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后第一次高考

来源: icat 2011-07-31 13:25:1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00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icat ] 在 2011-08-01 08:32:4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文革后第一次高考

文革后第一次高考》,本文作者亲身血泪历程,一代人的真实历史!.....

  • 摘自[1]
  • 作者:郑光路

 

寒流坚冰——青春荒度十—年

遥想当年,我正青春,逼离故乡。斫生柴带叶,自炊饭食。临邛道上,强习稼穑。风雨黄昏,破歪草屋,泥壁寒虫叫断肠。夜深后,唯孤灯伴我,何等凄凉! 前途真是茫茫,唤几个知青醉一场。望蜀西冷月,清亮如水,谁家犬吠,野径傍徨。一曲哀歌,三杯苦酒,长啸倚窗几欲狂.....八年矣!忆荒村残月, 还觉情伤 。

这首读来有几分浪漫的《沁园春.忆知青生活》词,是—个经历并不浪漫的老红卫兵—碗“跟斗酒”喝麻了时哼哼而成。这当年的红卫兵不是别人,正是我。没有青春浪漫,只有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地“修补地球”。破草屋、邻荒坟,吞糠菜、烧棺材,发高烧、打摆子,常无粮、断炊烟…说来可怜,想起心酸,栽秧打谷战地斗天,每天工分零点二元…这种艰难生活,是千百万知青的寻常景况。 我们这一代人,叫啥子“老三届”,就是指1966年“文革”爆发时在校的三届高中学生和三届初中学生,据统计“老三届”总人数大约为一千五百万人。从1969年后近十年中,年年强迫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去“上山下乡”……这批人本该陆续跨入大学校门,却撞上那场该死的“文化大革命”,充当“夺权”工具后,1969年后被戴顶“知识青年”的桂冠,送到穷乡僻壤“接受再教育”,把人生只有一次的青春无奈地抛洒在荒野之中。荒废学业的是整整—代人! 1966年文革后,初考、中考和高考一律被取消了。 其实,文革中还是有人读大学的,因为毛泽东他老人家1968年7月就有“最高指示”: “大学还是要办的”,但又明确告知:要想跨进大学门,首先要取得工人或农民的资格(见《人民日报》1968年7月22日编者按)。这些大学生美其名曰“工农兵大学生”。入学废除统一考试,改用“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见《 教育大事记》,第433页)。 读大学,是无数知青泪湿破枕的美梦。招生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只是给利用 职权“走后门”的人大开方便之门。“走后门”这个特殊词句就是那个年代兴旺起来的。平民百姓切齿痛恨的“特权”这时大行其道,“老干部”的子女们读书的读书,参军的参军……知青们激愤地把几年前“破四旧”时那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对联改成:“老子英雄儿读书,老子狗熊儿务农。”横批: “我爸拙!” 怨声载道,1972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杜绝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中“走后门”现象的通知》,但这只是一纸空文,“开后门”越演越烈。知青董兰娣回忆说: 我们连有姐妹俩,父母在外交部工作…….她们母亲出面,到农场兵团总部找了熟人,把事情说妥,到连队来,根本没把连长放在眼里,一下汽车,看见连长说了声 “我来领孩子。”一贯实行“土政策”的土皇帝连长,无可奈何,放了她们。他这才真正领教,北京,那是中央所在地,官儿多,有路子。他眼睁睁地看着有神通的一个个办走了。对于那些办不走的,知道你也没什么门路,对不起,那就得乖乖地干活。 1973年5月,国务院调查组对12个省、自治区知青工作进行调查,发现知青中走后门参军、升学、进工厂的情况严重,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走后门,影响恶劣。高干子弟钟志民1969年下乡3个月就离开了农村,走后门跨入南京大学…….. 1976年我在成都市一家医院进修时,为自己没大学文凭自惭。令我大吃—惊的是,另—个进修的青年军医,是某将军之子,竟掏出两个大学的毕业本本!据他说:读了两年大学后,不合胃口,又上了另一个大学。 平民百姓的知青只有困守农村,苦苦挣扎。1972年12月20日,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教师李庆霖,眼看有权有势的人把子女弄走了,自己儿子回城无望,他冒死给毛泽东写了“告御状”的信。其中说: 首先是分的口粮年年不够吃,每个年头里都有半年或更多一些日子要跑回家吃黑市 粮过日子……那两百来斤的湿杂稻谷,经晒干扬净后,只能有一百来斤……不但口粮不够吃,而且从来不见分红,没有一分钱的劳动收入……衣服在劳动中磨破了,也没钱添置新的;病倒了,连个钱请医生看病都没有…… 1973 年4月25日毛泽东收到此信,据说居然流了泪,他复信:“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但令人莫名其妙的是,老人家1974年2月15日在叶剑英一封信上写批语道:“开后门来的也有好人,从前门来的也有坏人。现在,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批林批孔,又夹着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这种“最高指示”—下,“开后门”更如洪波溃堤…… 农村招生工作中,县、公社、大队干部更是“走后门”的“歪人”,他们把名额霸为己 有。这些土皇帝们把自已娃娃依次排队,四川省有个公社,1974年时计划“推荐”“贫下中 农子女”上大学的名单居然已经排到1980年(见文革后《人民日报》1978年5月2日披露),甚至 还有已排到1987年的! 如此招大学生,大学水平当然差劲,当时有顺口溜:“挂大学的牌子,用中学书本子, 是小学生底子,遭踏老百姓的票子”!据说邓小平1973年复出后也讥讽刺说:清华大学应 该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嘛……著名作家梁晓声当时也是“工农兵学员”,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他回忆同学中有两个女生,一个是上海川沙县的农民,小学文化却学“创作专业”,可她连标点符号也不会用,最后自己要求退学。另一个是农奴的女儿,也仅是小学文化,学的专业是“文学评论”;这位妇女太想念她两个孩子了,学习又实在不行,后竟跳楼自杀……. 另一方面,当权者借此勒索钱财、胡作非为,弄得天怒人怨。据统计:辽宁省1968 年至1973年,共发生摧残知青和奸污女知青案件3400多起,四川省3296起。如四川南充 军分区副参谋长袁侯新,在地区革委会任生产组|长时,以安排读书、工作为名,奸污女知 青高达90余人……(见“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简报第8期”,1973年) 男的为读书拼命,也远不是新闻。如风光秀丽的窦圌山麓江油县阳亭公社,1974年8月21日,因为当地干部处理4个招生名额不公,该公社八大队成都知青和江油县知青发生武斗,双方用铁棒、匕首、三节棍、步枪刺刀、火药抢……乱打—气。成都知青王哨被江油知青用匕首刺为重伤差点丢命,还有7名成都知青被江油知青用棍棒打伤。次日,成都知青浩浩荡荡拦车到江油县城,在大街小巷贴满“严惩杀人凶手”、“成都知青的血决不会自流”等大标语,大字报还画上血淋淋的匕首……江油县为之动荡不安,还惊动省城。(见四川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1974年10月为此专门向全省发出的简报)。 1972年时统计:福建省10万下乡知青中仅有1738人被高校录取,四川省87万下乡 知青中仅有6400人被录取。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973年10月统计,9.5万知识青年中, 上大学的仅264人………从1970年至1976年,前后共招收了7届工农兵学员,总计只有 94万余人。(见《 教育大事记》,第434页) 本该读大学的青年在无谓地“修补地球”,“走后门”邪风、腐败现象也由此发端越演越烈。千百万知青大军被严酷现实惊醒,理想从此崩溃。 几乎所有的“老三届”以前语文课本中都读过高玉宝的《我要读书》。想不到在“四人帮”之流高压下,他们连“我要读书”的呐喊也不敢吼出,而只能深埋心中!

 

 

春雷炸响——恢复高考国运兴

“淅淅寒风吹雨声,徘徊不寐夜深沉,秋桐又见叶凋零。 堪恨韶华轻掷去,闻鸡欲舞意难平,仰天长啸惊黑云!”——(《寒夜抒怀. 调寄浣溪沙》)

1977年夏,深夜,凄风苦雨落打檐头。这首愤愤不平的小诗是一个“医工”写的。这“医工” 不是别人,就是我。 平民百姓子女只有靠顶替父母等方式,在招工大潮中回到梦魂萦绕的家乡。我也好不容易离开农村,当起医生。每天研经络、诵脉诀、背汤头、练推拿……. 费无数周折后曾在省医院等两家医院进修。我同无数返城“老三届”一样,想上大学深造。但“走后门”已成风气,你若拍马无术,上大学、当先进、涨工资、评职称……..都是水月镜花。有个领导对我厉声说:“你莫得意,你再有本事,发表再多论文,你其实同木工、焊工、车工等小工人一样,也永远只能当个医工!” 举国上下,相信像我这样渴望“黑云”散尽、靠公平竞争而不靠阿谀奉承的人太多太多。 吹散黑云的东风终于吹来了。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中,以他干净利落的四川话宣布:“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了!” 8 月13日至9月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凡年龄在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未婚青年,或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确有专长的30岁之内的青年都可报名参加本年度的高等院校招生文化考试……. 新的高考制度有几点具“划时代性”:第一,基本废除“群众推荐,领导批准”的狗屁规矩,为 “走后门”考大学敲响丧钟。第二,允许部分高中毕业生直接上大学,实际上宣布了被视为“必由之路”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将拉下帷幕。第三,建国后重视家庭 “成分”的血统论受到挑战,这次明确提出“主要看本人政治表现”,使无数曾被打入社会最底层的什么“黑五类”、“花五类”、“麻五类”青年们,获得了本应属于他们的求学权利! 春雷炸响,唤醒一代青年或已步入中年者飘渺逝去的大学梦!当时,家家谈的是教育,户户说的是招生,全国上下沉浸在迎接高考的热潮中。它不仅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原则在中国的大地上被庄严确立,也改变了当时年轻一代苦闷、迷惘、愤懑的精神状态,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对参加高考者而言,这是他们改变现状、甚至是改变命运的时刻;对国家来讲,这声春雷宣判了文革中“教育革命”的死刑,它宣告中国将实施科教兴国的全新战略,它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1977年12月,一个极普通的冬日,我度过人生最为勤奋的两个月苦读,以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疲惫,走进梦想了近十年的地方———高校招生文化考试的考场中。那一年,我已经28岁。步入考场那情景既滑稽又让人辛酸:既有—团稚气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更多的是像我这样饱经沧桑甚至有人已早生白发神色憔悴的“老童生”……据当时报纸介绍,此次参考者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只有15岁。那情景换成今天,会让人认为是在招开家长座谈会! 这次高考开始于1977年11月28日,结束于12月25日。全国约有570万人踊跃报名参加考试,各地试题也不同。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军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也有上山下乡和回乡的知青及应届高中毕业生……. 他们走进散设在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已关闭十一年的考场中。他们当中既有一贫如洗的贫民子弟,也有高干子女。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儿子刘源在起重机厂当普通工人,也参加了这个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后进入北京师院历史系。 考场中还很有些“花絮”。四川省文革后第一次高考语文试卷里,有一题是默写毛主席诗词《蝶恋花》,许多人抓耳搔腮背不出,考场里突然有几个人喃喃唱起为这首词谱的歌曲:“我失骄杨君失柳……啊啊…..”居然歌声一片了。监考老师大叫:“不能唱,只能背诵。唱是作弊!”又有道解释成语 “力挽狂澜”的小题,把一位络腮胡子老兄难住了,他也不禁叫出声来:“力挽狂澜、力挽狂澜……..妈的,是不是跳到河头当雷锋救人啊?” 不要讥笑他们,这毕竟是荒废11年后的高考啊! 据权威部门认定,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一次最大规模、最多人参加的考试。为此中央有关部门曾特批动用当时认为神圣不可侵占的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去印刷考卷。 据教育部门当时统计,当年参加高考570万人中,考试后全国录取的新生只有27.3万人,应届高中毕业生只占招生总人数的20%至30%,文革年代被剥夺高考权力考中者占绝大比例。散场后“老三届”们议论纷纷:“赶上考大学的末班车,能考上,高兴!考不上,也高兴——总给了我公平竞争的权力!” 我亲眼看见—个令人辛酸的场面:—个未老先衰头发花白的老兄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像古典小说《儒林外史》范进中举—样疯癫了!他头发蓬乱、口水鼻涕糊了满脸,捧着通知书乱窜乱吼:“哈哈,考上了!老子考上了!”所不同的,范进是被老丈人胡屠户狠抽两巴掌医清醒,这位老兄是被哭哭啼啼的老婆拉到医院屁股上猛打一针苯巴比妥镇静剂……….. 老三届还有直接考上研究生的。我认识的—个朋友和我—样是66级初中毕业生,下乡后招工在大邑县煤矿当挖煤工。他省吃俭用买了当时十分稀罕又重又大的录音机,每天下矿井背上这风箱般玩意儿,人家吃饭休息时,他污黑—张脸啃两个干馒头后就叽哩哇啦吼外语,矿工们都说他是疯子…….这次—呜惊人考上研究生,如今硕果累累,已是社科院某学科权威。成都17中学高65级2班学生魏贵明也是典型例子。文革前因“出身问题”未考上大学,被埋没13年。恢复研究生制度后一举考上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后是成都理工学院应用数学系教授、系主任,在数学界享有盛名……. 但当时“左风”犹劲,恢复高考制度受到严重挑战。一个知青高考成绩优良,仍因“家庭出身不好”被淘汰,理由是:“在你的血管里流着的是你反动老子的血液!” (见《人民日报》1978年5月17日编者按)首届高考结束后,天津市发现考上大学者60%以上都是干部和知识分子子女,而工农子女比例明显下降。该市某官员写报告给邓小平,指责新的高考制度“使新生的阶级成份改变”。邓小平在报告上批示:“救国要紧” (参见《中国知青史》681页,刘小萌著)。当年对恢复高考横加指责的人物绝非个别……..197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改革招生制度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给这些“极左卫士”当头—棒! 历史潮流不可逆转,高考制度很快步人正轨。据统计,与20年前第一次录取27.3万人相比,至1998年中国高校招生的人数达108.36万人,已是 1977年的3.9倍,平均年增长率为6.8%。除正规大学外,还增加职大、电大、函大、成人自考等,为有志求学者广开公求学渠道。 令人回味的是,1977年高考中,竟发生了严重作弊事件。作弊者王小平是山西省广灵县作疃公社知青。1977年11月,他找到县招生办公室主任王官贵,先后设计了 “拆封偷题”、“暗送答卷”、雇“枪手”代考等作弊花招…….王小平后以“优异成绩”混入北京大学的法律系。 这起有预谋、有计划的高考作弊案手段恶劣前所未闻。王小平何以如此神通广大?原来乃父王进原任山西雁北地委书记,当时已升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后《人民日报》披露了王进搞特权安排5个子女招工、提干、入党、升学、参军“五子登科”恶行, 王小平的弟弟“走后门”参军时年仅十四五岁! 这种高考作弊现象阴魂不死,2002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严禁在学历文凭上弄虚作假》说:“少数干部为—纸文凭,请别人代考,论文也请别人代做,甚至不惜骗取文凭,伪造学历。这种现象被斥之为文凭腐败…..”老百姓对恢复高考制度后这种日益严重的“文凭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这已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 作为过来人,我们要告诉将参加高考的青少年朋友们:仅管天空有时有阴云,但太阳光辉将永存。人生通路种种,读大学也并非惟—选择。你们是幸福的,不管你能否顺利通过高考,但你不要轻易放弃这种人生权利——须知你们的父辈,曾被无情剥夺高考权利而含恨终身啊!

所有跟帖: 

第一次是改写陈伊玲的故事吧 -大蜜蜂- 给 大蜜蜂 发送悄悄话 大蜜蜂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1/2011 postreply 13:38:34

错,那是1979年7月的高考,是恢复高考后第3 次 -青山无愁- 给 青山无愁 发送悄悄话 青山无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1/2011 postreply 12:04:49

谢分享。 -文革传人- 给 文革传人 发送悄悄话 文革传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1/2011 postreply 15:00:09

谢好文,唤起了本人对下乡当知青和参加77年高考的回忆。 -鬼谷雄风- 给 鬼谷雄风 发送悄悄话 鬼谷雄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1/2011 postreply 17:00: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