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个王洛宾:因为歌曲《萨拉姆毛主席》的谐音是“杀了毛主席”,被定反革命罪获刑15

来源: yiluo73 2012-06-23 23:18:0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075 bytes)
回答: 红歌的作者们都是这样异常悲惨的下场千里2012-06-23 20:08:34

萨拉姆毛主席》词作者之一的曹起志在展示1959年音乐话剧《步步跟着毛主席》首演时的节目单。

创作于1959年的歌曲《萨拉姆毛主席》,一直深受老百姓喜爱。直到今天,经过刀郎等歌手的翻唱后,这首歌依旧唱响在大街小巷。它传达的正是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库尔班大叔对党、对新社会的美好感激之情。这个深刻的主题,赋予了这首充满民族韵味的歌曲以跨越时代的生命力,在数十年后的今天听来,歌中所蕴含的民族深情仍是意犹未尽。

这首歌的作曲是新疆已故著名音乐家王洛宾,词作者是新疆老一辈文艺家曹起志、陈书斋。8月10日,得知曹起志刚刚从北京返疆,记者立刻赶往自治区中医院采访了正在这里疗养的曹起志老人。说起46年前的这次创作,老人兴头很足。

曹起志介绍说,《萨拉姆毛主席》起初并不是一首独立的歌曲,今天我们听到的三段歌词,当初只是音乐话剧《步步跟着毛主席》中,分别在第一、二、七场出现过的三次唱段。1958年,75岁的和田农民、共产党员库尔班·吐鲁木实现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愿望——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这个动人的真实故事,沉淀了各族人民对共产党、对新社会的美好情感,更激起了当时就职于新疆话剧团的曹起志和陈书斋的创作欲望。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题材,是充分反映过去饱受苦难的新疆各族人民,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过上幸福生活的最好佐证。1958年冬天,曹起志一行赶到库尔班·吐鲁木的家乡于田县,见到了库尔班大叔的家人、朋友和乡亲,还有中央办公厅给库尔班的回信。1959年,库尔班来乌鲁木齐参加自治区人代会,曹起志和陈书斋又有了一天的时间专门采访库尔班老人。忆起往事,曹起志充满了感情:“言语不通,我们就找了个翻译,中午还请他吃了个拉面,老人很幽默。”

这种真实的全面接触,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9年3月,音乐话剧《步步跟着毛主席》的剧本初稿完成,8月下旬开始投排,10月,这部由曹起志、陈书斋编剧导演的剧目,首次公演就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11月,剧本全文刊登于当时疆内颇有影响的文艺期刊《天山》。1960年,文化部专门调该剧进北京演出,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观看了剧目,赛福鼎、包尔汉、王震、李维汉等接见了全体演员,田汉、丁南还分别在《戏剧报》和《文艺报》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评论文章。之后又在天津、张家口、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兰州等地巡回演出,盛况空前。

在人们赞扬剧目别具民族风格、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的同时,剧中由王洛宾作曲、两位编剧作词的一个反复出现的唱段,在百姓中不胫而走。曹起志回忆说:“当时歌名并不是现在这个名字,叫做《念恩人》,后来因为在老百姓中流传较广,歌名就跟着里面的歌词走了。”

谈起这首歌曲的创作情况,老人颇有兴味。原来,这首歌最初有两个版本。曹起志介绍说,当时新疆话剧团没有自己的乐队,就另外找了王洛宾、金家鼐、颜丕承三个人来作曲。而剧中关于“萨拉姆毛主席”的这个主要唱段,则由王洛宾和金家鼐分别作了曲,然后二选一

“在人民剧场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金家鼐先唱自己作的曲,王洛宾在一旁弹都它尔伴奏,然后,王洛宾再唱自己作的曲,金家鼐一旁伴奏。金家鼐作的曲子欢快跳跃,洛宾的曲子内敛深沉,更适合剧中库尔班深夜痛忆旧时代、思念毛主席时的复杂心情。所以,我们当时就敲定了用王洛宾的作曲来配这几段唱词。”曹起志最后告诉记者:“一部作品只有紧紧把住了时代的脉搏,反映了更广大老百姓的心声,才不会被大浪淘沙。这也是《萨拉姆毛主席》带给我们的启示。”

================================================

毛主席呀毛主席

怎样才能报答你

我要勤生产多卖力吔

把那盘缠积攒起

有一天我去看你

我就说毛主席吔

普天下的人民都爱你吔

萨拉姆毛主席

毛主席呀毛主席

日夜都在想念你

今天晚上我就要

骑着毛驴去看你

到了北京见到你

我就说毛主席吔

普天下的人民都爱你吔

萨拉姆毛主席

毛主席呀毛主席

今天就要见到你

把那礼物送给你

心里的话儿对你说起

救星毛主席

恩人毛主席吔

普天下的人民都爱你吔

萨拉姆毛主席

----------------------------------------

萨拉姆的意思

“萨拉姆”是阿拉伯语,“萨拉姆毛主席”就是“您好,毛主席!”。是维吾尔人民在生活中用于尊贵亲人的敬语;有别于维吾尔语“亚克西”,亦即“你好”的意思。“萨拉姆”这句话吗,是穆斯林兄弟之间在主麻日礼拜的时候才说的语言,其余场合也仅限于对有共同信仰的伊斯兰教徒,如阿訇、毛拉、阿吉等见面时的称呼。

“萨拉姆”是阿拉伯语不假,但它还不是完整的句子,但全世界穆斯林都知道这句话的完整含义,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东乡、萨拉、回族等民族见面的时候,都用这句话为对方祝福。但对于同是好朋友的汉族,维吾尔人对汉人的称呼是“阿达西,亚克西吗”,意思是“朋友,你好吗?”,而从来不会用“萨拉姆”这三个字。哈萨克人见了汉人,也仅仅用“加克斯”来问候,绝不会含糊。

维吾尔人不拜偶像,不拜鬼,只敬唯一的"胡达",房子中间不挂人像。对于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呼对方为“萨拉姆”是几乎没有的。为什么维吾尔民歌中单单就有一首《萨拉姆毛主席》呢?我问过几位阿訇,他们的解释是,毛主席是维吾尔人民的圣人,和穆罕穆德、阿里,依不拉音、尔萨等伊斯兰先知一样,是维吾尔人民最敬爱的尊贵的亲人。

“萨拉姆”是阿拉伯语,它的全部意思是“安萨拉姆,阿莱空木”,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愿真主的安宁在您身上!”。这句话也可以倒过来说“阿莱空,萨拉姆!”意思完全相同。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