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丕显回忆录,允许置疑讨论吗?

来源: 地里庄稼就不长了啊 2009-03-26 06:31:4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347 bytes)
陈丕显回忆录(呵呵,上了榜,又重贴),正是了解饥荒问题的一把不错的钥匙。

网友侯凯(二野)在楼下贴出了陈丕显回忆录(部分摘要),目的是证明“远不是重灾区”的福建上杭地区,也因饥荒饿死许多人。众所周知,网上有许多“假”的文字,所以对“是不是”阿丕真的回忆录,没有100%的把握,但本文仍以侯凯(二野)先生贴出的,作真实版本处理,并以此为前提。我看这个回忆录,对我们了解真实饥荒历史,乃不失为一把难得的钥匙,这恐怕与侯凯(二野)先生的初衷、本意不同了。

陈丕显在文中描述的60年4月福建上杭地区的景象:【原文:。。。回到了久别的福建家乡。一路上,我每到一地除了听汇报外都要去参观农民的食堂,到农民家里揭开锅盖看看,看他们吃的什么。邵武、三明、永安的情况还好,尽管三餐的稀饭稀得可以当镜子,稀得"浪打浪",但毕竟还有饭吃。可是一进入闽西境内,情况就十分不妙。许多人家无隔夜粮,靠野菜充饥,群众叫苦连天。我的心情很是沉重。。。】

这里,我们看到了:当时既有食堂,也存在没办食堂的农户家庭(这点很重要!)。农民三餐喝粥,而且很稀的粥(可以当镜子哦),甚至靠野菜充饥、度日。。。确实一片饥荒景象,惨不忍闻。。。

阿丕着重回忆了,“为什么他的乡亲们”会落到这样的境地?乡亲们也这样问他。然而从这个回忆录看,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的认知,反映出阿丕起码是个昏庸十足的官员,因为他根本搞不清状况,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回忆录中的阿丕借乡亲们的口,反复叙说了福建的地方官员,从公社到县,都好大喜功,浮夸风盛,虚报“粮食产量已跨《纲要》”(注:跨《纲要》是指,长江以南省区,粮食产量超800斤/亩);而阿丕的乡亲们说:【原文:。。。有人说我们公社的粮食亩产800斤,除非把田里的泥土挖出来凑数!我们的实际产量不过是二三百斤,公社领导不是不知道,为什么还要这样吹牛皮呢?。。。】,另一位在确信他“不会因说了实话而挨整”之后,才敢说话的乡亲,也告诉阿丕:【原文:。。。去年发大水又下冰雹,粮食减产,可是公社却向上级浮夸说粮食跨《纲要》,并按《纲要》的指标来征购。我们完成征购任务之后,就没有多少粮食了。现在饭吃不饱,靠挖野菜充饥,许多人得了浮肿病,射山村已饿死了十多个人。公社领导只顾扛红旗争先进,不顾群众肚皮,不管群众死活。。。】

“‘跨’过800斤/亩”(县社干部邀功) 与“不过才200-300斤/亩”(阿丕乡亲诉求)比较,落差巨甚哦。


可是无论您相信谁的说法,都可以,都一点也不影响我们寻找真正的饥荒原因:地里庄稼会不会因干部浮夸而长不好?地里庄稼会不会因毛泽东说“一天等于20年”或毛泽东担心粮食多了怎么办云云而长不好?地里庄稼会不会因为有人说了、写了、拍了、登了“万斤/亩”的照片而长不好?地里庄稼会不会因钱学森发表了论证“可以超万斤/亩”的文字而长不好?。。。会吗?请告诉我们。如果认为会,敬请告诉我们其中的机理和逻辑。道理是越辩越明的。


表面看,问题在于阿丕当时或写回忆录时,相信了谁的说法。

而真正的问题,似乎在于“按《纲要》的指标来征购”是否属实。

200-300斤/亩的“实际产量”,按“跨过800斤/亩”来征购,所以“完成征购任务之后,就没有多少粮食了”,这是回忆录中的阿丕,借一位“勇敢地讲真话”的乡亲和一位白发老人乡亲说的哦。

真发生过按“粮食产量”(无论是按《纲要》的指标800斤以上/亩,还是按“实际产量”200-300斤/亩)来征购,这样的事吗?答案: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由此可以看出,不是阿丕本人,就是当年发言的乡亲,说了谎话。当然,也许还有一种可能:回忆录根本是假冒产品,回忆录的炮制者,强加了“谎话”给阿丕和他的福建老乡而已。

粮食产量,各国、各地,年年不同,很好理解。如按粮食产量来征购,每年“报粮食产量”的工作,自然就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农民的利益,也关系到城里人的吃得到饭问题。谁来报,怎么报。。。问题大了,不是么?由县官报,他(她)怎么知道粮食产量的?公社化、合作化之前呢?有谁听说过中国的每个县、市有“评估粮食产量”的机构吗?。。。显而易见,只需普通常识就知道,按“产量”征购既行不通,也从不存在,“按《纲要》的指标来征购”是谎言。“粮食征购”只能按“耕地面积”来进行,事实上,中国就是这样做的,详细内容,因篇幅关系,在此不提了(以后有机会可作讨论)。


难道阿丕真的认为当时“按粮食产量”进行了征购?这个回忆录透出来的,似乎如此。这样“昏庸”的官员,以这样不高明的方法表示“自己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作文字秀,把读者当成了什么?有谁愿意被当作白痴读者么?

当厘清了:地方官员乃至中央官员、最高领导,无论怎样地“浮夸”,地里庄稼长得好、长的坏,与他们是否“浮夸”确实没有直接联系;当厘清了:粮食产量,虚报了也好,实际的也罢,统统与政府的粮食征购无关。(注:粮食征购不随粮食产量而波动,粮食征购数额与实际购得数额,是不同的概念)。此时此刻,“还是应该说自然灾害造成饥荒的(至少是主要原因)”,不是呼之欲出了吗?这就是事实、史实,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这丝毫不妨碍我一直认为:浮夸风是完全错误的、非常有害的,大跃进是重大错误、荒谬的、极“左”的、劳民伤财的,办食堂是错误的。。。这些都是要批要接受教训的。

顺便说一句,在没有真正了解“征购”到底是怎么回事前,奢论三年饥荒,而目的却是攻击毛泽东或CP,非但很容易显出攻击者本身一知半解、浮躁轻狂,也会常常捉襟见肘、弄巧成拙。

至于毛泽东和CP的历史错误甚至罪行,本来就大可在用事实、史实证明的基础上,来进行严厉批判滴;至于批判,有人是为吸取历史教训,有人是为骂了出气。。。都可以嘛,言论自由,很正常。非史实、歪曲事实既证明不了什么,也无批判力道,只是所谓的文宣罢了。


附:【。。。还是这句话:凡认为“是大跃进等”而“不是天灾”,造成了粮食产量下降的,请拿出论据、逻辑来,因为“大炼钢、放卫星、反瞒产、出口换黄金、高征购。。。”,在“量”和“逻辑”上,统统不能造成那时粮食总产量如此大幅度(达到30%/年!)地下降,都绝对说不通。凡认为饿死了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人,请举出“人口剧烈变化后必然留下的痕迹”来,例如:1938年黄河在河南花园口决堤引出的移民村、1960年建造浙江新安江电站引出的移民村、。。。因为真有那么多人饿死,那样的痕迹一定是“斑斑”的了。。。】我们可是找20多年了,无果。正等着别人编出故事。

所有跟帖: 

不允许置疑讨论,只允许考证。 -不开窍- 给 不开窍 发送悄悄话 (69 bytes) () 03/26/2009 postreply 06:52:33

回复:回忆录有助了解饥荒问题,点出了粮食征购是否随粮食产量“起舞”。 -地里庄稼就不长了啊- 给 地里庄稼就不长了啊 发送悄悄话 (412 bytes) () 03/26/2009 postreply 06:58:47

楼主太年轻。 那年代,中国的粮食征购是由领导人 -不开窍- 给 不开窍 发送悄悄话 (81 bytes) () 03/26/2009 postreply 12:55:22

您老当时见过领导人拍脑袋,还按下快门哦,请赶紧贴上来。 -地里庄稼就不长了啊- 给 地里庄稼就不长了啊 发送悄悄话 (194 bytes) () 03/26/2009 postreply 14:42:58

对不起,说错了,那时的领导人没脑子 -weimianke- 给 weimianke 发送悄悄话 (80 bytes) () 03/26/2009 postreply 16:46:17

陈丕显回忆在替老毛说好话 -滚子刀肉- 给 滚子刀肉 发送悄悄话 (93 bytes) () 03/26/2009 postreply 07:51:17

回忆录可信! -sokuench- 给 sokuench 发送悄悄话 (1390 bytes) () 03/26/2009 postreply 08:24:17

回复:于置疑和讨论都有帮助? -地里庄稼就不长了啊- 给 地里庄稼就不长了啊 发送悄悄话 (258 bytes) () 03/26/2009 postreply 14:56:52

当然可以阿,但是你好像一上来就全盘否定了 -weimianke- 给 weimianke 发送悄悄话 (366 bytes) () 03/26/2009 postreply 16:43:38

老左派想帮忙重振老毛的声望,结果老毛的声望让老左们“越帮越忙” -洗洗睡了- 给 洗洗睡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6/2009 postreply 18:25:02

楼主是中国一没有享过地主待遇的地主后代。先下判断不好。 -地里庄稼就不长了啊- 给 地里庄稼就不长了啊 发送悄悄话 (1237 bytes) () 03/27/2009 postreply 07:26: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