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勤补给,尤其是防寒作的不好。这里有空袭的因素,也有计划不周的因素。很多南方部队,着秋装就拉上去了。原想这冬装以后补充,但种种原因没有跟上。那年的冬天特别冷,零下40多度,冻死很多人。
(2)志愿军的通讯指挥方式跟不上。作战计划制定以后,如果情况有变,没有调整计划的可能。当时美军飞行员非常惊讶的是轰炸志愿军地面部队的时候,地面部队象空袭不存在一样继续往前冲。所以轰炸的伤亡大。这个算是制空权的问题。后来志愿军发明了坑道,上甘岭就不一样了。
(3)志愿军作战计划下达以后,一定是不惜代价,志在必得。而美军的火力相当强,而且可以从空中补给。所以即使在志愿军最后获胜的战斗中,志愿军的伤亡也很大。而美军一旦伤亡大到一定程度,就要后撤了,以免成建制被歼灭。所以在美军的火力点前,志愿军是前面的一片倒了,后面的继续往前冲。美军队这种打法,佩服志愿军勇敢,但也感到不可思议。所以后人对朝鲜战争军事性质的总结是:人海战术对火海战术。
(4)朝鲜战争几个拉锯回合。 中国参战以后,在云山,长津湖,军禺里,美军因为轻敌补给线长吃了败仗。后来战线南移,志愿军因为轻敌,补给线长吃了败仗。
(5)对于志愿军来说,上甘岭,坑道战是找到对付美军强大火力(范弗里特的弹药量)转折点。
(6)对于美军来说,砥平里战斗是美军找到控制局势打法的转折点(固守据点,留足后备,空中补给)。
详细情况以后在军坛开线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