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 戴笠门生?毛泽东秘书?老毛怎么从沈之岳的一个动作识别他是特务

本帖于 2025-10-15 11:43:2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yzout 编辑

爱做梦的老陈

今天说的这个所谓“名人”,名叫沈之岳。

他曾是进步青年,组织工运,走在队伍最前面。被军统逮捕后,成为戴笠得意门生,潜入延安试图刺杀毛泽东。

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成为张爱萍学生,康生得意弟子。

他提供情报给蒋介石,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他被称为“国民党调查局之父”,他在澳门指挥刺杀刘少奇……

他主持粉碎了在日本的“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让台独分子恨之入骨。

他救过蒋经国,逮捕过李登辉,他迫降过辜宽敏,他审问过李敖,李敖反而写书夸他。

他晚年回大陆“治病”,据说邓小平、杨尚昆亲往探视。他被怀疑为共产党在台湾至死未被发现的两大卧底之一。

一、
1913年2月18日,浙江仙居城里一家姓沈的大户人家,出生了一个小男婴,父母给他起名沈之岳。

这一年出生的小男婴,还有韩先楚,钱三强,乔冠华,谷景生,王洛宾,陈鹤年,洪学智,杨勇,李国豪,石坚,韦国清,孙犁,罗文……

但,各人有各命,个人有个人的选择,历史大浪淘沙,终究会筛出对时代的佼佼者,代表者,以及推动甚至创造历史的人。

不过,有的人成了英雄,有的人却成了狗熊。

而沈之岳,后来成了英雄,还是狗熊,就要看他将来的选择和奋斗了。不过,眼下他的父母对他可是寄予了无限大的希望。


其中一个希望,就是希望他将来能够飞黄腾达,光耀门庭。

所以,根本就不在乎花钱,有多少就花多少,需要多少就花多少,一门心思就想培养沈之岳成才。

而沈之岳也算争气,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谈论天地。

比如,四书五经,琴棋书画,以及后来的算术,地理,乃至时事政治,马克思主义等学识。

如果就照这样发展下去,也许他会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傲立潮头的英雄。

可惜,他最终却听命戴笠,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以至于到现在都让人对他“人鬼不分”。

谁也搞不清楚,他究竟是个什么人?


比如,有人说他是蒋介石嫡系军统大特务戴笠手下的得力干将,早年奉命潜入延安,企图暗杀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人。

并且在后来国民党兵败台湾后,更成为“继戴笠之后的第二代谍王”,被后世称为“蓝色007”。

但也有人说他根本就是共产党,且为共产党在台湾至死都未被发现的两大卧底之一,其证据就是沈晚年赴大陆治病——

中共高层邓小平、杨尚昆等以贵宾接待之。

尤其是当沈之岳去世时,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对他的评语,竟然是:“智勇双全,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边无伤”。

而正是因为这句“一事二主,两边无伤”,使外界一直到现在,都对沈之岳身世之谜留下无尽的猜想空间。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
1930年,17岁的沈之岳,也算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和那些花出去的老钱,终于考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第二总队交通科学习。

同样在这一年,33岁的戴笠,受蒋介石指令,成立国民党第一个特务组织调查通讯小组,并建立十人团,深得蒋介石宠信。

彼时的俩人,根本不会想到,几年后俩人会江湖相见,并且还会密谋做一件“见不得人”的大勾当,为他们罪恶的一生,再填一笔“浓墨重彩”。

进入南京中央军校的沈之岳,认为这毕竟不是一个什么正规学校。于是,3年后学习结束,20岁的沈之岳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

进入大学后的沈之岳,接触到了更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共产主义的书籍,并且还得到了共产党同学的引导和培养。


沈之岳的爱国热情被点燃起来,开始跟随同学积极参与支持工人运动,并进入浦东煤炭公司当工人。

之后,沈之岳作为罢工运动的带头者,一腔热血,慷慨激昂,被人称为“进步学生领头羊”。

一次,进步学生与警察署发生冲突,沈之岳一路闯先,中弹负伤,急需手术。一位花容月貌的护士邵达镇,正好负责护理沈之岳。

邵达镇看出沈之岳是位铮铮男儿,铁血汉子,在大是大非面前能舍生忘死,投靠向这样的男人,才有安全感。

沈之岳对邵达镇说:“能闯能忍,才是大丈夫。”

随后俩人结婚,育有二女一男。邵达镇活到六十岁,病逝于台湾。

不料,一次工运中沈之岳被捕,竟然从容自若而又子虚乌有地搬出一个中国国民党大员,临时做自己的亲戚。

把一帮特务唬得团团乱转,又不辨真假,并且也无从核查。

最终,特务们都没敢造次,也不敢把沈之岳怎么样。但,毕竟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等后来一切都真相大白后,特务处的头头却转念一想,认为沈之岳临危不乱、应对有方,也是一条好汉。


这件事传到特务总头子戴笠那里,戴笠竟然做出了一个让人惊奇的决定。

原来,沈之岳被揭露真实身份后,不仅没有受到处罚,还被戴笠邀请到办公室,几次深谈,以一大套歪理邪说,说服了沈之岳——

加入军统情报系统,并接受戴笠单线秘密领导。

沈之岳善于伪装,又读过马列书刊,自学过俄语并通晓英语,枪法也很准,自认为文武双全,很是自得。

据曾长期担任毛泽东警卫工作、建国后担任过公安部部长的王芳回忆,沈之岳——

“双手沾满共产党人的鲜血,抗战初期在上海、杭州诱杀过七八位共产党员”。

1937年春天,戴笠派沈之岳潜入延安,潜伏到共产党组织的心脏搜集情报,并伺机暗杀中共中央领导人。
三、
1938年1月,25岁的进步青年沈之岳,化名“沈辉”,随同当年重庆中文大学肖致平、刘永川进入延安。

在思贤如渴的延安革命根据地,沈之岳凭着来自于上海复旦大学高材生和进步学生的门面,很快地接触到——

汪东兴、康生、李克农等高层面人物。

不久便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就读,成为张爱萍将军的学生。

沈之岳精明干练,成绩优异,深得张爱萍赏识。还受到学校领导人看重,并成为中共“情报工作”领导人康生的得意弟子。

沈之岳在延安,以优异的成绩,出色的表现,很快就获得许多高层领导人的认同。在他们眼中,沈之岳不仅多才多艺,驾驶技术也高超。

还很会摄影,讲究艺术,又他自学俄语,又通晓英语。演讲水平还极强,却又很少夸夸其谈,平时没事多是沉默寡言,不喜欢言笑奢谈。

在抗日军政大学,沈之岳任劳任怨、艰苦朴素、乐于助人,开会学习积极发言。

康生认为他很出色,在抗大当着罗瑞卿教育长的面表扬沈之岳,认为他是国统区来延安青年的表率——

并要求同志们改变对来自国统区进步青年存在的某些偏见,帮助和培养他们。

就这样,在康生的赏识下,沈之岳在抗大顺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多年后,据台湾方面记载,沈之岳——“以特别优异的表现,被共党所赏识,升任他为区队长。沈之岳因‘红大’同学甚多,故与共党中央各机关要员交往密切。

一面乘机介绍同志多人参加其他训练机构受训,一面搜集中共中央机密情报,密报戴先生”。


沈之岳毕业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中校参谋,分配到中央机关担任收发工作。由于表现优异,后来还被毛泽东拔擢为秘书之一。

这对沈之岳来说,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惜,却因为太过兴奋,愚者千虑或有一失,露出破绽。

最终,功亏一篑,被毛泽东识破了他的狐狸尾巴。

原来,有一次,沈之岳终于接近了毛泽东。

他看到毛泽东烟瘾上来,衣兜空空,极为尴尬。于是快速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来,递到毛泽东面前。

毛泽东一看,竟然还是自己平时最爱抽的香烟。

毛泽东很开心,接过这包香烟,顺手也递给沈之岳一根。却发现沈之岳虽然点上了香烟,但抽烟的姿势,却有点装模作样,很不自然。

心细如发,敏感小心的毛泽东,突然意识到此人有点不对劲,应该是专门注意与研究过自己,心里便觉得很是不爽。

之后,毛泽东还发现沈之岳书法功底很深,对书论颇有研究。

而每每毛泽东谈论书道,沈之岳观棋不语,知而不言,毛泽东开始觉得沈之岳假装糊涂,认为沈之岳太优秀,太完美——

很难挑剔出这位年轻人的缺点。

毛泽东常常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衡量下属,以便不计较身边工作人员的过错。但沈之岳的完美表现,却让毛泽东看出——

他的韬光养晦,图谋与潜伏,并在悉心研究着自己。


但是又找不到沈之岳半点间谍的蛛丝马迹,只得暂作打遣,静观以变。随后,找了一个机会,便打发沈之岳去做一项特殊的工作。

顺便支开了沈之岳,让他离开了自己的身边。

后来,在王芳的回忆录中,就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沈之岳——

“后来甚至一度进入中共中央机要部门担任收发工作。不久引起毛泽东的怀疑,于是把他外调到浙江白区工作”。

那么,沈之岳是怎么在延安展开他的情报工作的呢?

当时,中共中央发布的若干重要文件以及其他重要情报,几乎都被沈之岳秘密传递到重庆。

原来,一位老头经常在延安城里,携带一只缺嘴茶壶售卖油茶,正是这个老头暗中负责情报交通。


沈之岳有一次都给毛泽东递烟了,为什么没有刺杀呢?

而且,他也有多次接近周恩来、博古等人的机会,为什么一直没有行动,而只是传递情报?

原来,当时延安已经成立了中央警卫营,加强了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保卫工作,领导人的身边,随时都有警卫员时时刻刻盯着。

尤其是像沈之岳这样从白区过来的“同志”,都是警卫员重点“保卫”的对象。

所以,沈之岳没敢轻举妄动,以免把自己的小命也搭进去。其实,沈之岳在延安潜伏时间并不长,前后都不到三年。

还有就是戴笠交待沈之岳,刺杀为辅,搜集机密情报为首,说白了,沈之岳的任务,还属于战略特务,不是泛泛之辈。

所以,沈之岳审时度势,不急于一时之功。

一日,沈之岳在自己住的窑洞前的老榆树下发现有同伙来找过他的标记,这是他潜入延安前与戴笠定下的规矩。


一张折叠起来的烟盒纸上用暗语写着两行字,约他次日中午去甘泉县杜甫祠堂一晤。

沈之岳不由得心惊肉跳,他取出火柴烧了纸条,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考虑再三,还是没敢去,与这个未曾谋面过的同伙的联络也就暂时中断。

结果,他的判断救了他一命。

因为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发现,在延安宝塔山下面的古寺里有一个僧人行迹可疑,常和一个小杂货店老板接头。

边区保安处立即对僧人实施了抓捕,原来这个僧人是军统派往延安的特工,名叫孟知荃,已在延安秘密潜伏了两年时间。

边区保安处将和孟知荃接头的杂货店老板以及他的同伙抓捕归案。

经过审讯,其中一名特务供述说,军统已派了一个特务潜入延安,任务是暗杀在延安的中共最高领导。

在暗杀行动的最后时刻,沈之岳始终没有和其他人接头,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侥幸地逃过了搜捕。

可见沈之岳的生性机警和沉着冷静,让他逃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留住了自己的小命。

中共中央认为沈之岳系浙江人,特选派他随叶挺、项英至江西,协助筹组新四军司令部,并在闽浙赣边区收编过去红军的“散兵余党”——

兼负责军中与民间的组训工作。

1941年1月5日,叶挺和项英率领新四军北上至茂林时,遭到中国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叶挺被中国国民党扣押,项英被叛徒暗杀——

新四军番号被取消,皖南事变爆发。

多年后,台湾方面说:

“……是因为共党军事密谋外泄于中国国民党的缘故。也正是沈之岳预先布置在新四军内部的秘密组织,所发生的作用。”
1941年冬天,28岁的沈之岳,在戴笠引荐下,被蒋介石单独召见,任命为军统局第一处科长。

军统特工沈醉回忆说:

“据说沈之岳去过延安两三次,他曾在张国焘主持的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工作过。他当时在军统中很受戴笠和郑介民、毛人凤等的重视。

他和我常拉“同宗”关系,私人间虽有点感情,但他对去延安的情况却谈得很少。”

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个沈之岳在共产党面前,是抗大二期毕业生“沈辉”;在中国国民党面前,他是军统特工“李国栋”。


1943年,军统局成立东南特侦站,30岁的沈之岳被任命为站长,并兼任军事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政治部主任。

曾与沈之岳共事的张爱萍,多年后对沈之岳有过一句评述:

“沈之岳九年共产党员资历当中,七年是模范党员。他个性跟周总理很像,内敛、温柔而含蓄。”

 

1950年3月,台北保密局破获了中共台湾工作委员会书记蔡孝乾“共谍案”。蔡孝乾供出中共华东局指派的女地下党员朱枫。

携带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跑往舟山后,准备俟机搭船,前往上海。

沈之岳立即地毯式过滤舟山岛上四五十万军民,终于找到朱枫的下落,予以逮捕。

同时,沈之岳派人潜回蒋介石故乡奉化,将蒋母墓、丰镐房、报本堂、雪窦寺的诸多景物,拍成照片,献给蒋介石。

1950年5月,蒋介石任命沈之岳为“总统府资料组”石牌训练班副主任,协助蒋经国办理培养特务干部的石牌训练班。

1953年春,蒋经国在大陈岛了解军情,日值正午,蒋经国在沈之岳的房间午休,沈之岳就在屋外瞭望海空动静,守护蒋经国。

忽然防空警报拉响,沈之岳要求蒋经国就地趴下。

众目睽睽之下,蒋经国犹豫不定,生怕有失风范。千钧一发之际,沈之岳强行将蒋经国按倒在地,自己趴在蒋经国身上。

随即“啪啪啪”一梭子飞机机枪子弹,扫在蒋经国的餐桌上。沈之岳关键时刻舍身救少主的“壮举”,风靡岛内外。


1956年底,43岁的沈之岳被派到香港,被任命为“中央委员会南方工作组组长”。

1963年4月20日,50岁的沈之岳潜至澳门,设立特务机关,部署对大陆进行袭扰、情报活动,并试图暗杀当时出访柬埔寨的大陆国家主席刘少奇。

时任公安部部长王芳回忆说:这一回,沈之岳化名孙子超,在澳门新新酒店、同盟酒店各开一个房间,实际住在“中二组”澳门特一组的驻地。

沈特离台前夕,我们就搞到沈入澳后活动任务、接见人员、与台湾联络的信件和电报等情报,经我华南办事处直送北京。

即由公安部通过外交途径,将沈之岳在澳门和一批特务的活动情况,通知澳葡当局,澳葡当局逮捕了一批特务,将沈之岳驱逐回台……”


1964年6月,51岁的沈之岳,在蒋经国的推荐下,调任调查局局长。

由此获得台湾“调查局之父”的称谓。

1970春,蒋介石视察调查局,问沈之岳:“毛泽东何以得天下?”

沈之岳答:“毛泽东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蒋介石又问:“毛泽东何以得人心?”

沈之岳答:“毛泽东善于抓住农民的心。”

蒋介石默然无语,此后出台一系列保护农民的政策,实行《三五七减租土地政策》,大大减少了台湾本土农民与政界军界的社会矛盾。

1990年,77岁的沈之岳,罹患末期前列腺癌。3年后转移扩散至肺部。无奈,沈之岳只好接受第二任妻子、台湾京剧名旦徐露的劝告——

到北京寻访名医诊治。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大陆方面曾有意接见沈之岳,但沈之岳客气地婉拒了:

“我来北京就是来看病,不为别的。”

往昔老首长张爱萍特意安排了明代名医李时珍的后人为沈之岳治病,并到宾馆和沈之岳聊天。


“大陆方面本着‘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策,由邓小平接见了沈之岳”。

前国家主席杨尚昆也与沈之岳夫人徐露会面,说他希望多了解沈之岳离开大陆后去台湾期间的经历——

对大陆方面而言,台湾时期沈之岳的记录是一片空白。

1994年2月14日,沈之岳在台湾病逝,终年81岁。

沈之岳昔日部属池兰森将军,在台北刊载的追悼文章中有过这么一段话:

“……传出前大陆国防部长张爱萍对沈之岳先生的评语是:“文武全才,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边无伤。”……”

香港著名记者陆铿在回忆录里也披露:

“中国国民党直至九十年代中期才从张爱萍挽联中发现沈原来是一个潜伏在国府心脏、制造冤案以博取信任的阴谋家。”

至此,可以为沈之岳的一生,做个定性了。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