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当年学习普通话

来源: 2025-10-09 13:27:53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诗云:

一路乡音到北边,南天一别笑蓝天。

时空撕破空间矩,棱角能参角上禅。

日烈唇开平舌转,鼻雍气硬后腔传。

汉儿习得胡儿语,从此胡家结汉缘。

 

汉语分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占人口70%,包括我所在的南方一些省份。北方方言到了南方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只是当地人可能不觉得,到了北方才知道。

小学一年级时就学拼音,当时就觉得每个字的发音怎么有点怪。二年级以上拼音只用来做注音用,老师讲的都是当地话,慢慢地就忘了普通话这当子事,并且由于听收音机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一直以为自己说的就是普通话。后来到外地上学由于同学老师操各地不同口音也没在意,只是觉得广东人说话费劲,直到在北京工作后住在一个筒子楼里与人聊天时才发现经常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让人听懂我说的话,为此还闹过一些笑话,这才真正深切意识到自己说的不是普通话。

当时筒子楼里有一位家属是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她向我推荐了一本汉语大学教材,里面系统地讲述了汉语各地发言所发生的系统性变化,基本上是声或韵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声母是:平舌卷舌,鼻音/非鼻音,韵母变化更多,也很规律。

 

列几个例子可以看发音变化:

读书—》头虚tou(2)xu(1)

北京—〉be(2) 金

内—》累

能—〉棱

 

由于本身也属北方语系,普通话里的音大部分其实都发出來也能听出来的,除了除鼻音能发但听不出来外。最坏情况把鼻音声母与后鼻音韵母连在一起,那就连音都发不出区别来:比如能和棱,打死我也发不出听不出他们的音有什么区别。

 

读了系统理论后,拿了一本字典开始按拼音寻找每个常用字的普通话发音,有时真能触类旁通。有时中午去办公室关上门自己念报纸给自己听,有意识地纠正发音,这样过了大半年,常用字的发音基本纠正过来,除了声母中的平舌卷舌偶尔犯错外,其它包括韵母不再弄错,说话就基本不再引起误会了。只是相当长的时间内说话时脑子里其实是经过了一个语音翻译过程,而没有形成条件反射似的发音,至于说话的腔调则是不可能改,所以一开口就知道我是南方人。回到老家立即自动调回乡音,为此父老没少夸赞,说没有忘记老家,不像谁谁谁读了几天书就连话都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