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妇说国民党连长共军中将的故事,我想起另类道听途说。

来源: 2014-08-19 22:31:1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思妇(sifu)同志在楼下说了刘中将的故事,我就想起道听途说而来的一些类似掌故。
 
对于共军在五五年评选出来的一百来号中将,现在有很多人对此很感兴趣,进行研究,就发掘出了好多故事。关于思妇提到的这个刘中将,我在百度找到些介绍。百度说他 26年加入国民党,30年积极投入围剿红军的战斗,后来部队全军覆没,就投降了红军,并很快在33年经烧香磕头,入了共党。长征的时候是个营长,到了49年的一个偶然机会才当了军长。55年给评了个中将,额骨头高啊。

就思妇提到的刘中将,我想起中将里头,还有好几个原国民党投降过来的。我记得较为著名的,就有个叫孙继先的;长征的时候,也是个营长。

无独有偶,还有个国民党川军杨森一部来的何以祥,55年只当了个少将。但何,长征的时候是个团级干部。五五年授衔中将人选,有个条件,就是长征的时候,必须是团级干部。而且何,比上面两位投奔红军都还早,后来在华东也一直是比较重要的军事干部。最后没能当上中将,就是他的额骨头没那几个高了。

上头说的刘孙两位,长征的时候还只是营长,一个跟着彭德怀打仗,一个就跟着红一方面军吃干饭。而何以祥,却是被贺龙收编的。那个孙继先,就在48年接了何以祥的班,白捡了支部队 - 何以祥苦心经营了多年的部队;孙接管之后,很快, 49年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军长。

孙的部队,49年打宁波隔海的一个岛屿。虽说海峡跨度不大,却是解放军实实在在的第一次跨海作战行动。对于这次战斗,孙军长其实并未完全参与。但一说到孙军长的革命史,这次战斗就变成孙军长指挥的了。战斗打响的时候,孙军长呆在宁波,没有上前线。前线指挥所里直接观察敌情并审势度势下决定及命令开炮万船齐发展开进攻的,是副军长。随后副军长就跟着第二波作战进攻部队上了岛,直接就把前指,建在刚占领的前沿阵地上了。但大家都是革命同志,孙是军长,就应该算是他指挥的吧;大家不愿在这个问题上,搞得革命同志间不开心。

何没当上中将,后来就一直屈居地方军区的副司令之位。

据说中将170来号人,毛老人家亲笔审阅。刘孙俩位从国民党过来,也不是长征团级干部,但评了中将,可能是毛老人家对国民党情有独钟所缘。而何以祥没被考虑当中将,可能何的川军,不算正牌国军也非国民党正统,所以毛老人家就此大笔一挥,把何同志名字从中将名单上划掉了。

另外也有一说,就是贺龙经常笑眯眯的,好说话(何被贺收编,属于贺龙一派),还管毛主席叫“毛大帅",所以毛主席不怕他,就把何的名字划掉,省下名额,对付难缠的。那个指挥跨海战斗的副军长,也是长征团级干部,也是贺龙部下,也没当上中将。而思妇提及的刘中将,也就是刘同志,就不一样了。刘,他是一直跟着彭德怀打仗,而彭德怀是出名的凶。毛主席不想惹彭德怀生气,也怕和他吵架。所以对刘同志的中将提名,也就网开一面了。

孙同志呢,孙继先投靠红军以后,就一直跟着红一方面军混。除了孙,是从国民党那边来的这个原因之外,毛老人家对于一方面军系统的,一直都是很头疼。红一方面军的实际大拿、掌门、老大,是周总理。凡是来自一方面军的人和事,或是周总理的意思,毛主席通常就不敢造次。比如说好了到地方上工作的,一律不评军衔,如陈毅等人;陈毅早就脱离部队,五五年好像在当外交部长。但周总理说,这个陈毅是一定要当元帅的。当时毛老人家一听周总理如此发话,赶紧摸了盒火柴,哧啦一声,点着一支烟,就呼啦呼拉地抽起来,不吭声了。这样一来,陈毅也就高高兴兴地去裁缝店,定制了一套元帅服,当了元帅。类似这样的事情多了,觉悟低的或现在别有用心的,就说毛人家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

毛老人家过世之后一年,何以祥从南京去上海接任警备区司令一职,总算有了机会,过了几年当中将的瘾。

据说何司令的女儿也在美国,不知会不会到这儿来玩,对毛老人家也是怨愤满膺?呵呵。。。

这些还都是我的道听途说啊,不一定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