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的广东自治梦


 

    民国成立以后,南北对峙,陈炯明是孙中山最强大的军事支持者,他并非职业军人,没有读过军校,但他创立了粤军,被誉为粤军之父。孙中山之所以能在广东开创了一个与北洋政府分庭抗礼的局面,和陈炯明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自治”,一直是陈炯明的理想。他坚信只有“联省自治”,才是挽救中国的唯一途径。基于“自治”的理念,陈炯明认为,当务之急,是把广东建设成模范省。他以省长名义,向全省人民作出郑重保证,以改造广东为职志,严厉禁止赌博、娼妓等恶业。这是道德重建的第一步。

11月23日,广东基督教拒赌会联合各界,举行声势浩大的广东人民请愿禁赌大巡行。陈炯明以坚定的语气宣布,从12月1日开始,全面禁绝广东赌博。“所有赌博公司、赌馆,必须在11月30日晚上10时以前结束封闭。”当时陈炯明禁赌的消息,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上海的《申报》甚至盛赞,“这是黑暗的中华民国里头的一线曙光”。

广东是全国有名的“赌国”,千年积弊,可以在一夜之间,荡涤殆尽吗? 11月30日晚上10时的钟声一响,全省赌馆果然全部关闭。12月1日,惊喜万分的广州人民,举行了狂欢庆祝活动。各团体、学校、商店,纷纷悬挂彩旗,家家户户,在门口贴上“本户赞成禁赌”的字条。全城燃放炮仗,锣鼓喧天。停泊在省河的兵舰、轮船,也挂起了庆祝的旗帜。广州报界更一鸣惊人,宣布“全体休业”志庆。全城大小茶居酒楼,这天全部爆满,几乎都是庆祝禁赌的酒宴。入夜,青年会开演影画戏助兴。大街小巷,成千上万盏灯笼,闪闪烁烁,汇成巨流,这是由广东教育会、拒赌同志团和工商学各界举行提灯大巡行。

孙中山也在这时从上海返回广州。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辞官归故里,他与陈炯明志同道合,都想建设广东模范省,但星移物换,今天两人再度碰头,其胸怀抱负,却已经大相迳庭。

孙中山不再满足于偏安广州,他要成立正式中央政府,由他担任大总统,重行革命,统一中国。孙中山当仁不让地说:“我要做总统。因为我要西征,要北伐,要统一中国,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正式政府,号召全国。比如做生意,首先必须挂起招牌,择吉开张,以广招徕,不能以半掩门姿态出现。正式政府成立后,才可以得到外国的承认和争取关余到我们手里来。”

这恰恰是陈炯明忧虑所在,一旦南方选举总统,南北之间就要打仗了。他不想打仗。为了阻止成立中央政府,陈炯明加快了广东自治的步伐。为此,他要求省议会承担起监督政府的责任。在非常国会选举总统的同时,陈炯明以省政府名义,一口气颁布了《广东省自治条例》、《县自治暂行条例》和《广东省宪法草案》等一系列法例。但孙中山对大总统,志在必得。

1921年2月,粤军西征,底定广西。4月7日,国会投票结果揭晓,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广州街头,出现汽车燃放鞭炮,环城巡行的热闹场面。当广州20万市民涌上大街,欢呼雀跃时,他们并不知道,危机已经迫近了。

1922年5月,孙中山大誓三军,麾师北伐。陈炯明继续采取不合作态度,孙中山下令免去他广东省长、内政部长、粤军总司令职务,只留下一个陆军部长。本来,孙陈二人,虽然好恶殊方,但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只是一个要统一,一个要自治;一个说不打倒军阀统治,无以救中国,一个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工合作,谁干好了,对广州、对中国都有利。但最后竟闹到反目成仇,实在是一出悲剧。

6月16日,广州粤军发动政变,企图推翻大总统,把越秀山下的总统府,付之一炬,使后人再也不能一睹它的风采。孙中山指挥海军还击,全城被隆隆炮声所震撼,天字码头、东堤一带商铺,受到战火摧残,平民死伤枕藉。炮火把一切都改变了,孙中山的统一梦想,陈炯明的自治梦想,老百姓的太平梦想,全都在那个晚上,破灭了。

    1925年,孙中山逝世的时候,陈炯明曾手撰一副挽联:“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在知己相惜的情怀之下,似诉英雄心中不平事。可以看出,在这两位大人物之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1933年9月,陈炯明去世之时,香港《工商日报》评价道:“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