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时的“临时政府”都知道,布尔什维克要反,但已无能为力。受英国蛊惑,推翻沙皇后的“临时政府”仍作为“协约国”坚持和德、奥作战,这遭到了俄底层百姓的普遍憎恨,电影《Doctor Zhivago 》也有这样的场景。这是布尔什维克成功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当时俄军都陷在前线与德、奥相持,无法回师救急。“革命”只克服了少数士官生的微弱抵抗就成功了,“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出逃法国,《十月》电影里夸大了战斗的情景。后来与“红军”作战的“白军”目标并不一致,有的保皇(恢复沙俄),有的要共和,最终被各个击破,一事无成。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耶夫认为:通过“立宪议会选举”,布党也可以获胜,“临时政府”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联合“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一起与之抗衡。列宁要“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不受制约的绝对控制权,按加、季的方案,掌权后可能不能“彻底革命”——激进革命(如没收所有私有动产、不动产)。
布哈林反对“布勒斯特条约”也是事实,当时反对的人很多(因要割让乌克兰),不止布哈林一个!
苏维埃政权初期,和列宁有分歧的人很多,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斯大林和列宁的争执恐怕更严重。举个例子,斯大林曾对列宁妻子无礼,列宁得知后大怒,写信给斯大林警告:如再发生这样的事,你、我的关系就结束!据说,斯大林后来收敛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