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是应届生没有下过乡,我们现有很多知青。我了解那段让人难忘的日子,尤其是78年的高考。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希望我们的那段历史越准确越好,要等我们七老八十了,想准确也难了。我们希望大家能相互补充,一起追忆那段终身难忘的历史。
78年高考没有重点大学的分数线,大家的志愿是在拿到考分后一次性的从高到低报志愿。当时根本不知道各大学没有固定的录取分数线,根据报志愿的多少和在各省分配的招生人数从高录取到低。第一志愿比较重要,第一志愿没有录取,可能就会掉到比较后面的学校,同一批的如果你同时报了两个学校,一个没取,另一个也很难进,很多同学因志愿没报好而不能如愿进入希望的大学。本人因年岁小,从来没出过远门,报志愿时全部是武汉,长沙和南昌的大学。其中也报了湖南大学和中南矿冶学院,有可能和南山子君或另外一位老兄同学。有幸的是我父亲上过大学,是高中老师,报志愿时受益匪浅。因为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方针,当时自动化专业非常火爆,录取分数在我们学校是最高的,后来才是计算机和管理。有幸本人报志愿恰到好处,被第一志愿的大学的自动控制系录取了。
当时高考先考的政治,语文,然后是数学。正如上面几个说的那样,数学比较难,政治语文不可能太高分,数学考完后多数人都蒙了。我记得当时我们教育局的领导在数学考完后专门到我们一中的考场加油打气,说据他了解,因为题目太难,其他县也考得不好,大家不要泄气,考好后面的考试。所以南山君数学能考80分以上是相当不错的,本人的数学物理都只有70来分,化学96.5分,化学老师跟79届的说是全县的第一。有位中南矿冶的毕业朋友说他们班的25岁以上的几乎都400分,也肯定记错了,那是不可能的。有400分的成绩可以清华北大,最起码也可进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不是说只能矿冶不好,和武汉地质大学一样是行业老大,但由于专业的原因,取分比较低。
我所说的特殊原因,除了南山君报的专业取分比同校的其他专业要高不少外,有没有服从调剂,还有就是身体方面是否符合专业要求。我有两个同学考分跟我的差不多,因为有色盲,最后都录掉了,一个通过关系进了师范学院,另一个复读了半年通过关系补招进了师范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