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楼上各位的评论,本想说几句. 但是看到一篇文章. 其中对领导局部与整体的责任关系写的较好. 转给大家一阅

来源: hfhfndt 2011-04-14 21:05:4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07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hfhfndt ] 在 2011-04-15 06:58:3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毛泽东最恨谁?laoghost2011-04-14 14:27:41

随便聊聊 - 少将张秀龙 (六)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2&postID=5460

毛主席身在明处难防暗箭。随着战争的结束而进入的建设时期,自然就没有战争中那些立杆见影式的胜利结果,迅速证明主席建设决策的正确性。但党内对手却时刻不忘要替代主席的领导地位,并暗中利用某些同志本位主义的思维模式,攻击主席的战略决策,动摇主席的领导地位。

至此,有人也许质疑,难道主席的决策不能批评,永远正确吗?那也不见得。但大家都是有知识的人,不会不明白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整体由局部组成,局部的冒进会影响整体的综合进程。很多时候为取得整体的战略性胜利,会暂缓局部进程或牺牲局部利益。毛主席不具体负责局部的建设规划,但听取各个局部建设进展的报告,诣在调节整体规划。主席的思维是哲人式的,也就是以发现某个具体领域规律性的东西为上,再以其指导这个领域的具体工作和发展。所以一些著名科学家,如钱学森、李世光、周培源等人,就对毛主席非常佩服。主席听取科学家们讲诉他们所在领域的成功和失败事例,相互比较抽取共性。主席的思维特征是调查研究在先,归纳总结在后。这样,就能高屋建瓴地指出一条内在规律,也就是各个事物所共有的属性。如此,谈话自然不用涉及专门领域就能和专家达到共识。当然,有成就的科学家,也都是发现特征归纳共性的高手。和主席一聊,就棋逢高手相见恨晚了。不同的是,主席是全国一盘棋;各个不同建设部门领导看到的是眼下自己负责的一块 ,听取的报告也是有关本行业。如果各个部门的“民主”不到主席那进行“集中,”强调本部门或本行业的得失并各行其事,在整体利益上,自然就一团糟。如果坚持本位主义,不愿领会或执行主席牺牲局部争取整体一盘棋胜利的决策,就会有矛盾。由于建设事业的方针政策不像一场战役能迅速证明决策的正确性,那些矛盾就会被人利用攻击主席,并暗中活动以期动摇主席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神色凝重;好像在说:不要闹了,回去,回去吧,同学们!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从另一角度来理解,也可以说是人在不同地位和职位,其考虑的角度和决策是不同的。一个小组长要做的就是考勤组员按时完成任务。而小组长的上级所考虑的,则是各个小组是否都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问题,不是每个组的人员是否按时出勤的事情;然后汇总各个小组的结果作为取得下个结果的输入因素或参数,去争取下个结果的胜利。所以小组长们的上级着眼的是一个战略性的布局并期待局部按时的胜利结果。这和打仗是一样的,有着眼于战术和战略的关系问题。同理,毛主席看问题的角度和各个建设部门的领导同志有所不同,他有解决中国问题的战略决策。由于建设决策很难迅速见效,坚持本位主义的某些同志便从自己的认识角度,衡量毛主席的决策;认为毛主席的话也不都是正确的,就明里暗里地和主席对着干。到了六十年代,主席的决策已经很难被具体落实了。这样一来,全国一盘棋被扰乱了。主席为此很忧虑,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的“我的一张大字报。”

主席很善于搞由下而上的民主运动,希望自己的大字报能在北京支持一场由下至上到中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运动。但主席这次失算了,这场运动很快地被党内对手利用,并扩展全国造成一片轰轰烈烈局面;支持一派群众打击另一派。当利用一派打倒了主席的亲信,又出马支持另一派;说那一派打倒了主席的干部,不是毛主席的战士,是反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反革命。就这样打着主席的旗号,挑动群众斗群众;混水摸鱼解决主席线上的人马以期彻底架空毛主席,谋取领导地位。对于当时停止生产活动到北京串联一事,中央一位很重要的领导这样说:“现在,全国各地的同学到北京来交流经验,北京同学也到各地去进行革命串联。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事情,我们支持你们。中央决定,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全部和中学生的一部分代表,分期分批到北京来。”毛主席也只好到天安门城楼去接见同学们。大家从当时的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主席面对一片轰轰烈烈的红海洋,神色凝重并不高兴。因为主席在这个时候不可能要大家从天安门滚蛋,说你们上当了。后来,主席只好又提出了另一个指示,要求大家复课“闹革命,”要“抓革命”促生产。

主席明白,自己的初衷被对手利用;他没有料到对手竟如此不顾国家利益并以自己的名义扰乱全国,和自己一争高低。但主席顾全大局并没有揭穿对手“将计就计”的阴谋。否侧会分裂,打内战;因为党内最大的对手在军队有一定的影响力。主席很清楚,对手们经过多次失败已对自已了如指掌。他们利用自己害怕分裂的“弱点”和自己对着干。这个应该从高饶事件上已见端倪。对手们很清楚,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主席会对他们让步。主席一让步,就是大批忠于主席路线的党政军干部被对手以自己的名义而撂倒。

张秀龙将军在杭州当省军区司令,也不能幸免被打倒。大家知道,杭州是主席的“老巢。”主席自建国至去世,平均每年都要入住杭州一次。浙江省对主席决策执行的很充分,农业经济建设最有成就,所以主席对浙江的党政军系统很信任。这也自然成了对手们眼中刺肉中瘤,必要除之而后快。所以对手们要在杭州清理主席的人马,主席的亲信、省委第一书记江华被打倒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当时浙江大学几个红卫兵头头的组织活动能量通天,总理接见他们并经常给予电话指示。浙大的红卫兵打倒江华并宣称另一派捍卫现省委的群众组织被省委的坏人利用,是反革命并准备抓江华游街示众。于是省军区的龙潜政委只好出面把江华等人接到军区保护了起来。事实上龙政委没想到,此举正中主席党内对手下怀;他们可以就势利用浙大红卫兵,揪出走资派江华、打到军区龙政委为首的保皇派。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浙江地方党政军一网打尽;然后再搞个“揪出省军区的幕后黑手”顺势解决许世友的南京军区就很方便了。于是浙大红卫兵及其它造反派背后的阴谋人物制造了一起死人事件,说军区张司令和杨副参谋长的儿子参加的红卫兵组织,打死了所在中学老师的二名亲属。于是造反派们借此冲击省军区,要求交出“凶手”及旧省委走资派们。这个冲击事件,其实也暗中警告了省军区主要领导,不要和造反派作对;要和“正确路线”的群众组织站在一起,因为造反派是捍卫毛泽东思想路线的。其实另一个事实是,当时浙大红卫兵大小头头们中间已有传言,说毛主席的决策并不都是正确的。这当然是对的,但问题是在这个时候、这个环境之下由中央的领导同志对红卫兵和造反派头头们这么说,就不是党内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言行;很明显,那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了。

冲击省军区,其目的就是迫使军委撤换省军区主要领导并借此攻击南京军区,拿下许世友从而彻底摧毁主席在华东军政两方面的依靠力量。

张秀龙司令和龙潜政委很清楚,这些人打着毛主席的旗号,其实并不是真正拥护毛主席的;也就是主席后来指出的,这些人是在“打着红旗反红旗。”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