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马耳他 - (结语)青史垂名

来源: 湖畔居士 2013-04-18 05:35:0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106 bytes)

(结语)青史垂名

 

公元1565年的马耳他战役,粉碎了奥斯曼帝国用伊斯兰教征服世界的梦想,保证了当时以欧洲为核心的西方世界和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全球未来的大格局。后世的历史学家评论说:如果马耳他战役换一个结果,那么今天世界各地的课堂上,将会是用突厥语教授可兰经。

 

败绩的奥斯曼帝国远征军战船,在一个深夜灰溜溜地驶进伊斯坦布尔的金角。每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沮丧。不过,苏莱曼大帝的确是一位仁慈的英主:两位帕夏都保住了项上人头,虽然穆斯塔法帕夏被革职,皮亚里帕夏也被降职,在伊斯坦布尔过了一个冬天之后带着一支小舰队去意大利海岸打劫。活着回来的御林军,人人加官进爵,并领到不少赏金 ── 皇上的亲随卫队,无论如何也要保住他们的忠心。就像帝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战役,胜,则大张旗鼓地宣讲,败,则低调地迅速遗忘。

 

然而,马耳他的惨败,对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实在太大。为了挽回颜面,消除帝国臣民心中的阴影,苏莱曼大帝在第二年以七十二岁的高龄再度亲征,剑指匈牙利。这是皇帝一生中亲自领导的第十三次战役,距他上次出战已相隔十二年之久。在他的麾下,云集了三十万大军;这也是他毕生中领兵最多的一次出征。他要向全世界宣布:他,苏莱曼大帝,仍然是圣战的领袖、苏丹中的苏丹、世界各地王位的分配者。

 

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皇帝的眼光落到匈牙利边境附近一片偏僻荒芜的沼泽湿地:那里有一个名叫兹格特瓦的小城。公元1566年八月初,三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围攻,付出了三万多人死亡的代价,帝国大军终于攻破小城、全歼了两千多名守军而班师回朝了。凯旋路上,奥斯曼帝国的高级将领众星拱月一般地围护着皇帝的车驾;随行的八名侍卫一边走、一边背诵着可兰经。老皇帝在御驾里危襟正坐,苍白的脸、雪一样的胡须和鹰钩鼻子在厚重的帷幕后面时隐时现。

 

可是,御驾里坐着的,其实不是苏莱曼大帝,而是他的替身。苏莱曼大帝本人,在几天前尚未破城之时,已经油尽灯枯、气绝身亡。为了稳定军心,他的心腹大将隐瞒了皇帝的死讯,直到大军返回伊斯坦布尔才发丧志哀。

 

自从十二世纪中叶撒拉丁雄起于埃及大漠,四百年来穆斯林四处扩张,所向披靡。如今,随着一代英豪的逝去,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开始走向衰弱;先知穆罕默德以伊斯兰教统治全世界的宏伟梦想,最终化为一道青烟。十六世纪中叶的奥斯曼帝国经历了马耳他战败,借用温斯顿丘吉尔的一句名言:“这虽然不是他们的末日,却是他们末日的开始。”

 

在欧洲,西班牙王国在马耳他之战后名声大振,成为西方基督世界的领袖。国王菲力普二世用教皇所赐的金钱大兴武备,组建了强大的海军。六年之后,以增援马耳他的主将胡安为帅的西班牙舰队,联合意大利各个公国和医护骑士团的海军,组成了神圣同盟,在地中海爱奥尼亚海域的勒班陀附近,和卷土重来的奥斯曼帝国海军大战一场,最终彻底摧毁了帝国的水上武力。这一役奠定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赫赫威名,使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称雄世界三百年。

 

而位于马耳他风暴中央的医护骑士团,战后在基督教世界更是如日中天;大首领瓦莱特之盛名家喻户晓。为了表彰他在战役中的杰出领导,罗马教廷特地册封他为红衣主教。但是,他拒绝了教廷的高位,而专心致力于骑士团和马耳他的事务。如今有了教廷和欧洲各国提供的钱财,他终于实现了骑士团多年来的一个宏愿:在史贝拉斯山上兴建一座城池。两年后,就在城池即将完工之际,这位传奇般的英雄,在睡梦中安然辞世。这座新的城池,被命名为瓦莱特。

 

战后,医护骑士团的那支小而精悍的水军,依然在地中海游弋。在六年后的勒班陀大海战中,他们在关键时刻顽强地抗击奥斯曼帝国舰队的进攻,守住了自己的防线,从而保证了神圣同盟的最后胜利。马耳他战役结束之后,医护骑士团一度再次成为西方青年的崇拜对象。然而,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狂热渐渐消失,启蒙运动的曙光初现在地平线上。人们对宗教世界的热情,逐步转向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追求。在这样的世界潮流面前,以宗教为支柱的医护骑士团,便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昔日的辉煌。尽管如此,骑士团红底白十字的军旗,依然高高飘扬在马耳他岛上,象征着他们在这里的主权;直到公元1798年,小岛被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军队所占领。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而属于中世纪的医护骑士团却没有完全湮没于历史。他们与时俱进,利用前辈们留下的巨大财产和广迈人脉,开始重操最初创立时的旧业:在世界各地开设医院,救死扶伤,并从事各种慈善活动。时至今日,在全球许多城市的街头,依然能够看到带着医护骑士团徽章的救护车呢。


后记

几年前开始细读十字军东征那段历史,接着又顺势读了一些关于基督教和穆斯林冲突的东西。其中一本书简略地介绍了发生在公元1565年的马耳他之役;它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医护骑士团在十字军东征的那个历史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这场极富戏剧化的战役本身也非常引人入胜;于是我开始寻找描写这一战役的书籍。可是,由于时代久远,西方史学界对此役的关注者亦不多,能够找到的书籍有限。所幸的是,我从网上买到了2005年重版的、由战役的亲身参与者、西班牙雇佣兵博尔比于1567年首次出版的《马耳他围城》一书;2009年《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海上帝国》也详细地叙述了这场战役和其后的勒班陀大海战。读完以后,心中震撼不已,遂决定动笔简单介绍这次战役。

 

中世纪尽管是一段黑暗的历史,但是它也孕育了后世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火种。而在这一段历史中诞生的骑士精神,更是当今西方文化里绅士风范和诚信道德的源头。

 

长达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阶段,虽然金戈铁马、轰轰烈烈,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可是它对后来世界发展局势的影响,却不如这一场小小的马耳他之役。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象我这样喜欢翻故纸堆的人,想必越来越少了;而这篇文章,在当今显然也是非常不合时宜了。然而,现今的基督教世界中,为了宗教信仰而甘心抛头洒血的人,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穆斯林阵营里,为消灭异教徒而不惜献出生命者,却依然大有人在。宗教的排他性,一直是人类社会种种灾难不断的罪魁祸首。这一点,许多人尚未认清。

 

所以我还是终于将它写完了。自己读后,心中甚喜。

 

是为记。

 

所有跟帖: 

-奶油炸糕- 给 奶油炸糕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8/2013 postreply 05:46:46

好看 -focus2000- 给 focus200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8/2013 postreply 07:26:34

很好看,谢谢!只是穆斯林战力也太差了吧,30万对两千还被干掉3万,能否聊聊此战? -千里快哉风- 给 千里快哉风 发送悄悄话 千里快哉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8/2013 postreply 08:21:57

挺好看。我的几点看法 -mw!- 给 mw! 发送悄悄话 mw! 的博客首页 (771 bytes) () 04/18/2013 postreply 09:52:39

的确,守军的坚定意志和宗教凝聚力是关键之一。不过 -湖畔居士- 给 湖畔居士 发送悄悄话 湖畔居士 的博客首页 (581 bytes) () 04/19/2013 postreply 19:30:20

谢谢。 太好了。 -sogosohu- 给 sogosohu 发送悄悄话 sogosoh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8/2013 postreply 10:27:22

写的太好了,有时间再写一写其他的战役吧, 很喜欢你的文风, -喝水也会长肉- 给 喝水也会长肉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8/2013 postreply 15:23:16

Ding! -Redcheetah- 给 Redcheetah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8/2013 postreply 21:08: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