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中了罗贯中的毒,以为三国时代,最重要的是智谋和武力。
只要有诸葛之智,关张赵马黄之勇武,天下不足定也!
但是,仔细分析蛛丝马迹,却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为啥诸葛和关张的老板,是个智慧和武力都不咋样的刘备?
而曹操,同样也是智谋不如郭嘉,武力不足许褚,凭啥许郭等人都听他的?
如果三国时代,最重要的是智谋和武力。为啥不是一个武力和智力超群的人来夺取天下?
答案是:三国时代,最重要的不是武力和智谋,而是名气。
这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制度决定的。
三国时代的开始,是黄巾之乱,导致地方大地主大家族势力为了生存,囤积粮食,招募士兵,修筑堡垒自保。
但是,这些堡垒和私人士兵的力量有限,要在乱世生存,就必须结盟,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避免被其它更大的势力杀猪分肉。
大家和谁结盟,谁来当盟主才能保证自身利益?
要保证自身利益,这个盟主必须要有几个特点:1. 守信用。否则我把身家士兵都交给你,你过河撤桥,那岂不是完蛋? 2. 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很多别的大地主势力都会加入,否则力量不够,你很快被灭,投资你岂不是血本无归?3. 在最后一统天下,或者地方割据的环境下,能够最后胜利,或者至少能支持非常长的时间,否则跟了你岂不是自取灭亡?
所以,君主的名声就非常重要。
刘备必须拉上皇叔的牌子,而且“信义著于四海”,那样地方豪强才会自带干粮军队加入,作一个投资。刘备也不乱杀这些人,保证你的投资有收益!像黄忠,魏延,赵云,都是自带干粮自带军队加入刘备集团的。
曹操也是一样,在早期狗都不理,徐荣都能打败他。但是真正在兖州立足,那些谋士武将,都是一起自带军队加入,马上就崛起了。注意,这些人几乎都是同一时间一窝蜂加入的!
所有这些加入刘备曹操孙权大集团的将领,其实自己也是一个小集团。自己手下的人,也是小一点的豪强武装自带干粮加入的!
比如关羽,手下的赵累,廖化,傅士仁这些人,都是地方的豪强,自己带自己的军队加入关羽集团,这就是本部兵。
本部兵都是他们自己在家乡招的子弟兵,都是只忠于将领自己的。
如果他们叛变,也是带自己的子弟兵一起。
这就是三国的军事制度:部曲制度。这些部曲,就是一个将领的底气。部曲越多越厉害,这个将领就越厉害。
三国的斗将,基本是不存在的。一个将领的勇武程度,其实是这个将领的部曲的勇武程度。
而如果人心一散,部曲带人另投明主或者自立门户,一个大势力转眼就散了。
袁术就是例子。本来手下有十万人。
称帝之后被天下诸侯讨伐,手下的大将一看不好,就带自己的部曲散了。
孙策,雷薄,陈兰等大将纷纷带自己的部曲自立,周瑜,吴景,鲁肃,张昭就带自己的部曲去投靠孙策,袁术的十万人,马上就散得只剩下三千。
而孙策的三千部曲,立刻因为袁术的旧部来投靠,立马变成几万。
所以,名声,在三国才是一切。所以你骂刘备啥都不要紧,骂他是卖草鞋的,立刻和你翻脸。谁会去投靠一个卖草鞋的!