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是两种文化的决战吗?

来源: 2010-11-27 06:09:0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中共一直鼓吹,国共两党军队在四十年代末的血腥内战是“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作为中国出生成长的几代人,我想大家无论政治态度如何,的确也只得认命了。

可是最近再次观看旅居加拿大的作家都梁的电视剧《亮剑》时,发现我欣赏的国军将领楚云飞(原型人物可能是国军名将胡琏将军)在淮海大战前夕说:国共是两种文化的决战!

电脑屏幕前的山哥听了此句台词,如同电击,十分震撼。一个多月来,这句话常常在脑中激荡。

国共真的是两种文化的决战吗?

如果是,那么同属中国人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又分别代表了何种不同的文化呢?

 山哥1995年刚到澳洲那会,中国大陆的同胞在留学生中比例并不高,于是便广交各地区各国家的留学生朋友,与其中来自台湾,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学友交换很多。有一天,日本同学高岭突然对我说,其实你们中国人(特指中国大陆人)要比我们日本,韩国以及台湾人要西化很多!

山哥听了大为新奇。我争辩说,中国人把日本是当成西方国家看待的,你们不是早在明治维新时就声称“脱亚入欧”了吗?

高岭认真地说,也许日本比中国更工业化一些,可是由于经历了共产主义革命,你们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远比我们日本人要西化得多。。。

以后我也的确发现,台韩日等地的东亚人的确比中国大陆人在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等方面更加传统,更加明显的是,中国大陆人的批判力和斗争性都很强,在西方人面前,我们比其他亚洲人要好斗很多。

 回到《亮剑》里,在淮海战役那几场戏中,多次出现了国共两军残酷的厮杀。其中有一个场面十分刺激:当院门大开,国共双方士兵突然发现对方近在咫尺,双方都拿冲锋枪指着对方时,叫嚷要对方缴枪又相持不下时,共军士兵便突然开火,将光动口不动手的国军士兵全部射杀。。。

 有人在探讨国军抗日名将张灵甫的74师为何惨败在对日作战毫无战功可言的新四军主将粟裕手下的原因时总结道,除了张灵甫轻敌冒进,孤军深入,而粟裕层层包围,兵力绝对优势的原因以外,74师官兵对大量射杀蜂拥而上的共军官兵感到心慈手软,全无与日本人厮杀的劲头;而共军通过解放区的土改和新式整军运动,对杀死阶级敌人毫不手软。

 前两年观看台湾的抗战记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时,对国军将士浴血抗战的故事深表敬意。可是我也对那些抗日国军老战士面对采访,常常抽泣痛哭地回忆往事的镜头不以为然。男人流血不流泪,国军的确还是不如共军刚烈!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中国可以成为一个“超级新加坡”吗?
  • 中国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吗?
  • 香港保钓烈士陈毓祥生平杂记
  • 朝鲜战争:各方充满误算的大战?
  • 为什么在西方更容易患过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