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和彭德怀交恶,应该是在做总参的时候. 成立国防部后,各总部仍直接受中央军委的领导,但彭任国防部长后,为了体现国防部的领导,许多原来由中央军委和总部颁发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国防部署名。而哪些要以国防部的名义发布,哪些不用,又没有明确的规定。于是,总参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和总参本身下发的命令、文电,就常因署名问题而受到指责。鉴于这种情况,粟裕要求明确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职责,以便今后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循。1955 年3 月16 日,中央军委接受了粟裕的意见,责成总参起草国防部与总参职介条例。但总参一连五易其稿,均未能获得通过。老彭对粟有意见了,老彭是个心胸狭窄的人,连刘伯承这样的老资格也被他排斥去教书,就不说粟裕了.后来老彭想要排挤刘少奇,结果反被老毛压了下来.
粟裕与聂荣臻共事时间甚短,帷一出现的一次误会,是发生在聂任代总长期间。当时聂荣臻担心毛泽东事情太多、太忙,认为不必事无巨细都直接报主席那里去,因此要求军队方面的报告,都要经他批阅后,再根据情况看是否有必要上报。过去一向按毛泽东提出的要求每半个月报告一次的粟裕,自然也按照聂代总长的意见办理。没想到毛泽东时军队系统的报告减少格外关注,在1952 年夏提出了批评。为此聂荣臻写报告向毛泽东做了检讨。粟裕认为自己也有责任,因此也向毛泽东做了书面检讨。毛泽东在他的检讨上做了批示,表示“检讨很好”,而且把粟裕和聂荣臻的工作做了对比,肯定了粟裕半年来的工作,同时对聂荣臻又做了批评。他还特地把这个批示交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传阅,这就引起了聂荣臻的很大误会。
粟裕和徐向前也没什么过节,只不过当年老毛想把华东分成三块,一块徐向前,一块陈毅,一块粟裕,但是粟裕报告只要一块就行了.徐是没什么意见,不过拿得出手的战役也就是解放太原了,徐面子无光.不过徐的死忠许世友意见可就大了,华野司令当不上了.这虽然不是徐向前的反应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徐对粟的态度.
粟裕和陈毅就是战争分歧了.陈本身水平一般,就是执行老毛的命令,粟裕反对中央的命令,打出了个七战七捷,陈也多次自嘲自己是屡败屡战.总的说来陈对粟也没什么特别的怨恨,再说他一向是唯主席马首是瞻,后来老毛口风一变,他是第一个说粟裕好的.
老邓就不说了,老邓总想在军队里搞点名堂,军功,淮海战役写了个计划,然后就去泰山玩了,仗还是粟打的,打完了后论功行赏也到不了邓小平头上.
当然还有人说粟裕原是元帅之一,自己让成了大将,这样一来,那些让出来的元帅当然下死命也要把粟搞臭,不然自己这个元帅来的始终是名不正,言不顺.当然这只是猜测.
总的说来,粟的悲剧是自己没一个好山头,没有一,四方面军的背景,没进入他们的圈子,以为老毛做山头就行了.事实上老毛也不会因为一个粟裕去得罪三个元帅.再说粟裕立下战功后,有点骄傲情绪,连叶剑英都说粟的错误最多就是骄傲罢了,可能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粟裕和其他几位将军交恶的一些情况(应求)
所有跟帖:
•
了解不少内幕,谢谢!粟裕有战功,无山头,值得同情.
-皆兄弟也-
♂
(0 bytes)
()
10/16/2008 postreply
10:59:04
•
“南阳事件”——粟裕“鸿门宴”上擒叶飞 (ZT)
-walawala-
♂
(5219 bytes)
()
10/16/2008 postreply
11:10:02
•
有点新鲜的
-残阳如血-
♂
(293 bytes)
()
10/16/2008 postreply
20:54:19
•
谢谢太阳兄。粟裕是个实心实意,纯粹的军事家:)
-有言-
♂
(0 bytes)
()
10/17/2008 postreply
07:25:40
•
回复:粟裕和其他几位将军交恶的一些情况(应求)
-本大侠到此一游-
♂
(512 bytes)
()
10/17/2008 postreply
0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