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周村之战失利被枪决的黄埔系周庆祥
抗日战争结束后, 周村共有四次解放。第二次是一九四五年八月,解放后的周村称“周村特别市”市长是马千里;第二次解放是一九四六年六月,市长为石凤翔;第三次解放是一九四 七年二月,市长为孙建萍;第四次解放是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二日,这是周村最后一次解放,市长是李荆和。笔者当时是13-16岁的少年, 经历了四次解放周村的战斗,听到了解放周村的枪声、炮声。由于当时认识不足,也受了些惊恐和担心。后来受省政协文史办的委托,征集这段史料时,找到了当时 的战争亲历人,谈话之间倍感亲切。
一、战前的军事政治形势/
一九四七年下半年,国民党部队由于大批有生力量被歼,被迫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守势。局面处处被动。当时在胶济路西段仅有潍县、张店、周村、明水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军心不稳,情绪低沉,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点:3 _, s8 h* E- X- n- r6 T( v* g; E
(一)在第二绥靖区最高领导层内部思想上比较混乱。以王耀武为首的国民党党政军首要及其高级幕僚们认为,鲁南地区及胶东大部地区已被共军攻陷,与天津、青岛相隔甚远,“首尾不能相顾”,济南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而且兵力单薄,固守不易。因此曾向国民党最高当局蒋介石建议:放弃济南退守徐州,背靠长江天堑与共军对峙。由于当时东北、华北的沈阳、长春、锦州、京津等几个大城市仍由国民党军队占据,妄图负隅顽抗,当然批不准这个“建议”,并严令王耀武加强防御,固守济南。于是王耀武将原守备周村的国民党第十二军霍守义部调防兖州,确保南下退路,把一九四七年七月在山东金乡遭到重创的国民党三十二师重新改编补充号称整编新三十二师周庆祥部派往周村驻防。
(二)新整编的三十二师基本情况是:二个旅六个团的编制。原师长唐永良因作战不力被撤职并押解南京军法处。该部队是个大杂烩。
[) ?
新任师长周庆祥不是三十二师的老人,原为山东省十九军官学校总教务长,鲁西夏津人,黄浦军校三期毕业,参加过抗日战争,但与解放军作战没有经验。因为与王耀武关系很好而任命为师长的。) Y/ [* [: [$ w9 h6 g
3 ^: M. L# z; S2 Y, @
三十二师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部分人是旧三十二师残部,属于原国民党地方派系华北商震部队,中级军官出于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的为多,大部分参加过抗日战 争,不少人在校学习时接受过进步力量的影响,有的接受过共产党的教育。所编的三个团中,有一名团长系中共地下党员,这部分人抗战胜利后不满意蒋介石一心打 内战的部署。另一部分人是原国民党主力部队在鲁南吃了败仗的七十三军的残部,编入三十二师后称三十六旅,也是三个团,这部分人装备好,战斗 力较强,但在鲁南吃了败仗后犹如惊弓之鸟,情绪总是提不起来,有的下级军官被共产党部队俘虏后又放回来的。他们悄悄传说着共产党优待俘虏的政策,影响很 大,虽然驻周村地区,但团营级军官的妻子儿女都住在济南,即感到自己的命运没有保障不甘心打内战卖命,又惦念家属的安危,心情矛盾而沉重。倒是一部分初级 青年干部和士兵,由于长期受蒙蔽,思想是国民党体系的。
(三)三十二师的防区是以周村为中心,负西至明水并与济南外围部队取得联 系;东至张店、益都并负责控制淄博矿区;北至黄河,控制齐东、青城一带;向南控制莱芜山区守卫济南的东大门。具体分布情况是三十六旅率一、七团驻守章丘明 水、埠村、大冶、柴庄一带;一Ο八团分驻张店、桓台;一Ο六团由团长郭振刚率领驻守淄川;师部及一四一旅3个团、特务营、工兵营、 炮兵营守卫周村并向长山、邹平各派出一个营;这种分兵部防的办法“军师”们号称是“成犄角之势”便于互相救援。但在有经验的中级军官中却议论纷纷:认为兵 力过于分散是“挨打的架式”。
(四)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一九四七年七月国民党政府发布“戡平共匪判乱总动员会”;周村长山地区也根据蒋介石的绝密代电“反共总体战略”成立了“周村党政军统一指挥部”基主要内容为“中央为根除赤患,复兴国家,上自省 市、下自县区分层组织党政军统一指挥机构实行总体战,以靖国家”。这个机构成立后,国民党当局就更加疯狂地征兵、征粮、征税和屠杀人民群众、革命干部;加 紧扫荡活动,特工组织也加强对解放区进行渗透,潜伏特务收集情报,推行保甲连坐制度,对老百姓加强控制,训练民众,进行反共、仇共教育,扩充地方武装,补 充兵源,以备万一。当时国民党国防部特工组织认为:周村地区南通博山、临沂,北接长山、桓台、黄河,又是济南与潍县之间的中间站,是个军事要地,一旦失 守,鲁中防务就无法控制,关系山东全局。但驻防兵力过于分散,调动起来“捉襟见肘”前途不抱乐观。
(五)战斗之前双方加紧了情报战,为加强对周村的控制并负监军之职,国民党特派国防二厅代号6585部队的特务中队进驻周村及周围地区。这个部队及其他 系统的特务机构派了大批化了装的情报人员深入鲁北几县探听解放军的行动和基层地方政权情况,根据特务们的密报被国民党政府抓到300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 基本群众, 有的在长山、周村附近活埋残害,有的被胁迫补充到国民党军队,个别的被国民党利用帮做情报工作,从少数人身上搞到了部分真实情报,对解放军危害性很大。 6585部队的特务组织比较严密,狡猾狠 毒,配有几部电台,有些情报十分准确。例如,在周村战斗前两天,国民党情报人员就曾报告:“共军两个纵队从胶东 方向开来,晚上住在博兴沙河一带,动向不明”。前沿特工人员也曾准确地分析说:“高苑、青城大批八路军地方干部加紧征集军粮,看来会有大的军事行动,望当 局注意,加强戒备”。这些情报对国民党决策机关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只是由于国民党上层特务人员的腐败、麻痹没有立即采取行动,才贻误了战机。
q
" Z$ Z8 P/ {' F
6585部队上校中队长李某曾自夸有丰富的与共产党斗争的经验,一次他打算从张店去桓台公干,先召开了秘密人员会议,会上布置:“次日九点出发,赶到桓 台吃饭,此次军事行动任何人不得外传。泄露者,军法从事”。实际他夜间3点只带了三名机要人员从张店出发,天不明就赶到了桓台。果然,次日10点左右有 30多名共产党武装在张店至桓台途中埋伏,抓他未成。李某经常说:“我中有敌,敌中有我,想抓我办不到”!其狡猾程度可见一斑。
解放军特工人员有2 个班的兵力在特务连长的带领下提前一周进入周村地区进行侦察活动。化装成国民党检察部队抓了不少“舌头”,为了搞到准确的情报化装潜入周村城区,夜间从长行街暗娼家抓走一名国民党团副,取得了临战前的重要军事情报。
双方情报人员针锋相对,斗争激烈,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一方面由于解放军行动神速、机密、确切行动未被发现,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山东最高当局情报负责人 麻痹,错误估计形势,加上特务系统关 系复杂,在周村战斗前3天一直未引起警觉, 当国民党下级情报上报时,第二绥靖区情报处长刘仁华竟在电话中反问:“难道共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把下级申斥一顿了事。
二、战争经过
(一) 战斗突然爆发:一九四八年三月九日,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下令召开全省军政会议。师长周庆祥、长山县长陈奉朴、桓台县长柴可清、淄川县长程学通、博山县 长梁汝为等都奉命参加。在出发前各地已得到解放军由胶东西进的情报,曾向绥靖公署情报处请示:“共军集结,可能有军事行动,军政负责人都去济南开会,是否 妥当?”但得到的答复是:“全省召开军政人员大会,是司令长官的决定,不能更改,共军在各地活动情况上级比你们清楚,不要大惊小怪”!可见省里当时对周村 战斗毫无思想准备。10日上午,军政大会由王耀武亲自主持正在省府礼堂举行,突然接到周村急电,“大批共军由北向南挺进,已迫近桓台”。王耀武听后,失态 大骂情报部门饭桶、混蛋;马上中断开会,紧急计议后命令周庆祥师长、程学通县长、梁汝为县长火速赶回驻地督饬所属严加戒备,坚决固守!
(二)调兵遣将,仓促应战。三月十日下午周庆祥急忙回到周村,立即召开军事紧急会议。会上,周庆祥面色苍白,神情紧张,大略介绍了双方兵力情况,部署了防务分工,同时采取了如下措施:
1、命令驻防章丘、明水一带的三十六旅一Ο七团速增援周村;* D0 Y( r) q; G( Y! @7 M% I
2、命令驻长山县城的部队及地方武装人员放弃阵地退守周村;
3、急电王耀武司令请求援兵。# ]) @, p& S) d0 }
0 P: y8 I$ H" W4 w
驻章丘明水地区的三十六旅及一Ο七团接到命令后认为:退守济南较为保险;增援周村凶多吉少,强调到明水驻防是王耀武亲自安排的,移动需请示王耀武。无 奈,周庆祥以军令催促,王耀武也电话表示应听周庆祥的指挥,只好上路慎行。三月十一日中午才赶到王村,不时传来周村被围的情报,这时三十六旅七团送上门去 一起歼灭,“围而不打半路截主援兵”这是共军惯用的手法。这样又令部队加强戒备,搜索前进。行军速度更慢了,急的周庆祥在电话里大喊大叫,严令火速前进! 直到黄昏时分三十六旅旅部及一Ο七团才赶到周村南门外。与城内接上关系后,在一片混乱中拥进城内接防了周村西城和北城的防务,一面在大街上支锅造饭,一面 仓促进入阵地。与此同时,从长山县城退守周村的部队也赶到周村北门,匆匆进入城内与师部工兵营接受了周村东北南永贞门附近的防务。后来才知道,趁天黑进城 部队混乱之机,一部分化了装的解放军部队分别从南门和北门混入周村城内,在民房僻静处潜伏下来,伺机行动。
) o5 S, W- H+ L7 }0 @" @2 H
(三)里应外合,直捣司令部。
三 月十一日晚上,下起了大雨,这对惯于夜战水战的解放军部队来说,真是“天赐良机”,相反,由于城外一片漆黑,增加了守城部队的恐惧感。11时左右,突然枪 声四起,炮声、爆炸声响声不绝,解放军开始猛列的攻城,尤以周村北门和东门(即观海门)的火力最猛。12时左右,防守北门的国民党部队伤亡很大,营长、副 营长相继阵亡,北门东侧的城墙炸开了一个大缺口。于是大批解放军部队从缺口处攻入城内,迅速占据有利地势展开了巷战,并沿南北大街强攻南下,以尖刀之势真 通大街中段国民党城防指挥部。一时左右,解放军也在观海门得手,并迅速扩大战果占领了电灯公司,部队沿东西大街西进。早已混入城内的解放军战士挖通了沿街 的民房与刚攻入城内的解放军配合作战从墙上的洞口向退下城来的国民党兵射击,由于从北面、东面退至南北,东西两条大街上的国民党部队越来越多,目标很大, 而在暗处用各种武器射击的解 放军战士有掩体不易被发现,打得国民党军队晕头转向,人死了还不知枪从哪里打来的,伤亡惨重!这时周村城内国民党各防守据点与大街中段的司令部电讯联系已 经完全中断,城内一片混乱。在东西南北大街十字路口处,国民党城防司令部门前,有2个土布袋堆的临时掩体火力很强久攻不下,2挺歪把子自动机枪封锁了较窄 的路面,造成解放军攻城战士的重大伤亡。国民党三十六旅特务营长曹某亲自督战。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解放军战士从楼顶上摔下了几捆手榴弹束,轰隆几声,掩体 内的国民党军尸体横飞,机枪声嘎然而上。解放军战士冒着浓烟一拥而入,只见司令部里,文件遍地,什物凌乱不堪,但已空无一人。原来双方紧张激战时,周庆 祥、张汉锋已化了装,在特务营长曹某的保护下,跳墙逃走。西城武圣门也被解放军攻陷,大批国民党军作了俘虏。此时,已是三月十二日凌晨三点。城内的国民党 大股部队还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北门武圣门退下来暂盘据在管边窑清真寺内的一0七团残部;另一部分是占据南门里天主教堂的三十六旅一个营的兵力负隅顽抗, 枪声不绝。流窜败落在城内各街道上的国民党残兵大部换上了便装,进入民房,搜抢钱物。笔者当时是15岁的少年,亲眼见到换了便服的国民党散兵每人腰里都带 有不少银元钞票。此景、此情告诉人们,国民党周村驻军败局已不可收拾。
退守在北门里清真寺附近的国民党一0七团300多人, 在进不能战,退不能守的情况下,由团长胡润身带领经过紧急商讨,决定放下武器向人民解放军投诚。城南天主教堂一带的一营国民党部队,凭借有利地势,居高临 下顽强抵抗。由于周村外围国民党军队均已退走,教堂大楼已被解放军团团围住,采用对孤军久困必变的战术,直到12日下午3点,弹尽粮绝全部做了俘虏。
至 此,周村全部解放,此次战斗,歼灭国民党兵力15085名, 其中毙伤1521名,俘虏13564名。缴获山炮5门,步兵炮1门,迫击炮 27门,六0炮43门,重机枪42挺,轻机枪375挺,掷弹筒2 门, 枪榴弹126枚,步马枪4018支,冲锋枪97支,卡宾枪28支,短枪198支,炮弹13979发,枪弹2012852发,榴弹18654枚,汽车23 部,电台9部,报话机4台,电话机194部,骡马116匹。
1 t+ m! v) Y0 t" R
周村战斗我军伤亡2209人,其中阵亡296人,负伤1904人,其他9人。周村战斗消耗炮弹5206发,榴弹11746枚,6 118斤。
三、尾声
(一)周村战斗,解放军总结了围城攻坚战的经验,为解放淮县、济南打下了基础;
(二)周村战斗再一次向人们提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心的向背,被俘后经过教育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的原国民党官兵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为人民立了新功,更是进一步的证明了本文作者在访问这些老人时,他们殷切盼望身居台湾的老同学、老同事,总结历史经验,认清大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三)国民党三十二师师长周庆祥逃回济南之后,以作战不力罪被押解到南京,被国民党最高当局在汉中门外枪决。此人当年在抗日战争中是固守衡阳的战将之一,全城被焚时其他将领壮烈殉国,周庆祥却被日军俘虏,做了背判国家民族的逃兵,其在周村战斗后的下场,当属历史必然,耐人寻味。
# f) }
) E2 q5 _/ G4 j% |6 u( ?
一九九七年四月补充修改
---------------------
周庆祥(1904—1948) 原名周昭桐,字云亭。夏津县城北陈庄人。国民党军将领。出生于富裕农家,幼读私塾,后相继就读于夏津县第一高等小学、东昌二中。1925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次年10月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 随部队参加北伐,先后任见习官、排长、连长等职。1927年9月,曾在南京东龙潭镇参加讨伐军阀孙传芳部战役。1932年随部参加了第四次对工农红军的反革命“围剿”。
抗日战争初期, 周庆祥任第十军第三师十八团团长。1938年5月至10月参加了武汉保卫战。 同年7月,九江湖口一役,部队伤亡惨重,遂到湖南衡山补充兵员整训达半年之久。1939年2月中旬,日军进攻南昌,周庆祥率团至江西修水阻敌进攻,部队损失严重,又率部至湖南湘潭整训。1939年9月,复调修水参加长沙反 击战。1940年7月,任第三师师长,转战湘赣一带。1941年9月、12月两次参加长沙保卫战。1943年1月,参加第三次长沙保卫战胜利结束后,获青 天白日奖章1枚。1944年5月下旬至8月上旬,周庆祥率第三师参加了长(沙) 衡(阳)会战。6月18日, 长沙失守,日军乘胜进攻衡阳。周庆祥师所在的第十军展开衡阳保卫战。6月28日,重创日军。7月11日,日军攻势再起,守军伤亡惨重。8月16日,日军冲 进衡阳,守军与之展开肉搏战。紧要关头,后援不到,军长方天觉乃下令全军缴械投降。至此,历时47天的衡阳保卫战以失败告终。周庆祥被俘后约20余日,脱 逃出走至广西, 收编散兵,重建第三师。同年底,该师先后到重庆、汉中整训。1945年2月任第十军副军长。1946年春只身来山东,投靠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 周庆祥来山东后,相继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第十九军军官队总队长,山东省训练团少将教育长、 团长。1947年10月任国民党军整编三十二师师长。1948年3月,在周村战役中与解放军作战,该师一触即溃。事后,周庆祥被蒋介石电召去南京,交军法 处会审,以“贻误战机罪”被枪决于南京雨花台。
--------------
守衡阳的周庆祥
1944 年春夏起,日本侵华军发起了对中国平汉铁路南段、粤汉铁路中段和湘桂铁路沿线的猛烈进攻,代号为“一号作战”。其意图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摧毁中国西南地 区的中美空军基地,以阻止对其本土的空袭,同时摧毁中国国民政府继续抗战之意志,并“切望借此鼓舞士气”。5月下旬日军调集了8个师团、4个独立旅团共 20余万兵力,开始发起向湖南的进攻,日本动用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对一个地区进攻所使用之最多的兵力。守卫长沙的第四军张德能部,不敌日军优势兵力的 进攻,长沙于6月18日下午失陷。日军沿湘江东岸突进,6月23日进抵衡阳近郊,并继续南进,牵制衡阳外围的中国军队,以孤立衡阳。
参与衡阳防卫作战的国军部队,包括了预十师(葛先才)、第三师(周庆祥)、一九〇师(容有略),暂编五四师(饶少伟)。
担任衡阳保卫战的是第九战区第二十七集团军的第十军。第十军在抗日战争中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军长方先觉,为黄埔军校第三期生,曾编入军校教导团。抗 日战争中,他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时,他参加南浔路作战,英勇负伤,升任第八旅旅长、副师长。1939年南昌战役中战功卓著,是年冬出击皖南青阳, 血战七昼夜,予敌重创,升任师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率部阻击敌军于金井、福临铺,因功获嘉奖。1942年初,第三次长沙会战,方师固守长沙妙 高峰,当敌军第三、第六师团之攻击重点,顽强坚守,被称为“泰山军”。后升任第十军军长。
1944年6月23日,日军向衡阳发起第一轮进攻。方先觉指挥第十军英勇搏战,多次击退日军攻势。日军第一次总攻中,瓦子坪阵地被敌突破,守卫该阵地的 第三师第七团第三营李桂禄营长就地正法。官兵闻之肃然,此后无一敢退缩者。26日,日军占领衡阳城东湘江东岸的机场,并迂回至衡阳之南,截断衡阳守军的退 路,从衡阳之西、西南形成了对衡阳的包围。27日,渡过湘江之敌猛攻,进抵欧家町、黄茶岭,向停兵山、高岭、江西会馆主阵地猛攻。守军决心与敌人拼至最后 一颗手榴弹。28日,停兵山、高岭据点守军全部牺牲,无一生还。日军被歼亦不下千人。28日-30日,日军进攻时施放毒气。守卫五桂岭阵地之第七连,除不 在阵地的特务长、炊事员4人外,全连80余人中毒身亡。日机对衡阳城狂轰滥炸,城内囤积的粮弹,多被焚毁。第十军官兵英勇抗击,击毙日军无数。日军第68 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为人及其参谋长负重伤,其他联队长、大队长被击毙数人。28日-7月2日,战斗激烈异常,昏天黑地,5天中日军一再遭受损失,不得不于7 月2日暂停进攻。
7月11日,日军继续进攻,12日,攻占虎形巢。日军第二次总 攻,改行重点攻击。但守军不畏牺牲,坚守阵地,抵抗极为顽强,往返冲杀,对敌逆袭,与日军反复争夺一些要点。张家山小高地,失而复得三次。至15日,守军 退西禅寺、张飞山,改守第二线。日军攻击重点从衡阳西南转向城之外廓。16日,市民医院南端高地失陷。日军攻击转向西北郊。17日,日军对衡阳城猛烈轰 炸,逐次夺取城郊据点,压缩包围圈。16日至月底,双方对战,寸土必争。第十军官兵伤亡达70-90%。医药品缺乏,轻伤者自愿重返第一线,伤势不轻但能 行动者,自愿留在阵地,宁愿以激烈的战斗麻木自己。日军进攻衡阳付出了重大伤亡,又有联队长一名、大队长六名被击毙,但仍难以进展,不得不于19日再次停 止进攻。21日,敌佯装退兵,引诱守军出击,又空投“归来证”,向第十军诱降。第十军识破敌之诡计,将“归来证”予以焚毁,决心苦战,与衡阳共存亡。
第八团五桂岭争夺战,半日之内连升了5个营长,均先后壮烈殉职。葛先才师长亲冒毒气,率部恢复张家山阵地。周庆祥师长在草桥北来雁峰附近苦战5昼夜,始撤守草桥以南核心阵地,被称为“核心劲旅”。
在保卫衡阳作战中,7月27日、8月2日,中国空军两次向衡阳城内投下蒋介石的手令,令方先觉军坚守衡阳城待援。但日军拼力堵截支援衡阳的中国军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第十军伤亡极大,连杂兵夫役亦抽调投入第一线战斗,状极惨烈。
日军自第二次总攻后,仅夺得小部分阵地,无大的进展,损伤却更惨重。衡阳久攻不下,日本中国派遣军甚感不安,日本大本营也极为不满。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 横山勇增调兵力,亲自指挥进攻衡阳之战,以5个师团之兵力,于8月1日集结于衡阳外围。此时衡阳城内伤亡惨重,粮弹匮乏。城内士兵只能吃烧焦的米煮成的糊 饭,佐以盐水。阵地附近池塘的鱼虾浮萍均被采食一空。受伤士兵无药品疗治,只能用盐水洗伤口,用废纸破布包扎,伤口多化脓,溃烂生蛆,重伤者无法救治待 死。
8月3日,日军对衡阳大肆轰炸,4日晨开始第三次总攻击。在日军猛攻下,坚 守衡阳城一个半月的第十军已疲弊异常,难以再战。8月5日,周庆祥师长主张突围,但城内伤患六千多人,无法随军行动,方军长决心继续死守。方先觉军伤亡极 大,阵地多处被毁。7日,日军从衡阳城北门突入。是日,方先觉与各师长联名,向统帅部发出“最后一电”:“敌人今晨由北门突入以后,再已无兵可资堵击。职 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方先觉第十军官兵守卫衡阳城达47昼夜,在日军猛烈攻击下,顽强拼搏,坚守待援,直至阵地全毁,伤亡惨重。8月7日夜,方先觉派参谋长孙鸣全(一说孙鸣玉)与日军谈判,停止抵抗。衡阳于8月8日陷落。
衡阳之战,中国军队伤亡约15000人,阵亡6000余。据日方统计,是役日军伤亡近两万人。日本战史承认,此役“牺牲之大,令人惊骇”,“不独严重地妨碍了‘打通大陆’的日程”,并且遭受了重大伤亡,是“苦难的战役”。
第十军英勇顽强坚守衡阳城47昼夜,迟滞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进程,歼灭了大量日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抗击外敌的崇高精神。日军战史称:方先 觉为“骁勇善战之虎将”,第十军“寸土必争,其孤城奋战之精神,实令人敬仰”。日本军官谓:“中国军队勇敢作战的情形,不仅此地日军敬佩,就连日本天皇和 大本营都已有所闻。”故而,衡阳城虽然失陷,第十军依然光荣。
方先觉军长蒙难后,日军将他押至天主教堂软禁。他向日方提出的三项要求是:1,保证生存官兵安全,并让他们休息。2,收容伤患予以治疗,并郑重埋葬阵亡官兵。3,守城官兵绝不离开衡阳城。这使受难官兵2000余及伤患官兵7000余,免除了被屠杀的恐怖。
“对国家贡献最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当推衡阳之守”。
经救援,方先觉脱险逃离衡阳,于12月11日到达重庆。重庆出现热烈欢迎方先觉的热潮,张贴标语:“欢迎抗战的灵魂归来”。
《大 公报》1944年12月13日发表社评《向方先觉军长欢呼》:“苦战衡阳四十七天的英雄方先觉军长回来了!……我们情不自禁地要向方军长欢呼:‘我们的英 雄回来了!我们的抗战精神回来了!’”“拿衡阳做榜样,每一个大城市都打四十七天,一个个地硬打,一处处地死拼,请问:日寇的命运还有几个四十七天?” 《救国日报》1944年12月20日发表社论《方先觉不愧张睢阳》:“抗战八年,战死疆场的英雄烈士,至少数十万人;而保卫国土,至死不屈者,亦不在少 数;而其对国家贡献最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当推衡阳之守。”“方军长因弹尽援绝,防无可防,始被敌人俘虏。这在方军长及其部下,真百分之百尽了职 分,不论对于国家,对于长官,对于国民,均无愧色。”文章将方氏与唐代安禄山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守将张巡相媲美。
葛先才,湖北汉川 人,1904年生,黄埔四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参谋班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独立师排、连、营、团长。1935年任军政部预备第十师参谋 长、副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军预备第十师师长,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先后参加淞沪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衡阳保卫战。其中衡阳保卫战,与方先 觉、容有略率部18000余人坚守衡阳城47昼夜。所余仅600人。是抗战期间守城时间最长,杀伤日军最多的战例之一。1946年起任第二十八军一九二旅 少将旅长,整编第二十三军一九二师师长,整编第二十八师副师长,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到台湾。
1943年11月下旬,第十军奉命增援 常德。11月19日,攻击常德汽车站和德山一线之日军。敌反增援以强大兵力攻击我第十军预十师师部,激战中师长孙明瑾阵亡,副师长葛先才受重伤。弹从葛先 才左乳下方而入,从背后脊骨左边穿出。葛先才著有回忆录《长沙常德衡阳血战亲历记》。他还当过196师师长?是郝柏村的上级。
容有略的资历比方先觉军长和周庆祥师长,葛先才师长都要老,是黄埔一期(还是孙文学会成员),陆大特别班第四期。他是孙中山的老乡,是孙中山和廖仲恺推荐入学的,在黄埔一期四队,但四队同学中第一个升任师长的是范汉杰。容有略升官很慢。
容 有略(1906—1982),字天硕。广东香山南屏镇人。民国13年(1924)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就读。毕业后,任教导团少尉排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 及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诸役,升连长。民国15年(1926)随军北伐,任营长;曾在浙江讨伐孙传芳战役中受伤。北伐后,随蒋介石参加内战与 “剿”共战争,民国22年(1933)升少将。抗战爆发后,于民国27年(1938)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学习,毕业后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旋调任第 九战区干部训练团尉官大队大队长、校官大队大队长。民国31年(1942)任陆军第十军参谋长,曾驰援常德与日军作战。民国33年(1944)任第十军一 九0师师长,参加衡阳保卫战,与日寇奋战47日,获嘉奖。抗战胜利后,容有略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兼上海保卫总团总团长,负责上海治安,后任徐州 绥靖公署军务处长,升中将。民国37年(1948)任陆军第四军副军长,在苏北与我人民解放军作战。旋调任陆军第六十四军军长。民国38年(1949)先 后任海南特区警备副司令、海南防卫总司令部第三路副司令、司令,海南解放时撤逃台湾。到台湾后,容有略一度任“国防部”中将参议。继奉派到港澳活动,组织 “反共救国军”。容先后任粤中反共救国军副总指挥,粤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策划反共游击战,先后8年,失败后返台湾重任“国防部”参议。1961年,任台 湾“交通部”顾问。1982年在台湾病卒。
饶少伟,1908-1979)少将。字亚中,四川资中人。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6期步科、陆军大学 第10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2期毕业。抗战爆发后任第19集团军总部参谋处长,参加淞沪会战,后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兼办公厅主任,参加3次 长沙会战,1943年任第9战区暂编54师少将师长,参加常德会战,1944年6月参加衡阳保卫战,8月兵败向日军投降,后逃回重庆,12月任军事委员会 少将高参,1946年任整编第69师副师长,1946年12月18日在江苏宿迁被俘,后在中共指派下从事对国民党军的策反工作。后任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 省人民政府参事。
相比之下,四个师长中,饶少伟资历最浅。他也是唯一没去台湾的。
一个军长,一个军参谋长,四个师长,全部投降,没有一个战死,还吹成那样,也是脸皮厚极。居然能全部脱逃,可见日军看管太松。
补遗:关于衡阳保卫战中的方先觉
方先觉在抗战时期就和薛岳结怨(常德会战),后来解放战争时期又在薛岳手下,结果1947年惨败于鲁西南,薛岳委过于人,方先觉下课,成了待业军人。后来去台湾赋闲。
方先觉在黄埔三期并没拿到毕业证,因为在毕业前一个多月带人殴打学校贪腐的军需,被开除。后来在卫立煌关照下,一路晋升(两人都是安徽人)。方先觉进入第十军后,颇受李玉堂关照。
常 德会战后,方先觉晋任为陆军中将,并于1943年12月27日正式接任第10军中将军长。常德会战结束后,第10军调往衡阳整补。这个时候第10军内部也 重新做了调整,第190师师长朱岳因在常德的表现自觉有愧于方先觉而自动辞职,其遗缺由军参谋长容有略接任,同时190师改为后调师,所属士兵全部补充第 3师和预10师。此外军属炮兵营的装备也从原来的日式野炮改换为美式榴弹炮。
1944年5月,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在湖南地区发起了长衡 会战。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原本打算再调第10军担负长沙城防,但由于日军进展迅速,便决定长沙由第4军防守,第10军留在了衡阳。5月18日,日军攻占 长沙,旋又夺取醴陵、攸县等地,箭锋直指衡阳。第10军于是担负起了保卫衡阳的重任。薛岳为增强第10军的战斗力,将驻防衡阳飞机场的暂编第54师拨归方 先觉指挥,但10军此时仍未整补完成,其中第190师只有一个团有作战能力,另两个团仅有军官和士官,新配属的暂54师又只有一个团,日军逼近时又有两个 营奉命离开衡阳,其名为一师,实则只有一个加强营的兵力。
方先觉和张灵甫一样,属于弹尽援绝,尽管外有强大的增援兵力,但就是被对方打援兵力阻挡住了,而自己部队尽管伤亡惨重,最后失利或投降一刻,其实还是有大量兵力保存,被俘。孟良崮74军3万2千人,结果被俘1万多人,衡阳第十军四个师3万人,结果投降上万人。
当 日军于1944年8月4日第三次发起进攻时,始终旧未见援军,而此时距军委会下达坚守衡阳两周的命令已经过去一个月了。8月5日,随着日军第58师团的投 入,第10军压力越来越大。当天下午三点,方先觉在中央银行召开了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并就第10军的出路问题做了讨论,其中第3师师长周庆祥首先提出了突 围的想法,但军参谋长孙鸣玉考虑到一旦突围,则负伤官兵无人顾及,势必惨遭日军屠杀,且以目前实力突围的成功率极低,其他军官见状皆作沉默,这次会议无果 而终。
8月6日,遭到第58师团进攻的190师阵地被日军突破,师长容有略率领 残部退守小西门及其以北城垣,依托城防工事来阻挡日军。而援军仍旧不见一点影子,官兵们从盼望到失望、由失望到绝望、由绝望而发展到对军事委员会的怨恨。 当天晚上,第3师师长周庆祥本着替第10军官兵寻求生路的希望,来到军部向方先觉提出了停战的想法,并提出了保证官兵生命安全和为负伤官兵疗伤的意见。方 先觉听后沉思良久,表示同意周的意见,但要周在一定范围内斟酌办理。随后周庆祥前往预10师师部,将此想法告之葛先才,并取得了葛的同意。
日 军于8月7日凌晨经过长达两小时的猛烈轰炸后发起了总攻。守军阵地大部被毁,五桂山、接龙山阵地先后失守。中午时分,日军终于突入城内,第10军官兵仍在 一片废墟中坚持作战。这时预10师28团团长曾京带着一些士兵跑到军部,想保护方先觉突围,但被其拒绝。方在命令曾京重返阵地继续作战后,深感战局已无法 逆转,由此萌生了自戕之意。他在下令解散军部后,拔出右边腰后的左轮手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正在此时,方的行为引起了副官王泽洪的注意,他立 即飞身上前打其手臂,最终子弹向斜上方穿过屋顶而出。紧接着,同在军部的周庆祥又走到方先觉身旁,请其为所部三四千伤患着想,不要轻生,终使方打消了自戕 之意。
入夜后,方先觉派遣参谋长孙鸣玉、副官处长张广宽为代表前往天马山方向寻 找日军指挥官联系停战事宜。8月8日凌晨,日军第11军司令部派遣情报参谋竹内实孝少佐前往第10军军部接洽停战。方先觉回复第10军绝无投降之意,同时 还提出“保证生存官兵安全,并让他们休息;收容伤兵,并郑重埋葬阵亡官兵”的要求。竹内参谋则表示日军对第10军官兵的敬意,并同意方提出的要求。四时 许,方先觉、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饶少伟等人被日军第68师团士兵送到位于五桂山的第68师团部后,方先觉再次提出救治第10军负伤官兵的要求,却被 师团长堤三树男以缺乏医疗用品为由拒绝,以致第10军负伤官兵无人照顾,多在绝望中自杀,情景十分凄惨。(注:第10军高级将领在衡阳最后三天的情况有多 种说法,此处结合了方先觉、葛先才、陈国柱三人的回忆为写作依据)
8月8日下午 十三时,方先觉等高级将领被日军拘押于城外天主教堂内,日军随即又强迫要求方先觉等人组建“先和军”,并任命方为军长,周庆祥、葛先才、容有略、饶少伟分 任第1、第2、第3、第4师师长。11月19日,被囚禁达三个月之久的方先觉终于在伪衡阳县自卫司令王伟能(原衡阳县县长,黄埔六期)等人的帮助下逃出了 日军的势力范围,随后又经第19师派队护送,顺利抵达了重庆。
方先觉抵达重庆 后,被任命为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中将副总司令,并受到了重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各大报纸亦争先报道方氏脱险经过。方先觉的第10军虽然最终在 衡阳战败,但其坚决抵抗日军达47天之久的英雄气概得到了全国军民的钦佩。军事委为了嘉奖方先觉的贡献,于1945年2月19日授予其青天白日勋章,使其 成为该勋章的第129位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