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儿中学期间有幸参加过一次军训活动,感触良多。
哪年的事也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一个不冷不热的季节,我们同学和老师一起驱车前往北京郊区某军营参加为期两周的军训,好好感受了一次军人的生活。
在那之前,蓉儿说话一向是轻声细语的,可是一到军营,跟教官说什么都得先大声喊 “报道!”。即使是比较隐私的内容,比如鞋带开了,请求批准系鞋带,也得喊得让全操场的人都听见才行。
另外除了站、立、走,我们还得学一套通缉拳。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我只是借用金庸先生笔下黄蓉一名振振威风,其实本人运动细胞近乎于零,更别说什么武功了。一套看似简单的拳法就是学不会。怪不得常听人说练武之人需有慧根才行! 班里有些男生就学得特快,不出三日已经打得有模有样了。
打拳我是不行,但是射击还是不错的。现在这个年代,恐怕还是掌握点现代化武器打起架来比较占优势。我们当时练习用的是三 八式步枪,可沉了! 教官教完以后,每人每次十发子弹,打满50环算及格,要不晚饭后罚跑圈。我打第一发子弹时特别专心,就光注意三点一线了, 好不容易瞄准后,我猛拨扳机,没想到枪的回击力太大,枪杆一下子回冲到我肩膀上,皮都磨破了,真的好疼! 至于那发子弹, 也不知道给打到什么地方去了, 反正没打到靶上。不过后来我掌握了技巧,越打越准,枪法之好,恐怕以后打个兔子什么的问题不大吧。
要说最最好玩的,还是那晚的紧急集合,夜行军。本来我们白天被苦训了一天,晚上也累到躺床上就着的程度了。但是也不知道是从哪传来的小道消息,说夜行军就安排在当天晚上!!!
我们之前已经做过了关于夜行军的训练。无非就是在你半夜三更睡的正香的时候,军哨响起,起床号狂鸣,这时你必须迅速做出反映,在1分钟之内把自己的被子和一小包军需品(就是自己的饭盒,洗面奶,牙膏等物) 按标准方式扎裹起来,马上到楼下集合。扎裹被的难度很高,如果方法不正确,没跑几步就都散了,到时傻呼呼的抱着被子跑,不单单是丢人,更重要的是会给老百姓一种落慌而逃的感觉,削弱我军的士气。可是说真的,在1分钟之内把被子扎起来实在是太难做到了。
所以那晚,同学们也不管消息来源是否可靠,都特心齐, 一致决定不睡了。早早就花10多分钟把被子等物工工整整的包裹完毕,然后穿戴整齐的坐在床上小声聊天。就这样从11点一直熬到凌晨两点多,连最能熬的同学也快顶不住了。宿舍到了后半夜又特别的冷,到了凌晨3点,大家琢磨着今天晚上估计没戏了,所以都陆续把被子拆开,躺下睡了。
就在这个倒霉的时候,起床号跟发神经似的狂响起来。当时我还以为自己盼起床号盼了大半夜,出现了幻听的症状。反正大家都反映挺满的,缓过神来,赶紧扎杯子。还好,在3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大家总算背着各自的军囊在楼下有模有样的集合起来。我们当时心情特别激动,教官更激动,大声说什么: 同志们…我们的侦察兵得到可靠消息,敌人要在明早攻击我军# #师! 我们要连夜赶到@ @去支援他们! 云云…反正说的跟真的似的,特别好玩。
很不好意思的说,那次夜行军真是丢尽了我军的脸! 到后来,大部分同志都是双手抱着被子,红脸而归。返回军营的时候,天色已亮,路上的行人指着我们笑。我当时都感觉自己对不起身上的这身军装。
军训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短短的两周时间里,我做到了站着吃饭,学会了半套花拳秀腿,摸过了枪也打过了靶,学唱了十大纪律、八项注意,更重要的是,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军人的艰辛。
在军营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跟教官一起篝火晚会,然后去军队影院观看爱国电影。等电影开始时才发现竟是任达华演的一部飞车港片。晕!
小学时就学过冰心奶奶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蓉儿在军营的这短短两个星期,也体验到了一点点军人的生活,怕是永生难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