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战略,轻战术,战略上很大胆,但战役准备很不细致,尤其是战术研究不愿下功夫。相对来说,林彪在战略上奇兵少,但战术准备充分,比如“三三制”等。直接的结果是,四野打仗的伤亡是四个野战军里最小的。粟裕正相反,他适合做帅,而不适合具体战役指挥。临朐,南麻之战完全不应该打,在战略上是冒失轻敌的一招。在战术上粟裕本来就没什么准备,加上天公不作美,结果造成巨大伤亡。解放战争后,华野的兵已经没有多少是原来的华东根据地甚至红军时期出来的老兵,绝大部份是国民党的降兵,原因就是华野打仗伤亡大,老兵全死光了。
这也是为什么粟裕的手下不怎么待见他的原因,因为他战略大胆的结果是用士兵的巨大伤亡为代价的。这一点和林彪形成鲜明对比。
后来打碾庄,粟裕又是强攻,结果动用了五个最能攻坚的纵队,打了一个礼拜付出巨大伤亡后却没什么进展。不得不停止进攻开诸葛亮会,有人提议用挖壕沟迫近敌人,最后才拿下黄百韬。后来这招被中野学了去,用在了黄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