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转文前先看一遍。文中哪来什么“保钓运动是中共策动的”?贪天功为己有。谁都知道保钓时期中共不声不响

来源: 继开 2011-09-29 07:40:3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82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继开 ] 在 2011-10-06 21:54:4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珍贵的保钓文章



在“九一八”事变79周年前夕,日本又悍然挑起新的钓鱼岛事件。恶强盗肆无忌惮,小鬼子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

毋忘国耻,捍我国土!对钓鱼岛列岛中国属权的大规模民间捍卫运动,早在40年前就有过波澜壮阔的一幕。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透露,要将一直由美国实施管理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但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作为圣诞节礼物交给日本。在透露这一信息同时,美国已做了在1970年4月,派副总统阿格纽赴日举行交接仪式的准备。消息迅速在来自台湾、香港的留美中国学生中间传开,美、日侵损中国主权的罪恶行径,令一群热血青年义愤填膺,拍案而起,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而后又延绵不绝的民间“保钓运动”。

然而,由于40年前的政治原因,台湾国民党当局诬称保钓运动是中共策动的,而中国大陆正处在“文革”动荡中,使得这埸在美国掀起的浩然大波的爱国运动,不仅没有得到来自华人聚居最众的大陆和台湾的声援,甚至几乎不为两地广大的民众所知。为了不敢忘却的纪念,深感有必要从历史保险箱中取出几篇珍贵的保钓文章,重温保钓志士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作为对“九一八”79周年和“保钓运动”40周年的纪念。




七十年代初台湾岛内的“保钓运动”



北美保钓运动继一月二九、三十日的游行后,决定再于四月十日游行时,美国国务院於四月九日发表声明将於一九七二年将钓鱼台列岛交还日本。此声明一出,四月十二日台大香港德明校友会贴出第一张抗议海报,紧接着台大“侨生社”及“港澳同学会”的大量海报出现台大校园,四月十四日台大侨生约百馀人发起游行,至日本大使馆递交抗议书。十五日集结更多的台大、师大及政大的侨生及本地生近千余人再度集合抗议示威,抗议对象为美国大使馆,最後游行至台大校门口解散,连续两天的抗议游行皆由侨生首先发起,由于侨生较能够接触到海外保钓讯息,并且他们也相当明白只可能点燃运动而不可能成为主导性,对台大代联会不够积极的态度感到不满。

另外在美国的一位W先生认为“台湾的保钓运动是香港去的学生带动,他们混杂了中国民族主义和毛派思想。他们把毛派思想隐藏起来,但是我们是知道的,他们点燃运动。”运动一经点燃,无法再收拾炽热而饥渴的行动,短短两天台大校园贴满保卫钓鱼台的海报。十六日台大代联会举行“保钓座谈会”,原本欲抒解这股激动的情绪,却情势反转,法代会主席洪三雄建议设立常设机构来领导行动,大论社长钱永祥立即支持,此提议等於夺取台大代联会的领导权,王晓波适时发言,“声嘶力竭的高呼:‘保卫钓鱼台常设机构委员会’立刻成立!”台大保钓会的成立表现台大学生自觉的理想主义成熟,而显示了不满的在野势力开始兴起。?

其实整波保钓的兴起可说是势难可挡,除了台大的游行外,各大学皆有掀起抗议的活动,成大早於四月十三日在成大校园游行。并且一些学生领袖到救国团求见救国团执行长宋时选,宋时选表示示威活动只要不越出校园,则他原则上同意。有了救国团的保证,各大学校园纷纷展开保钓活动。同时这种被控制的自发性抗议行为,说明国民党对于群众运动一直存在相当大的戒心,依据丘为君民编《台湾学生运动一九四九—一九七九》里头的〈保卫钓鱼台运动大事记〉说,明显的有控制性的学生运动纷纷在各大学进行着,各大学分别举行座谈、示威、代表上书、校内游行:?

四·一四政大:集会座谈、校内游行。中兴:校内讨论提议游行。?

四·一五淡江:举行保钓座谈,支持运动。?

四·一六政大:三百余名学生向美使馆抗议。师大:校内集会游行、签名、致抗议书请外交部转交美国。台大:两千馀名联合签名向美使馆抗议。清华:联名发表致留美学人及留学生书。?

四·一七中兴:发表宣言派代表向美抗议。海洋:上书中央党部。淡江:上书救国团。香港学生校内示威。辅仁:校内集会座谈派代表向救国团表达支持。?

四·一九台大:《大新》“钓鱼台专号”。清大:代表向美使馆抗议。?

四·二○台大成立保钓行动委员会。师大:刺血书保卫钓鱼台。中兴:向美日使馆提抗议书。?

四·二一文化学院:座谈会。?

四·二三东海:代表向美使馆抗议,在校内发起五场演讲及签名活动。世新:全体签名支持保卫钓鱼台并交外交部转交。?

此种各校纷起的现象,让一向冷漠、安静的大学校园掀起了对时事注意的波涛,各校类似时事讨论的社团纷纷出现,甚至地下性的串连,都在暗地里进行,使校园内对文化、政治注意的青年,顿时活跃起来,固然在各校园内不成为一次学生运动,却使有志青年对执政国民党宣称的正义、真理起到怀疑甚至扬弃的态度。?

台大保钓会成立后四月二十日召开“钓鱼台问题座谈会”,由钱永祥、张晋城主持,应邀出席的校外人士有外交部发言人魏煜孙、立委胡秋原、李文斋、谢仁达、国际文教处长姚舜及政大教授丘宏达。魏煜孙强调要同学“了解政府、信赖政府”,姚舜由於奉命赴美“疏导”北美保钓运动,反倒被北美学生反驳、再教育,成了“移尊就教”的场面,回到台湾后他却又以一贯善良的恐吓,要求学生“维护纯正的爱国运动,切勿流於质变而被人利用为反政府的工具。”这场座谈会在学生指责外交部的激昂情绪下结束。

这次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在于政府官员亲自至大学校园说明政府政策,“这是国民党政府高压统治台湾二十余年来,‘学术孤立於政治,政治自外於学术’的第一次较具规模的突破。”接著二十一日刚卸下驻美大使职务,转任命为外交部长的周书楷,由北美司司长钱复及台大校长阎振兴陪同下至台大演讲,演讲的重点在“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要信任政府”,这些与当天中央日报上教育部长罗云平的话如出一辙:“学生应信赖政府,不宜再有游行、请愿、或做校际间之联系访问。”教育部官员及外交部官员开始赴各大学说明钓鱼台事件的政府的“苦衷”与“态度”,国民党期望借由政府官员正面的与学生沟通以及温和的肯定学生的爱国热情,抒解学生被激发的爱国情绪,转换成“好好用功读书,报答国家,支持政府”,以父权姿态压制学生与闻政治社会事务的权力。

然而事与愿违,四月二十八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台湾地位未定论”:“一、台湾的法律地位,是一个敌对政府之间尚未解决的问题。二、台湾的中华民国和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争端,应由两国直接的解决。”《大学杂志》以社论名义发表《驳斥所谓台湾法律地位未定的谬论》,严正的对美国警告“这种谬论除了激起所有中国人的愤怒及破坏中美人民间的友谊外,我们看不出对美国有任何好处。”由于美国不断的加速与中共“正常化”的外交脚步,于保钓运动正炽热时刻的不利於台湾的外交宣告,也不断激发起国家与国家之间对抗的仇恨意识,同时将民族主义从“背诵的历史记忆”再度燃起更激烈的怒火。?

六月十二日“美国与日本将於十七日签署移转琉球管辖权的正式文件,并将钓鱼台列屿包括在内。“此消息一见报,蓄积两个月的爱国激情再度被燃热起来,台大保钓会决定于六月十七日发动示威,但是被当局知悉,指示绝对不准再有示威情形。台大校方也不敢作主答应,联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张宝树磋商,磋商之后张宝树才勉强答应示威行动,但附上四个条件:一、人数愈少愈好,二、节目愈简愈好,三、路线愈短愈好,四、时间愈快愈好。而至少这次是学生在没有外力下有组织、有计划的公开游行。六月十七日当天有两千多人游行,呼喊口号由“保卫钓鱼台”“钓鱼台是我们的”“保卫领土主权”到“中华民族不屈服”“中国人,站起来”“中国人站起来了”,甚至到日本大使馆时,高喊“反对美日阴谋”“打倒帝国主义”“日本鬼滚出去”。情绪十分激动,在现场维持秩序的教官、安全人员呼吁:“请保持我们大国民的风度,我们可以决战沙场,但绝不以众凌寡!”但却换来群众的怒吼:“沙场在哪里?!”

是的,沙场在哪里?六·一七的示威游行将台湾保钓运动拉到最高点,情绪也最激昂,然而在“誓作政府后盾”的保钓运动下,钓鱼台终归于日本,而国民党没有任何的外交政治抗议举动,反而不断压制岛内的爱国运动,在不争夺权位、没有沙场的运动下,保钓运动命定走上无言的结局。然而在运动中被升高的政治意识,如同北美保钓一样,必须找寻转换的程式,必须有进一步的波涛,使政治意识有实践的场域。

历史或有吊诡,台湾与北美保钓似乎同样在进入运动的高潮后,开始了转换以及分裂。然而不同的是,台湾掀起的学生运动有实践的主体,以及面对正在结构转型中的政治权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