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薄案与林彪叛逃案的异同,兼评对毛71年南巡的几点看法。

来源: XO酱黄瓜 2013-08-30 09:07:5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16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XO酱黄瓜 ] 在 2013-08-30 09:12:4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关键人物:

 

林案-林彪,叶群,林立果,汪东兴,康生,张春桥

薄案-薄熙来,谷开来,薄瓜瓜,王立军,星云大仙,xxx

 

厉害冲突关键两者都是为了掌控政局领导权,一方出手攻击对方的起初手段都是针对老婆和孩子,而林彪和薄熙来对老婆孩子的管束的疏忽都是致命的;关键串联人物一个叫汪东兴,一个叫王立军,最终爆发点同样是一起叛逃事件。

 

薄案就发生在当下,来龙去脉比较清楚。王教头被胁迫反水在先,假意痴迷谷开来结合吸毒实现感情精神依赖,再冒充海伍德的名义编发电子邮件打电话,加上王本人在边上的一手督导,让一个神经兮兮的疯女人相信有人要绑架亲子进行政治讹诈和勒索财物,顺手录下日后栽赃陷害所需的只言片语。接下来骗不明真相的海伍德来重庆,布局做掉一直被蒙在鼓里的英国人并通过证据链将谷牢牢锁定。待到时机成熟有意将书面情书及奸情让薄撞见,使薄抓狂出错逐步将整个棋局一一爆开来。

 

 

也许对于薄案大家目前是仁者见仁,刚刚看到数字证同学转发的有关毛南巡及倒林的有关文述,对于其中的某些论述及观点实不敢苟同,

1,    如何甄别引用某些人的所谓传记或回忆录。尤其像汪东兴和李志绥之流。


   2,    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林彪反党集团,《五七一工程纪要》是某些人有意给林立果设下的局,小舰队里一直有汪东兴的耳目,林立果的一举一动都在毛的掌控制之下。


    3,    毛71年南巡实际上是在耍小猴子,毛跟林彪多年相知如父子,毛基本上是相信林不会出手,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然而树欲静风不止,毛的背后一直有一大群煽风点火的人。

 

以下是本人以前有关林案的个人总结及论述,大家感兴趣不妨一阅。


中国有句老话,被人家卖了还跟着数钱,五七一工程纪要是在70年末庐山批陈伯达,毛林公开冷战的大背景下于71年3月出台的当时参与的人有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四个人当中李伟信放空枪骗过“同伙”自杀后,主动要求找汪东兴“坦白问题”,最后成了指控林彪反革命集团的一个孤证。


对于康生张春桥及江青而言,如果毛一旦去世了,林彪上台第一件事估计就是要他们的脑袋。要打倒林彪要想彻底解决军队军权问题,直接搞难度太大,一方面林彪生性谨小慎微,“龟避
厉害再者林彪在军界关系过于庞大,稍有不慎会导致情势失控。比较之下理想的突破口应该是叶群和林立果,罗瑞卿杨尚昆先后倒台后,中央机关警备大权逐渐掌握在汪东兴手里,汪心里比谁都清楚前两任的下场,本应该十分清楚谨言慎行祸从口出的道理,但让人百思不解的是汪比任何人都喜欢传播小道消息,甚至包括毛和江青之间的私生活,多次有意无意的挑拨是非混淆视听,大多与其交往的人对其诚信及人品都颇多微词。汪在70年庐山会议期间上串下跳扇风点火但最终确深得毛的信任和器重,但同康生张春桥相比,100个汪东兴加在一起也没有可比性。

很大的程度上讲,林彪在文革中后期对毛过分纵容江青张春桥康生的态度由忿忿不平逐渐转为消极怠工以致到最后的彻底绝望,但是林的作法几近坐以待毙。在政治气候如此诡谲多变的当下,自己从来不主动看文件听汇报,一切消息全靠叶主任指使秘书“念文件简报”代批代阅,当然本身健康状况的确是一个大的现实问题。

 

林彪谨慎了一生,但惟独在对自己儿子的管束方面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如今可以看到许多的细节表明林立果的参军从政以及少年天才的吹捧主要是一些抬轿子的马屁精跟叶群的杰作,对毛而言,与林之间的所谓国家主席之争只是一个面子上的托词,实际真正让毛下定决心要搞掉林的根本原因恰恰是林的这个被部分人吹捧为少年天才的林家大公子。而林彪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儿子的问题上犯了大忌,甚至在叶群的编排下父子同时出镜巡查部队,正是有人拿着这张照片在老毛面前有意大夸林立果,结果使毛彻底下定决心要把林搞下去。

应该说毛岸英的死一直是老毛的心病和死结。为了控制林家,江青曾托人给林豆豆和毛远新提亲,同时毛开口让人开始为林立果物色女朋友,结果吓得林彪一口回绝了个彻底“咱家的小事不敢烦劳主席大驾,我们可以自己解决。”结果林家急火火地给儿子女儿找对象,但是经过有心人的加工后,流传到社会和毛的耳朵里的是“林家找驸马选妃子”。

有心人

江腾蛟王飞之流都是叶群四清期间结识的所谓“死党”这些人同吴黄李邱跟林彪几十年一起战场上厮杀下来的交情是完全不能比的,而李伟信李文普是隶属于中央警备局的,在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年代,汪在毛的授意下在诸多老帅军头身边安插耳信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于是在庐山会议后的半年内,七一年三月林立果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一起出台了后来的《五七一工程纪要》。

叶群有很长一段时间相信并依赖汪来把握毛对相关问题的底细和尺度。从今天各方面对林彪事件的研究进展来看,汪东兴在整个林彪事件演进及发展当中一直有意游走多方,或人或鬼,其角色及作用至关重要,汪东兴是一个真正的


林立果身上有着太多叶群的遗传,自以为是好大喜功思维简单幼稚,《五七一工程纪要》应该是在”好心人
“的诱导下不失时机地出台的。而这一切都完完全全地在毛的掌控之下,是有人导演的一出大戏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过场。

于是有了后来毛的南巡讲话,打草惊蛇敲山震虎,于是李文普可以跳车自戕来指证林彪曾提到依次库克有多远?于是周恩来一再强调要截下直升机(不是打下),空中联络曾一度有人讲“机上有好人(注:传说无考证),李伟信在对天放口枪骗过周于自杀后成了直升机上的唯一孤证,于是现场在于新野的口袋里会出现相关的物证,原本出逃前周于李花大量时间销毁有关文件的现场,竟然会有写有《五七一工程纪要》的笔记本被遗忘在进口大厅的茶几上,在民兵抓捕押解李伟信的过程中李几次提出要见汪东兴见军区领导,还有江腾蛟在大多数人都不知情的状况下,913一大早就去主动自首,并被同案其他人后来指证提审期间被过分优待。


最后还要回到汪东兴身上,汪的政治资质非常平庸,优点是政治嗅觉灵敏,善于察言观色,善于伪装,见什么人讲什么话,喜欢投机而且心机过重,爱打小报告传播小道消息。还有更关键的一点汪东兴是康生的老部下,是康出面推荐给毛的,康曾在一次在半公开场合指责汪“政治觉悟和能力永远只是个警卫员的水平”,似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汪在林彪等老军头面前经常主动流露对江青张春桥的不屑,这点可以说是深得毛和康多年政治斗争的精髓-引蛇出洞放长线钓大鱼。最能说明的一点是汪实际上跟江青张春桥的关系在毛活着的时候其实要比华国锋叶剑英近得多,张春桥聪明一世这辈子唯一的跟头就是栽倒了汪的脚下。如果没有汪的支撑没有对汪的完全信任,江青和张春桥怎么会如此的大意失势。张在最后受审时一言不发实际上是一直无法接受被汪戏耍的最终结局。


实际上毛并不希望再次自己否定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等林的检讨,但是林就不做任何让步。还记得周恩来在期间苦于奔走,为了一张两人在天安门上的合影煞费苦心。因为毛和周都知道这样僵持下去的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毛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但是背后康生张春桥汪东兴却一直在推波助澜步步紧逼,尤其是在看到林立果的《五七一工程纪要》后,毛也是赌气要拿小孩子开刀吓唬一下,但始终并没有想致林与死地,毛要让林死根本不必去南方放风。林出逃后毛讲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实在是一种无奈,而周也只能面壁大哭,因为周很清楚这是康生张春桥的一石三鸟,林这块绊脚石被搬开后,自己自然就成了对手的下一个目标。对于毛而言,林的死让原来当年死心卖命的老家伙们彻底心寒了,林死后毛在短时间内明显衰老。

 

 

 

 



 

 

 

 

所有跟帖: 

同意毛岸英的死一直是老毛的心病和死结的说法。但叶群也不是笨人,起码处理和江青的关系时候。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10:38:51

很有新意! -carfan2- 给 carfan2 发送悄悄话 carfan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10:41:47

林立果算是出众的官二代,再低调老毛也会有戒心,因为自己无后,怕将来会是林家王朝了。最后还是决心传给侄子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11:01:32

最后还是决心培养侄子接班 -侧卫1- 给 侧卫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11:02:49

说根本没有林彪反党集团完全正确。黄吴叶李邱,只有叶是真反毛,其他人吓死也不敢。 -李操星- 给 李操星 发送悄悄话 李操星 的博客首页 (436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20:08:44

林彪贵为太子,还小心谨慎不出头,能愿意当个国家主席的虚衔?假太子本来就是死罪! -相当冷静- 给 相当冷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12:57: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