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我很多写明了原创的,请勿转贴。特别不道德的是转贴后,取掉我的名字换上自己的名字。
从南昌起义开始,共产党大大小小搞了很多起义,但是绝大多数都逃不脱一个规律,就是开始时,轰轰烈烈,起义人数不少,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数越来越少,很多最后都偃旗息鼓了。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上海起义,到抗日时期的冀东大暴动,十几万人马,还有宋时轮,邓华主力八路接应,最后都难逃土崩瓦解的归宿。
而几乎与此同时的山东起义,始于徂徕山,却完全不同,这场起义,也称“两支半枪”起义,只有十几个人,2支半枪,还打不响,却发展神速,很快竟然席卷山东,为2野,3野,4野,造就了百万雄师,为共产党的胜利,最关键重要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徂徕山起义,就没有共产党山东根据地,也就没有2,3,4野的百万雄师,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胜利。
我小的时候,我们大院里面,搬来一个邻居,是个老人,从共产党的监狱里面出来,他看上去浓眉白发,后听说他突然名声鹊起,被南京艺术学院排在江苏书法家第二,特别是他的书法自成一体,武体,因为他的名字叫武中奇。
我就去拜访他,又知道,原来他还是高干,高到5级干部,比省长,省委书记都高。我现在写的,就是从他那里听来的真实故事。
我前面说到,黎玉在河北的北方局被撤职后,闷闷不乐,正巧听说山东的党组织破坏殆尽,于是他主动请缨,要求来山东工作,被授予山东省委书记的光杆司令后,一个人找了辆破旧自行车,从河北一直骑到济南。
到了济南,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于是他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武中奇,这武中奇,当时已经是金石名家,被冯玉祥聘为金石老师,但当时失业在家,兄弟三人,住在济南,虽不大富,但有房,于是黎玉就住在武家,后来干脆就把武家作为山东省委所在地。一起开会,布置工作。
在黎玉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凑了十来个人,山东共产党省委复活了。
当时,只有黎玉32岁,武中奇31岁,其他的几个林浩,洪涛、金明、刘居英、马馥塘,胡寅等,都只有20岁左右。很多是流亡学生。当时的文化,要烧香磕头拜把子,于是黎玉做了老大,武中奇老二,所以他们一直叫武中奇为武老二。
终于,黎玉在武中奇家和大家商量后,作出决定,去徂徕山起义,按武中奇说法,他妈妈反对,因为那就是占山为王当土匪,但是武家兄弟都去了。
土匪就是抢,那共产党不能抢,只能借,但是土匪也会开白条,于是武中奇点处高招,就是拿了老百姓的东西,要打借条,而且要盖上大印,这样,老百姓就不那么抵触了,于是金石专家的武中奇,用一块小砚台磨平了刻的“八路军”的大印,用来打借条。这样一来,老百姓就认八路军,胜过国军和土匪了。
当时,只有二支汉阳造步枪,都生了锈了。和一支匣枪,和九粒生锈的子弹,都是武中奇弄来的,武中奇用被子裹着两支汉阳造步枪,捆在脚踏车上,自己腰里别着匣枪,带着洪涛等四人去山上大寺庙与黎玉,林浩两人会合,开始起义。其实这起义,比南昌起义差远了,就是在无人的深山里面,把大旗一挥,算是占山为王了。外人可能都不知道。那旗帜也是武中奇做的,红旗上写了两个字:游击。
武中奇等四人正走到离大寺也就是一千米的样子,眼看到大寺了。这时,洪涛突然喊起来:
“老武,不得了啦! 我们暴露了! 东南边那个山腰里过来队伍了! ”
他们往那一看,不远的那个山腰里果然有五个人,背上都背着枪、还上着明晃晃的刺刀,朝这个方向走来。也不知道他们是大部队的前哨呢,还是就这几个人? 洪涛说,快把枪拿出来,但是带着的两支枪都在被子里卷着,捆在车子上,拿也拿不出来。
于是他们急急忙忙跑去大寺,黎玉和林浩已经在那里等他们了。大家都惊慌起来,说:暴露了,来部队了!
武中奇:“这样吧,你们赶快向后山转移,我来对付。”
大寺有一溜北屋,屋西头有个小门通后山。大家急忙忙的从那里上了后山,把两支步枪也带走了。
出庙门一看,就是那五个人冲着大寺来了,后头没有队伍。
武中奇,怀里有一支手枪,和流亡学生胡寅留下来,武中奇对胡寅说:“让他们先上来一个,你看机会抢枪”
武中奇站在庙门口就喊:“你哪部分?”
对面回答:“我们是二十二师谷良民的队伍。你哪部分?”
武中奇乱说道:“我是乔立志的队伍,七十四师二百二十二旅四百四十四团第一营。”
他们站住了。武中奇说:“你们过来一个!”
他们几个商议了一下,就过来了一个,一个大个子。 武中奇把他让进庙里头, 说:“你请坐,坐一坐。你贵姓?”
他说:“姓韩。”“大名?“韩德”。“哪里人啊?”他说:“我是利津。”
“哦咱是同乡,我也是利津嘛。” 武中奇开始编。
他说:“你说话怎么没有利津口音?”
“哎,虽然说话没有利津口音,我可是利津人。我外祖家在济南,我住在济南。”
“你是利津县哪条街?”我说我是县门前多少多少号,反正不管哪个县,都有个县门前。
说:“我提个人,韩庆润,你认识吗?”
“庆润?我认识,我们住得很近。”
“他的儿子韩芝才,我们俩还是同学呢!”这下子就更近乎啦。
“你们到这儿来,……”
“我们没办法,一下子跑这儿来啦。”
问:“准备怎么办?“我们准备回家。”
“哎呀,你们回家怎么行?唉,回家不行。咱们都是韩复榘的部队,一块干吧?打鬼子!”谈到这里,他说:“不行!我不能跟你们谈了。”
“怎么?”
“我得下去。说好的,五分钟我要不下去,底下就开枪了。”
“好,你下去商议商议看怎么办。”
谈话的时候,胡寅也不大看眼色,老在旁边跟前转来转去,准备下手。他一转,那个老韩就抱起枪,警惕性非常高。
老韩站起来,出了庙门就下去了。 武中奇跟着出去,站在大寺门口, 武中奇看见老韩和那几个人嘀咕了一阵,转过身去都要走。武中奇连忙吆呼:“同志们不要走!” 跑了过去,对他们说:“我们都是韩复榘的队伍。今天到这个时候了,四面楚歌,往哪去?回家,这么远。你扛着五支枪,到哪儿都有危险,是不是?我实告诉你,我们是八路军。” “韩德同志,你是利津的,咱是同乡,你今天一走,我们还不放心呢!今天你既然来这儿了,咱们就谈一谈、说一说。
要走,要回家嘛,就想个安全的办法。大家凑个钱,打发你回家,咱们地方的同志帮帮你。”说着, 武中奇从腰里掏出那面写了“游击”两个字的大旗,给他们看了看。他们相信我们是在这儿组织起来抗战的。经过谈话,他们说:“好。上去谈一谈。”
他们五个人就跟武中奇上去了。 武中奇就向后山喊:“同志们出来吧,欢迎五个新同志来参加我们的抗日部队!” 这一喊,山上的同志都赶来了。
五个大兵,留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太饿了,要吃的,但那个时候,吃饭确实困难,起义人数少,没有后勤单位。于是武中奇就暗地让马馥塘等几个人到外头募集点粮食,其实就是要饭。募集什么呢?就是高梁煎饼。还不是那么整齐的煎饼,弄一堆煎饼疙疸来大家吃吃。不一会,马馥塘等几个人讨回来一些煎饼疙疸。武中奇对他们五个大兵说:“同志,你看看,今天同志们来得晚了,我们已经吃完了,来不及准备给你们准备,同志们随便吃点。”虽然嘴上说是叫他们“随便吃点”,其实武中奇他们几个个个都是饥肠咕咕叫,都饿着呢。
吃了饭,安排他们在西屋里休息,就是藏了两只枪的那个地方。说实在的,当时组织上对他们五个人还是不大放心。他们都有武器,而起义的同志们没有武器;两个长枪都生锈了,武中奇的手枪也不知道能不能打响。这里还有省委书记黎玉,如果叫他们搞一下子,那是很危险的。
省委研究一下,决定派武中奇和他弟弟武思平陪着五个大兵睡,以防万一。
武中奇不敢睡,就对五个大兵说:“今晚上站岗,最好是能弄点子弹。”他们说:“那好,我去站岗。”
武中奇说:“唉呀,你累得这个样,你休息,我去。”
“好,好,把枪拿着,去吧。” 他们把五支带着明晃晃刺刀的枪,和装满子弹的子弹袋全都递给 武中奇了。于是大家从秫秸堆里把那两支生锈的老汉阳造也拿出来。那九粒生锈的子弹就不往外拿了,背上他们的枪出去站岗了。他们把枪交出来这一行动,说明这五个同志实心实意地参加的部队了。增加了五支带着明晃晃刺刀的枪,力量顿时大了很多倍。
成立四支队
五大兵参加起义队伍的第二天,一早起来,省委召开了一个大会,黎玉发表讲话,成立了组织,就算是起义了。黎玉是政委,洪涛支队长,五个大兵的头李怀英中队长。
无疑,武中奇是起义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是现在的官方介绍徂徕山起义,参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1191059.htm 都没有武中奇的任何名字了。
这使得我想起古代的 智取生辰纲,在那帮劫匪中,白胜应该是最重要的人物,起码也是第二重要,可是8个劫匪好汉排座次,竟然把白胜排在最后一位。
武中奇,就像那白胜,从组织,筹划,到金钱补贴,到最危险的事情,都是武中奇来说,而且他做的特别好,特别是让五位大兵还起义了。但是在共产党史中,却没有武中奇的名字,连白胜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