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封敏感的内参,再说不要造神

来源: 2014-09-05 23:28:4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976年7月,毛泽东病重。这时,专责媒体的政治局姚文元收到了一封内参信,他是时任新华社负责人的解力夫转给姚的。史载该内参信是一名新华社河南分社的记者写的。

信中反映:1976年初,总理去世那个月,河南省委组织部一位负责同志到北京养病,纪的大公子去医院看望这位叔伯。纪大公子口无遮拦直言道:现在政治局是新派和老派争。主席病很重,应该时日不多。主席宾天,老派定会大干。他们已在秘密串连,做准备,到时候张春桥难以走脱;全国会军管,说不定血雨腥风。无论老派新派谁上台,都要流血。比较起来,还是老派上台好些。

解力夫以写信记者的口吻说:作者请姚委员看过信后,能否转发主席。但非常是事物的姚文元,却把这封信锁在了自己家的抽屉里,谁也没有交。姚文元可谓聪敏一世糊涂一时,从此献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从这封信来看,纪登奎的政治嗅觉确实灵敏。老毛选他,除了纪的“恩师”刘建勋推荐,真是选对了。应该说,纪都超越了老毛的好学生关向应、刘建勋。是选对了,但提拔晚了。

纪,16岁当八路,22岁就是八路的地委部长,解放后第3年,28岁,当了洛阳地委的书记,一干十年才提拔成省委副书记;咱干八年才到国务院,花了23年才成为副总理,还被翻案派说他是“直升机”提拔的文格派。其实看看现在的总理,老朱,从厅局到总理18年,没人说他被突击提干;汪洋,从地委到副总理,20年,也没人认为他是突击提干。其实,比起华主席,他都是“被晚提”的 --- 都是解放初期的地位书记,看人家花主席爬的。所以,传媒一说文革的新秀都是“突击”提拔上来的,实在是以讹传讹,评判标准不公,强加的定语太多而已。一旦推敲,就漏洞百出。

纪登奎后来站在华的一边,一来都是山西人,都是山西地委一级上来的,都是薄一波“牺盟”的下属。一个后来到湖南,一个后来到河南。二来都是北方性格,不可能和文革上海帮真的铁哥们成为死硬一派。三就是他和华都是“干”上来的实干派。比起张姚王的履历,不知要厚实多少 --- 当张春桥是河北游击报纸的记者时,人家华主席和纪登奎都已经是一个“地委”级别的游击队政委了。

纪登奎的政治嗅觉太灵敏,灵敏得差点被儿子卖了。不过,最终他还是被华老乡的懦弱给卖了。

现在共产党的报纸公认纪登奎是第一个领导人中“否定”文革的,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异议。翻案派,先富派,代表派都没有异议过。现在这段历史也被造神的《邓》剧给颠覆了。非说是小平第一个怀疑文革,还让耀邦去组织讨论文革的错误,建议写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君不知,历史的真实是:人家光明的记者写了该文章,发了,并且在半周内几大报纸都转发了,他小平都没读过,直到政治局开会说:“这个有点太反,下不为例”,他小平才后知后觉地去调来读。读后几个月,才有他小平的聪明:”因势利导“,为己所用,也成就了他的借打上位,这是后话,有空我会再专论这个文章章。

中国人从来不信神只信鬼,但又特喜欢造神。自己造了神,又出来骂造出的神。人家造了神,自己更参与骂。骂A神的同时,又不遗余力地参与造B神 .....

过去我们不知道真相,因为没人给我们揭露真相,被迫蒙在鼓里。现在人是不要真相,因为自愿陶醉在习惯与神话的剧情之中。我们悲哀,说是荒唐的时代。现在人悲哀,定会是时代的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