽东著作。在北京的一些大学图书馆里,有关毛泽东的书被学生们借阅一空。1989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生》杂志编辑部召开“大学生‘寻找毛泽东热’座谈会,与会的各大院校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

毛泽东著作开始脱销。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1983年库存的570套《毛选》,到1989年上半年还原封不动。但到了当年11月即全部售出。全国各地新华书店也纷纷告急。1990年5月,人民出版社紧急重印了3万套以缓急需。在此情况下,1990年5月,中央文献研究室经中央批准,开始修订,准备出新版,即第二版《毛选》。1991年7月1日,《毛选》一至四卷第二版正式出版发行,一时洛阳纸贵。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几乎都有排长队的购买队伍。至1992年1月7日,《毛选》第二版发行总量超过1000万套,在全国又掀起了一个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

1983年,日本毛泽东思想学院的师生们访问中国。该学院的井上清先生回到日本后写了一篇《毛泽东思想过时了吗?》的文章,文中写道:“当时我们胸前戴着毛泽东思想学院的校徽在北京地铁乘车,人们向我们投来一种惊奇的目光,从表情上可以看出人们似乎在想,现在还戴这种东西,这些人是从哪儿来的!”

但是,井上清先生到底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他在文章中写道:“在毛泽东思想中,还有一个群众路线,我认为不应该否定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是众所周知的毛泽东的名言。”“毛泽东认为不执行这种群众路线,革命就无法取得胜利。毛泽东的的确确是这样做了,而且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然而,对这种群众路线今天已经无人问津了。”(萧延中主编《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二卷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0 第56-57页)

30年过去了,国内外人民都可以看到,今天的中国,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的影响力仍然还是“无与伦比”“无所不在”。 “无人问津”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缕过眼烟云而已。

所有跟帖: 

毛泽东的影响力要真是那么大, 你们也不用死扛着了, 天天到这儿上班不嫌累呀? -弘二法师- 给 弘二法师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7/2014 postreply 15:41:20

呵呵,今天是周末,正常情况的人都是不上班的。倒是法师难道周末也休息,不念经? 假法师吧? -东坡学士- 给 东坡学士 发送悄悄话 东坡学士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14 postreply 15:53:59

影响力仍然“无与伦比”“无所不在”!刚去逝,老婆成了反革命集团头子 -法眼- 给 法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7/2014 postreply 16:09:20

能理解你!因为你10来岁就和地富反坏一起被斗了。说实话,看到你装模作样的控诉,我差一点笑出来。 -铁蚕豆- 给 铁蚕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7/2014 postreply 16:15:28

要怎样的调皮捣蛋才会被陪斗呢!这种事闻未所闻,奇葩啊! -铁蚕豆- 给 铁蚕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7/2014 postreply 16:17:52

我同村远房的前辈是地主,学校要我上台批斗他,我拒绝了。学校惩罚我,让我陪斗 -法眼- 给 法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7/2014 postreply 16:25:21

许多年后,我回学校看望小学老师,老师为这件事道歉,我说,这只是那个时代的事。。。 -法眼- 给 法眼 发送悄悄话 (168 bytes) () 12/27/2014 postreply 16:34:27

我为我童年时代就蔑视毛而骄傲!哈哈。 -法眼- 给 法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7/2014 postreply 16:21:10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铁蚕豆- 给 铁蚕豆 发送悄悄话 (50 bytes) () 12/27/2014 postreply 17:08:45

在“健康养生”论坛,你挺热心,我是赞叹你的;在对待毛上,我们观点有些不一样。哈哈。 -法眼- 给 法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7/2014 postreply 17:58:2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