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叙兖:尊敬毛岸英不等于要掩盖他牺牲的真相

来源: 数字证 2014-12-02 15:42:5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502 bytes)
滕叙兖:尊敬毛岸英不等于要掩盖他牺牲的真相

本文系凤凰网历史频道对话滕叙兖先生文字实录,采访整理:唐智诚

本文系凤凰网历史频道对话滕叙兖先生文字实录,采访整理:唐智诚

“烤苹果皮”一说完全是瞎编不靠谱

凤凰历史:《毛岸英牺牲并非彭德怀保护不周》一文发表以后,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网友议论的焦点之一,就是毛岸英牺牲前究竟在志愿军总部作战室里 做什么。您在上回的访谈中提出,他当时是在“煮鸡蛋”。而过去流传比较广的两种说法则是“做蛋炒饭”和“烤苹果皮”,您对这两种说法如何看?

滕叙兖:您这次的访谈发表以后网上反响很强烈,我的历史叙述,很多人是闻所未闻。我讲话我负责任,我不能乱讲。

“做蛋炒饭”一说出自杨迪,他当时是志愿军总部作战处的副处长,处长是丁甘如。什么叫蛋炒饭?就是把大米饭做熟了,把鸡蛋在锅里炒得很软和,把它们拌在一起叫蛋炒饭。关键要有炒锅、鸡蛋、食用油、盐等调料,最好还有点葱花,才能做出可口的蛋炒饭。

但当时是什么情况呢?官方记载志愿军大部队是10月19号进入朝鲜,而彭德怀的司机刘祥老人告诉我说,18号傍晚时彭德怀为了找金日成面谈就离开大 部队,率先乘一辆嘎斯67吉普车,带军事参谋杨凤安等几个人,后面跟一辆电台车,单独闯到朝鲜去了。毛岸英不是跟彭德怀一块去的朝鲜,他是随着邓华大部 队,也就是志愿军司令部(简称“志司”)过去。“志司”24日中午才到达大榆洞,比彭德怀差不多要晚一周,而毛岸英是11月25号牺牲的,这个时间没多 长,也就是一个月。

在入朝一个月的时候,情况还非常混乱。比如彭德怀刚到朝鲜时,讲自己是“光杆司令”,他身边就几个人,电台车掉了队,他无法与中央和部队联络。如果 当时美军和南朝鲜部队发现这里有重要人物,那他就牺牲了。焦急万分的彭德怀跑到小山头上瞭望,他看到路上是身背大小包裹向北逃难的人群。当时北朝鲜部队已 经溃不成军,还有异常骄横的美军、南朝鲜部队在后面追赶,战场一片混乱。

在这么混乱危险的情况下,我们数十万志愿军部队,一下进入陌生的朝鲜,又是冬季,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志愿军的给养非常困难,连志愿军总部的炊事员 都不可能做蛋炒饭,因为没有带食用油入朝,当时入朝参战的官兵都自己带着干粮。靠近朝鲜的中国东北老百姓干什么?就是给志愿军做炒面、炒黄豆。我记得小时 候,我们那个农村小镇的政府号召家家户户给志愿军做炒面,我妈妈也做过,政府派人统一收走。当然可能还有炒黄豆、饼干、土豆、干菜和少量罐头之类,反正是 便于携带、不用烧火进锅的食物,这是刚刚入朝的我军给养困难状态。

很多人以为做蛋炒饭很简单,那是他们对那场现代战争的残酷性缺乏认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像美军,美军依靠罐头,部队到哪儿都有罐头和面包空投, 什么吃的都有,甚至可以喝热咖啡,热咖啡车都开到战场上去了。我们的给养跟敌人比差一大截,鸡蛋是极为稀罕的食品,志愿军入朝初期,战时生活里根本不可能 有蛋炒饭。

毛岸英煮的鸡蛋是朴一禹送给彭德怀的。毛岸英牺牲的前一天,也就是11月24号下午,朴一禹带了一个小筐过来,路上碰到杨迪。朴一禹是金日成驻志愿 军总部的朝方代表,同时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正式任命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是他到朝鲜的山沟沟里,还没有被美军炸掉的零散 的老百姓家里去寻找鸡蛋,好不容易弄来十来个“宝贝疙瘩”。

他拿鸡蛋来送给彭德怀,彭德怀满脑子想的是第二次战役怎么打,看见鸡蛋很不高兴,说拿这个来干嘛?送走,送走,送给伤员们。朴一禹说彭总日夜操劳, 给你补养补养身体。彭德怀就顶他,说什么补养身体,我身体很好。朴一禹又补充说,马上就要打第二次战役了,我代表金日成首相来看你,预祝第二次战役胜利。 这么一讲,彭德怀不好拒绝了,就说放那儿吧。把鸡蛋放到作战室的大桌子脚底下。在现场的毛岸英自然看见了。

另外一说是烤苹果皮,我觉得这也不合乎常理。我们不妨做个小实验,把苹果皮用火炉子烤烤,你看它好吃不好吃。那就烤焦了,是苦涩的味道,能好吃吗? 我的家乡大连金县是苹果之乡,但从来没人这么吃过苹果皮,这是第一。第二,在战争环境下很难找到苹果,从6月中开始,朝鲜战争打的那么惨烈,老百姓都逃跑 了,美军仁川登陆后,北朝鲜一败涂地,城市炸成一片焦土,村庄也荒无人烟,到哪儿去找苹果呀?没有史料证明谁给志司送苹果来。第三,苹果是水果,在冬天如 果不放入菜窖里会冻得像石头一样。北方人过冬都有菜窖,温度一般在零上5度左右,我在北方生活时,买苹果都得放进菜窖里,如果远道运来,还得保温防冻,这 可能吗?再说治军甚严的彭德怀绝不会允许在志司或作战室里放一堆苹果,这是打仗而不是在家里过日子啊。

所以“烤苹果皮”一说完全是瞎编的,不靠谱。“做蛋炒饭”还靠点谱,毕竟说到了鸡蛋,但是不可能做蛋炒饭,所以我对这两种说法是完全不相信的。当然,研究历史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说法,很正常,他们是一家之言,我也是一家之言,读者自己去判断,想想谁讲得更有道理。

毛岸英半夜想煮鸡蛋不可能去屋外找“地窝子”

凤凰历史:洪学智在回忆录中谈到他们疏散时,有一个彭总的警卫员“在烧暖炕的地窝子里”,说明志司总部的屋内安装有取暖的火炕,所以有一网友问到,毛岸英想煮鸡蛋,只有烧木炭的小手炉,那么出门到烧暖炕的地窝子即可。为什么非要在屋内用小手炉煮?

滕叙兖:首先看看志司第一个总部的情况。10月24日晨,彭德怀和朴一禹率指挥人员转移到大榆洞,那里空无一人。山谷中有朝鲜金矿工人挖的一个废弃 矿洞,大概有两三公里深,志司的各个部门都在里头安家,也就是用破木板子把它间隔起来。在矿洞口外的山坡上有几处简陋平房,其中一处是较为宽大的铁皮顶木 板工具棚,是金矿工人放工具的地方,里头有用木头板子搭建的大桌子。彭德怀到黑暗的矿洞里办公很不适应,他说太闷太潮了,彭德怀看上那个工具棚,他说,我 不怕飞机,我到山上住。他是年龄最大的人,他的助手有的时候也迁就宽容他的倔脾气。这样工具棚就做了司令部作战室和彭总的宿舍。

入朝初期彭德怀都在这开军事会议,这就相当于一个会议室了。毛岸英入朝以后,彭德怀生怕他出事,保护毛主席儿子的安全是彭德怀心里的第一大事,所以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住在一起。毛岸英有时候睡在行军床上,但行军床很窄,有时候他就干脆在大桌子上睡。

当时是初冬,11月份以后天气很冷,怎么取暖?目前史料里没有非常详实的记载。回忆录里有人提过一次,就是造一个土炕,在地下挖一个坑,再水平方向 挖烟道,在灶口烧火,就像现在北方用地热的办法取暖一样。彭德怀的作战室里有取暖的大炉子,这是肯定的,但是我现在没有史料根据说作战室用土炕取暖。美军 掌握了制空权,轻易不能出烟火,作战室本来目标就明显,再出烟火就要暴露目标。

我看过很多相关的书籍,还没有发现关于志愿军总部冬天怎么取暖的回忆文章。这些问题,恐怕一时解释不了这么细。我们只能联系实际来分析,暖炕必须有 个烧火口即所谓地窝子,地窝子只能在屋子外面,用来加柴火、点火。显然,如果在作战室里挖个地窝子,烟熏火燎的,彭德怀怎么办公?他要指挥作战,还有参谋 人员走来走去,不可能在棚子里烧火取暖。你想,半夜三四点钟,毛岸英会拿着鸡蛋跑到外面去找那个地窝子煮鸡蛋?不可能。或许土炕的火早灭了,马上要天亮 了。彭德怀是合衣睡觉,穿着皮大衣、棉衣之类保暖。那天晚上的下半夜,作战室唯一能够烧水的东西,就是小手炉。那是很小的火炉,烧木炭、烤烤手,但是火又 不旺,半天水烧不开。

凤凰历史:有人说火炕也有一种在屋内烧的。

滕叙兖:那不一样,在屋内烧那是居民家的火炕。我们北方就是锅灶和炕连在一起,做饭的时候烧火,这个热量自然而然地从炕里走过去,烟囱是在屋子的角 上。那叫土炕,北方人都睡炕。但是彭德怀住的是工棚不是民居,他在那办公、指挥,他要开会,不可能在里头打一盘炕,这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没有时间做这样的 事。

毛岸英煮鸡蛋并非是自己一个人吃

凤凰历史:网友提的另一个问题是毛岸英从半夜三四点开始,忙乎到早上七点,这么长时间,十个八个鸡蛋都煮熟了,他应该也不用煮这么多吃啊?

滕叙兖:战时条件,刚进朝鲜生活相当艰苦,鸡蛋是个宝贝疙瘩。以我们那时候的国力,也不可能把鸡蛋运往朝鲜,要运的紧急重要作战物资多得很,枪炮子 弹、给养物资都要运。那十几个鸡蛋是很稀罕的,年轻的毛岸英想吃也是人之常情,无可指责。所以到下半夜大约三四点钟,也就是彭德怀准备躺下的时候,他才开 始弄个小杯子煮鸡蛋,半天煮不开。

有人提问题说,第一个鸡蛋煮熟以后,第二个就好煮了,因为水都开了。但是那也难说,可能煮第二个的时候炭火已经不行了,他得重新加炭。这些细节不可考,要较起真来,那恐怕谁也说服不了谁。

毛岸英把好不容易煮好的鸡蛋拿给彭德怀吃,他说,彭叔叔你来一个。彭德怀刚躺下,想眯一会儿再起来。彭德怀说,我不吃,你吃吧。毛岸英还说,煮鸡蛋 特别熟的不好吃,要稍生一点才好吃,蛋黄稍微稀一点的好吃。彭德怀咕哝一句说,生的不卫生,就合衣而睡不理他了。两个年轻人煮鸡蛋,不一定一直连续煮,可 能也合衣躺一会儿。

但是有一个细节需要补充,就是毛岸英后来又煮了几次,但是他没吃。无法考究毛岸英到底是吃了一个还是两个鸡蛋。因为第二个鸡蛋他给高瑞欣吃,高瑞欣 说什么也不吃,高瑞欣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毛岸英后来又连续煮熟了几个,他都没动,说彭总不吃我天亮带给邓副总,还有洪副总几个首长吃。每人一个,带给他们 吃。彭德怀还没睡着,这句话彭德怀是听到的。

毛岸英知道第二天一早要进防空洞的防空纪律

滕叙兖:到6点多钟,天蒙蒙亮的时候,首先是杨凤安和成普来到作战室,他俩进来以后看彭总合衣而睡,就看了一下有没有什么东西要拿出去,因为防空有 纪律,军事资料、地图文件等都要收好,而且不能出烟火。所以有的人说作战室“冒着烟”而被美国人发现,那是瞎扯。他俩看了一圈,出去碰到洪学智,说彭总还 躺着。洪学智就说,他怎么还躺着呢,把他叫起来。我采访杨凤安,他说我进去看彭总的时候,岸英和高瑞欣围着一个小炉子,我也不知道他们干什么,我们也不知 道他是谁,大家只知道他是翻译。

毛岸英是个好同志,各方面表现都是不错的,但是他身上或多或少带有一点高干子弟的优越感。我这里不是污蔑他,而是要讲事实,人都是有缺点的。毛岸英 到朝鲜以后化名为董翻译,任务主要是负责与驻朝鲜的苏联顾问联系,只有志愿军高层领导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有的文学作品写毛岸英一进朝鲜就主动告诉别人他是 毛主席的儿子,这是完全不符合史实的臆断戏说。第一次战役总结的时候,彭德怀发脾气批评梁兴初,说38军贻误战机,按律当斩。会场上鸦雀无声,因为彭总批 评得对。彭德怀说,你们不听指挥,我要你们打到哪儿你们害怕,一个黑人团的传闻让你们胆战心惊、不敢往前走,让美国人跑掉了。谁都不敢讲话,只有毛岸英不 在乎,他站在前面讲,还提点意见,彭德怀一声不吭。下面的人都面面相觑,说这是谁啊?我们都不敢讲,他怎么敢上去讲话?人们就猜,他懂俄语,是不是斯大林 派来到志司总部的代表呢?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就问丁甘如,说丁处长这个人是谁啊?是不是斯大林派来的?丁处长笑笑说我不知道,你不要问。他也不敢说不对,要 说不对杨迪就会再往下想,不是斯大林派的,会不会是毛主席的什么人?所以丁甘如说我不知道。

在研究二次战役的准备会议上,彭德怀让杨迪在地图上把一个地方指给大家看,杨上去没有找到,毛岸英就上去替他指了一个地方。他是个翻译,不是军事参 谋,但每次开会都敢插话发言,就是彭总讲话他也敢插话,大家就很好奇个中缘由。一本关于毛岸英的回忆录里详述了这些事,大家都纳闷,觉得他肯定是个特殊身 份的人。但当时不准乱打听,那是铁的纪律,只有少数领导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

凤凰历史:杨凤安他们也没去看看毛岸英围着小炉子在干嘛?

滕叙兖:刚进朝鲜一个月,因为都是从各个部队调来的干部,各司其职,相互都不熟,所以也没管他,以为这不是个问题。

因为在前一天,也就是11月24号的下午,有两架敌机在大榆洞上空盘旋,既不投弹也不扫射,就是绕圈子绕了半天。杨迪管防空,他首先向邓华报告,说 今天两架美国飞机在飞,估计是侦察机,我们现在电报机一个劲的发报,是不是发现我们了。邓华就报告彭德怀,当天晚上要开个紧急防空会议。由参谋长解方来组 织会议,正式开会时彭德怀研究作战没参加,韩先楚到前线去了也没参加,其他人都参加了。邓华、洪学智、解方、杜平这几个主要领导都在,处级干部也参加了。 会议决定,明天早晨所有志司的人员,6点起床,天亮之前赶快吃早饭,7点以前务必下矿洞。

开完会以后,志司领导,特别是洪学智到作战室向彭德怀汇报这个紧急防空会议。彭德怀说明天早晨按照这个防空纪律严格执行,任何人不得例外。洪学智这 些领导向彭德怀汇报防空会议的时候,毛岸英在场,他是完全清楚的。而且杨迪最后又到作战室转了一圈,又给毛岸英高瑞欣重复了一遍防空纪律。

杨凤安和成普出来后碰到了洪学智,洪学智冲进作战室把彭德怀抓起就往外拽。洪学智犯的“大错误”就是没有关注到屋里还有两个人,他满脑子想的是司令 员不能出事。他把彭德怀拽起来就往外推,彭德怀还不高兴,说你们怕死,你们躲着去,我不怕。在混乱当中,洪学智就光顾着拽彭德怀出去,彭德怀出去以后在外 面喊,岸英岸英赶快出来。而且彭德怀被洪学智拽到作战室旁边的山坡以后,还要杨凤安、成普和杨迪,说你们把董翻译、高参谋都喊出来。

但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彭德怀还没下山进矿洞,还在半山坡上,离作战室不太远的时候,山边的飞机轰鸣声就响起来了。很快飞机就俯冲过来了,直奔山 腰上这个木头棚子。要承认美军的指挥系统相当精准,他们认准了这个地方肯定有问题,俯冲之后就投弹,那是凝固汽油弹啊。在这种危急关头,警卫战士把彭德怀 和洪学智都推到山坡上的临时掩体里,看着前面那个木棚子着火了。彭德怀当时还不知道毛岸英到底出来没有,三个参谋去叫毛岸英出来,还来不及向他汇报。不幸 的是,偏偏毛岸英就是没有出来,而燃烧弹——凝固汽油弹就凌空扔下来了。

尊敬毛岸英不等于要美化他牺牲的真相

凤凰历史:他可能跟彭德怀一样,在这个问题上都疏忽大意了。一开始彭德怀自己也不肯出来呀。

滕叙兖:是的,彭德怀是有点疏忽大意,虽然他说要严格执行防空纪律,但是总有点侥幸心理,觉得天刚蒙蒙亮,美国飞机能来那么早吗?有这种麻痹大意的 想法也不是彭德怀一个人,第一次与美军交手,对美国空军的厉害中国军人还没有感性认识。天一亮美国飞机就来了,过来直接投弹,确实出乎大家的意料。所以 “洪大麻子救了彭总一命”在志愿军传为佳话,彭总自己的回忆录里也谈过,他说要是没有洪大麻子,再晚个十来分钟,我就可能跟岸英一块烧死了。彭德怀后来检 查自己,他说我对毛岸英太迁就了。但是文革时专案组把毛岸英之死变成彭德怀一个阴谋,说是彭德怀把他害死的,那是跟“里通外国”罪名一样,是对彭德怀的无 中生有的政治陷害。

毛岸英没有马上跟着彭德怀出来,还在里头不知道在忙活啥,也可能不总是在煮鸡蛋吧,但他确实是因为煮鸡蛋延误了出来的时间。他在遵守防空纪律上,我 行我素,应该说是有欠缺的,这个不能为尊者讳。否则你怎么解释,这么多志司的干部战士都没有出事,就是他牺牲了,还搭上一个贴身保卫他的高瑞欣。毛岸英牺 牲在朝鲜,为国捐躯,是我们应该尊敬的革命烈士,但尊敬不等于一定要掩盖他牺牲的真相,把他美化成是去救火、去抢救文件什么的。

志司向军委汇报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是“谎报军情”

凤凰历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敌机轰炸的时间,到底早上七点,还是志司电报里说的上午十一点?

滕叙兖:《彭德怀传》的第428页,把志愿军司令部给中央军委周恩来的电报全文一字不差地登出来了:“军委并高(岗)、贺(晋年):我们今日七时已 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 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它无损失。志司25日16时”。

这份电报漏洞百出,周恩来接到这个电报后就觉得有疑点。你看,第一,既然已经开了防空会,七点钟就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四人为什么还留在房子里?第 二,到11时敌机飞来前,在长达四个小时的时间里,这四个人在房子里干嘛?有什么非常重要的紧急军务要处理?第三,四架敌机飞过上空,四个人已经出来了, 为什么不进防空洞而是又返回房子?这个房子到底有什么秘密而要冒死看守? 第四,“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在战场上谁会抬头去数一数有多少枚炸弹?也数不清呀!第五,说有“二名参谋跑出”,以燃烧弹投下后的火焰和高温,别说近百 枚,仅一两枚、两三枚的威力,屋里的人都要被烧死,怎么可能从屋子里跑出来?第六,在敌机飞临大榆洞上空的紧急情况下,即便作战室有重大机密需要留人值 班,彭德怀和志司其他领导也绝不可能让严加保密和保护的“董翻译”去啊。真实的情况,只是毛岸英和高瑞欣在房子里头,其他参谋没在屋子里。电报上说“我们 七时已经进入防空洞”,其实七时彭德怀和洪学智还没有进防空洞,他们在半山腰临时掩体里亲眼看到木棚子淹没在火海里。那么为什么说是11时?

历史就是这么错综复杂,官方的党史学家也未必看明白这里头所隐藏的秘密。后来有一采访者采访过杨迪,向他求证美国飞机到底几点钟来的。杨迪说,说实 话,是7点多钟来的,不是11点,杨迪还留下了文字为证。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志司当年发给军委的电报里头有假。别以为公开出版的历史书都是真的,作为 史学工作者就是要去伪存真,还原历史。

木棚子陷入一片火海,知道毛岸英没有出来以后,彭德怀吓糊涂了,他痛不欲生,瘫坐在地下,大喊,我怎么向主席交代啊,怎么岸英死了,没法交代啊!这 个时候也没必要保密了,他就大声喊,周围人都听到了,岸英是谁啊,是主席的儿子。这时候像徐亩元、杨迪、成普,这些干部才知道死的是毛岸英。彭总就讲,我 死,也不能让他死呀,我怎么交代啊!我跟主席有担保的。彭德怀离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硬让他带毛岸英走,彭德怀顶不住,没办法,只能立下“彭在岸英在”的 口头军令状。由于害怕毛岸英出事,彭德怀天天让他在自己身边才放心,后来又调来高瑞欣,24小时看着他。可最后还是出了事,彭德怀半天醒不过神,头脑一片 空白,不知道如何是好。

出了这么大的事,事关毛主席,当然要开会研究如何向中央报告,上午,彭、邓、洪、杜、解,还有朴一禹,开了紧急的碰头会。首先得弄清毛岸英为什么没 有出来,6点前他到底在干什么?彭德怀说了他煮鸡蛋的细节,检讨自己在防空问题上的麻痹思想和对毛岸英的迁就,当时为什么不制止他煮鸡蛋?彭德怀拿笔简单 写了几句话,大致意思说:主席,今天敌机轰炸,岸英未来得及跑出来,牺牲了,详情容我再报。其他几位副司令员坚决反对说,彭总,这个事情不能由你一个人负 责,要负责我们集体负责,要以志司的名义发电报。当天晚上就要发起第二次战役,彭德怀在“没法交代啊”的沉重思想压力下,怎么指挥大军作战?所以,志司所 有的领导都要保护他们的司令员,要集体承担责任。其他领导也在检讨自己,特别是洪学智说,我怎么没有注意到岸英和小高还在里面啊!彭德怀说我都糊涂了,不 知道怎么办好,大伙儿研究一下吧。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取得的共识是:不能如实汇报。

第一,事关毛主席的威信和名誉,如果说毛岸英是因为“贪吃”违背防空纪律而牺牲,主席会怎么想?这是中国人民谁也难以接受的,一定要死死包住这个秘 密。第二,此事牵涉到中朝关系。毛主席知道了,一定要问,鸡蛋哪来的?谁送的?有没有下毒?你们为什么不制止?谁能说得清楚?所以绝对不能提鸡蛋的事。但 不提鸡蛋的事,问题又来了,那么就他们两个人死了?你们既然有防空纪律,怎么还让他两人在屋子里呢?大家都心慌意乱,这个电报怎么起草,大家研究了几个小 时都定不下来。

到了中午谁也没有吃饭,下午3点来钟,才勉强凑出这么一个电报来。凑出的电报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条,就是说7点钟我们已经下防空洞了,“我们”是指 大家,说明大家都守防空纪律,没说毛岸英没下防空洞,等于给彭总开脱。至于毛岸英同三个参谋什么时候又回到房子里,语焉不详。回去干嘛?没说。那里头有什 么重要事啊?没说。为什么司令员没回去,需要他一个翻译去作战室?也没说明白。反正就是去了。美国飞机轰炸时,两个参谋跑出来了,而毛岸英、高瑞欣未及跑 出,可能是战争的偶然因素吧。慌乱中的志司领导,包括彭德怀,谁也没有感到这个电报有如此多的漏洞。

已经是下午4点了,如果照实说是7点钟轰炸,上述电报那些话就无法自圆其说,所以志司领导就把轰炸时间给延迟到11点,到下午4点钟发电报,还可以 说我们下午做了讨论。要不这么长时间你们干嘛去了,这么重大的事不赶快汇报?都不好交待。彭德怀和副司令员、副政委们都绞尽脑汁,想办法把这个话圆过去。

凤凰历史:您在访谈中说彭德怀把毛岸英牺牲的真相告诉了杨献珍,那您是怎么知道的?能把您的信息源告诉大家吗?

滕叙兖:1952年4月彭德怀回国治病,杨献珍去八大处疗养院看彭德怀,彭就把毛岸英之死的详细情况告诉了他。后来在吴家花园的六年里,他们俩人多次深谈。1992年,96岁的杨献珍逝世。他生前给身边的人留下弥足珍贵的彭德怀历史细节。

有网友说:“滕先生称曾采访过杨献珍”,好笑,我什么时候说过这个话的?作文章要严谨,不能望风扑影。但是我采访过当年杨献珍身边的人,他们说得很 详细。而且有文字记录,我也看过。我只能说到这个程度,在网上有人恣意谩骂,喊打喊杀,威胁我的人身安全的时候,我能什么都公开吗?我作为一个独立的史学 研究者,要对自己的话负责。网上有人说我造谣,请你们也拿出史实根据来驳斥我,我洗耳恭听。

所有跟帖: 

如果毛岸英还在,这些说“鬼话”的人不是早都被揪出来了。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2/2014 postreply 16:04:18

据说抗美援朝死了很多人,有人怕了,朝自己打一枪好回国 -hz82000- 给 hz82000 发送悄悄话 hz8200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4 postreply 19:09:28

一战时有人点了烟伸出战壕。逃兵抓到后,都被赶到铁丝网外面,战场中间。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2/2014 postreply 20:25:52

主要就是大家都跑了,毛岸英为什么还待在房子里。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2/2014 postreply 20:28:09

那个姓藤的不是说高瑞欣严防死守毛岸英吗?他正好回答了你的疑问,哈哈。 -reader007- 给 reader007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2/2014 postreply 23:58:07

高瑞欣最多是跟着毛,毛走哪里他跟到哪里。所以毛岸英待在屋内,他也只能待着。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3/2014 postreply 00:29:57

朝鲜战争谁对谁错,有时很难分?各为其主吧?但金日成太可恶,毛替他死,他还刨毛坟!!!!!!!! -DDTG- 给 DDTG 发送悄悄话 DDT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4 postreply 20:53:03

从金日成刨坟的那天起,中朝友谊就名存实亡!对中国人来说,这不是打耳光,这是欺世灭祖!!!!!!!! -DDTG- 给 DDTG 发送悄悄话 DDT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14 postreply 06:16:20

不管怎样,还是要谢谢这几个鸡蛋! -supadupa- 给 supadup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1/2014 postreply 19:21:5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