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国的思想已有长达 400多年的历史。 ① 从丰臣秀吉时代日本就开始不断地进行对外扩张,并将一衣带水的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 一方面,日本大力发展军事,谋划侵略战争; 另一方面,日本国内聚集了大批政治、 军事、 文化、 科技人才,为侵略战争提供可行性、 必要性论述,谋划侵华手段和战略构想,最终形成了一整套侵华理论。 其中许多言论不仅被收录成书,甚至进入日本的国民教育、 战争动员、 道德评判、 社会规范之中,广泛地渗透于日本国民的心理意识、 风俗习惯之中。 这些侵华理论通过直接宣传或间接暗喻等方式积极为侵华战争服务,并试图美化、 合法化日本对华侵略行径。 因此可以说,日本近代的侵华行为是立体的、 全面的。
-
明治维新前日本精英阶层的侵华企图
“西渡中国,荡平大明” 曾是日本民间学者的 “百年迷梦”。 19世纪初,以 “经世家” 著称的日本学者佐藤信渊便在其 《宇内混同秘策》 一书中详细地构想了一套侵占中国的 “秘策”。 该书论述了 “攻取” 中国的方法和步骤,甚至连各省在 “攻取” 中国时的出兵顺序和作战分工,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周密的安排。 受佐藤信渊的影响,此后日本民间出现了不少同调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对外侵略的思想主张。① 日本幕府时期侵华理论代表者吉田松阴提出了 “垦虾夷,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临印度”② 的大胆构想; 1825 年,水户儒学人士藤田幽谷也提出 “宇内至尊天日嗣,须令万国仰皇朝”③ 的狂妄企图。 这些言论构成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思想 “原型”。
-
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逐渐系统化
“大举入支那,直捣北京城” 的思想使日本民间侵华理论 “粉墨登场”。 明治维新后,日本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福泽谕吉在其著作 《脱亚论》 里,宣称日本与西方列强是具有同等 “文明程度” 的国家,日本有责任也有义务以发动战争的方式 “帮助” 中国及朝鲜这样还未开化的 “野蛮” 国家推进 “文明”。 虽然福泽谕吉一生都只是以民间文人的身份在日本开办学校、 编辑报纸、著书立说,但他的思想对日本社会影响深远。 从明治维新到现在的安倍政府,福泽谕吉的影子无处不在。 日本主流舆论奉福泽谕吉为 “日本近现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④,他的肖像被印在如今日本面额最大的纸币上。 在福泽谕吉的侵华文章中,武装、 暴力的言论随处可见。 就是这样一个野心家,却成为许多日本文人顶礼膜拜的 “偶像”,拥护者甚众。 德富苏峰的 《大日本膨胀论》、 竹越三叉的 《支那论》、 江藤新平的 《支那南北两分论》 等作品,不断扩展和充实福泽谕吉的侵华思想理论,详尽地设计了侵华过程,通过报纸刊登发行,对社会舆论、 国民思想、 政府决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